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近幾十年來,中國航天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隨著空間技術的突破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我國已經具備了加快推動太空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良好環境。這背後也離不開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的貢獻。
隨著近幾年我國對低空空域管制體制改革試點的開展,通用航空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2011年底,我國通用航空器總量為1154架,比上年同期增長14.3%;2017年底為3112架,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9.9%。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1-2017年期間,我國通用航空器總量從1154架增長到3112架,增長了近3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8%,同時,國通用航空領域的企業數量、通用機場數量、從業人數都逐年增加,通用航空機隊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另外,我國航天產業發展正迎來「黃金時期」。數據表明,在2011年我國航天航空行業年產值為1913億元,到2015年的增長到了4429.3億元。根據初步資料預算,在2017年我國航天航空行業年產值達到了6739.5億元,展現了這幾年航天產業發展迅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航天產業園是以航天航空產業為主導,配套相關設施,打造航天全產業鏈發展的聚集區域,可以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和規模經濟。並按照「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思路建設,通過建設航天產業園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航空航天及相關產業發展;也是促進區域發展、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措施。
本文通過五個案例,給大家介紹我國航天產業園的基本狀況——
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天津)
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坐落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空港經濟區內,是由工信部批准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航空航天產業在天津市已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目前已形成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火箭、衛星、太空站為產業核心的「三機一箭一星一站」 的產業集群格局。
2010年,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航天產業成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天津與深圳、內蒙古、海南一起被確立為21世紀中國航天重點發展的四大基地,天津同時還是中國航空直升機產業龍頭基地。
天津航空航天產業集聚區已被確立為中國航天在21世紀重點發展的四大基地之首,成為中國航空直升機產業龍頭基地。天津航空航天產業已形成了以臨空產業區(航空城)航空製造業,開發區西區、濱海高新區航天製造業為核心的航空航天產業集聚區。
航空城規劃面積102平方公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家國內航空航天產業領軍企業相繼落戶,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相繼建立了研發試驗基地,全市有多家企業參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二代導航、大型飛機的國家航空航天領域重大工程研製。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行政區劃內,基地不僅有便捷的陸路、空路交通,同時坐擁長江中遊唯一的深水良港——陽邏港,水路交通也極其方便。
基地以打造商業航天、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產業集群為目標,推動三大主導產業發展:
第一,打造世界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依託航天科工龍頭項目落位,圍繞新型運載火箭及發射服務、衛星平臺及載荷、空間信息應用、地面及終端設備製造等領域,打造世界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
第二,打造華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高地,重點聚焦智能製造裝備、物流裝備、能源裝備等領域,從工業機器人零部件及本體製造、分揀運輸裝備和輸配電設備快速切入,形成高端裝備研發製造產業集群,打造華中地區規模製造中心。
第三,形成武漢新材料產業增長極,在商業航天龍頭項目牽引下,快速切入航天新材料領域,逐步拓展產業鏈條,導入電子信息上遊配套材料企業,超前布局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前沿領域,打造中部地區新材料產業示範區。
目前,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已經建成四大分區梯次進行開發,分別為東部產業核心區、中部商務中心區、北部生態創新區、西部產業配套區,通過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打造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區和武漢長江新區核心產業承載區,力圖成為國內領軍、國際知名的航天產業新城。
吉林航天信息產業園
吉林航天信息產業園吉林長春高新區,總投資60億元,總佔地面積2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萬平方米,主要用於衛星、無人機的研製生產以及航天信息產品的開發。
目前,該產業園建設了光學加工、相機裝調、綜合電測、衛星總裝及環境試驗等廠房;集成了KM6000空間環境模擬試驗系統、1000立方米混響實驗室、可見光-短波紅外輻射定標系統等大批先進設備系統。
2015年,長光衛星公司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商業衛星組星成功發射,創造了中國航天史多個第一,吉林省也由此向衛星產業進軍。
目前,「吉林一號」衛星已累計執行了10000餘次拍攝任務,拍攝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公裡,提供了高效、高質量的遙感信息服務。未來,產業園區將以「吉林一號」小衛星等核心項目帶動機械製造領域、光學製造領域、光電傳感技術等上遊產業發展,擴大載荷與測控、自主遙感信息處理等下遊產業應用,形成以衛星研發與生產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以及空、天、地一體化的遙感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引領吉林衛星及航天信息產業集聚創新發展。
成都航空動力產業園
成都航空動力產業園位於彭州市西南部,地處天彭街道辦、致和鎮、麗春鎮。在彭州市域區和麗春鎮城鎮規劃區內,園區規劃總面積27平方公裡,按產城一體規劃建設。
產業園按照「一區一主業,一園一特色」的原則,分為西區和南區,重點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未來產業積極發展增材製造產業。
西區功能區主要發展航空動力、智能裝備製造、高端再製造、新材料新能源及通用航空等先進位造業,是工信部確定的國家級&34;和四川省&34;,園區所在的麗春鎮是四川省首批「百鎮建設試點行動」試點鎮和成都市航空產業特色鎮。而南區主導產業為生物醫藥和家紡服裝,兼有石化下遊、新材料、機械裝備、家具製造等產業。
目前,園區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形成,航空動力、增材製造兩大高端新興產業鏈正在形成。位於園區的一家軍工企業,具備引進新型航空發動機整機及所有控制裝置、全部工序修理能力。園區繼續堅持軍民深度融合、產城一體發展,著力構建主題鮮明、要素可及、資源共享、多元互動、協作協同、綠色循環、安居樂業「六位一體」的產業生態圈的目標。
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科技產業基地
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即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總規劃面積86.64平方公裡,是陝西省、西安市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建設的航天技術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也是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承載區。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基地充分發揮陝西省航天科技的雄厚基礎和資源優勢,以民用航天產業為主導發展方向,以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771所、中國衛通等掌握尖端高新技術的航天單位為依託,以航天科技西安衛星應用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加拿大國際衛星與通訊產業園、衛星導航與時間頻率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基地等項目為平臺,著力發展以衛星及衛星應用為主的民用航天產業集群。
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科技產業基地將繼續以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牽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以特色產業園區為依託,發展航天及軍民融合、衛星及應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優化要素配套,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軍品和民品融合、產業化和城市化融合,大力提升主導產業規模及競爭力雙提升,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航天產業新城。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中商產業研究院
——往期文章推薦——
2019年度高新區排名 | 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名單
中國服務機器人報告 | 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排名
蔚來汽車落戶合肥背後 | 不見面招商成主流
2019年度國家經開區排名 | 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名單
首批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背後的產業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