11月4日,以「烯材時代·濃墨重彩」為主題的2020京津冀石墨烯大會暨產業領袖峰會在房山區燕山文化活動中心(燕山影劇院)召開。本屆峰會上,航空航天作為目前石墨烯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成為峰會重要議題之一。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作為「北京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示範區正式掛牌。同時,圍繞石墨烯材料在航天航空領域的應用前景、產業化應用場景、產業鏈融合發展等問題設置了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應用峰會,通過主題報告和圓桌論壇的形式,為發揮產業集群的空間集聚優勢、產業生態優勢和石墨烯產業應用拓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新思路,為高質量發展添動能
製造強國,材料先行。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北京市經信局材料處處長李野川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集群戰略規劃及布局》主題報告中提出,北京新材料產業將以航空航天為首個突破口,圍繞「匹配」和「適度」發展、「突破」和「持續」發展、「集群」和「獨立」發展的核心思路,以需求牽引、軍民融合、區域合作為原則,採用「創新中心+產業聯盟」的驅動運作機制,發揮集群抱團發展的優勢,為推動產業鏈的整體協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添動能。
明需求 以市場牽引產業落地
科技創新只有從產業需求中來,才能形成符合應用要求的成果,提升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效率,更要用需求去牽引科技成果的轉化。大會上,北京首創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鹹才軍坦言,新材料行業如果沒有明確的市場主打方向,企業就很難做大、做強。同時,航天科工集團306所技術部主任劉俊鵬指出,目前大規模的普適性材料更迭已經很少,新材料應用具有強特異性,在這種背景下,需求牽引對材料的進化非常重要。
為解決成果轉化中的痛點、斷點和盲點,明確航空航天新材料的需求方向,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8359所所長熊德以需求為導向,在現場分享了《航空航天新材料集群入駐項目情況介紹》的主題報告,他指出,航空航天材料是國家部署顛覆性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之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國資委所屬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是新材料基礎研究、工程應用和成果轉化的排頭兵,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8359所將以空天裝備對高性能結構材料、防靜電材料、能源材料、防腐材料、耐燒蝕材料、隔熱材料、裝甲防護材料、高性能隱身材料等新一代材料的需求為牽引,構建「1+5+N」發展格局:即以新一代通用發射裝備、深海預置平臺、新型飛行器起落架、無人機地面裝備、智能全向裝載平臺等軍民兩用應用為基礎建立一個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樹脂基複合材料、金屬塑性成型、隔熱控溫材料和先進陶瓷材料等核心業務板塊;積極探索石墨烯材料、納米材料、材料基因組工程、生物醫藥材料等新興產業方向。
構生態,深化「政產學研資用」合作
「科研與產業脫節」是困擾政府、企業、大學及科研機構的主要問題之一。破局的關鍵在於以需求為引導,構建「政產學研資用」相結合的全要素、全鏈條、全周期創新發展生態。
為此,在本屆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應用峰會上,特邀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為主持人,匯聚航天科工集團三院8359所黨委書記張學武、航天科工集團306所技術部主任劉俊鵬、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劉兆平、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製造學部副主任王朝輝、北京市經信局材料處處長李野川、北大方正投資公司總裁李堯琦、北京首創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鹹才軍在內的「政產學研資用」六大領域的專家、學者,展開以「石墨烯在航空航天產業應用前景」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圍繞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的全鏈條融合、構建新材料產業多元主體協同創新建言獻策。
先進材料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先導性產業,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航空航天產業集群有效整合航空航天新材料全產業鏈創新要素,打造涵蓋應用、技術、人才、平臺、政策、資本相融合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將有效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