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問一號」開啟首次探火之旅 三型發動機全力「保駕護航」
西部大開發訊(記者張靜)2020年7月23日,中國新一代綠色無汙染大推力火箭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刺破蒼穹,一飛沖天,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探火之旅。未來,經過7個多月的在軌道運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著陸火星,一次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央視新聞11月17日消息,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
-
航天六院執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試驗隊凱旋
7月25日下午,位於西安南郊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舉辦簡樸而熱烈的歡迎儀式,迎接在海南文昌執行長徵五號遙四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試驗隊員凱旋。,青年員工代表送上鮮花和敬意,大家共同分享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圓滿完成首次工程化應用的喜悅,也共同期待著六院液體動力不負眾望,助力圓滿實現中國首次探火任務的美好未來。
-
中國航天再創輝煌,天問一號發射成功,9年前的事故歷歷在目
在2020年的7月23日上午12時41分,我國航天再度創造輝煌,成功踏出行星探索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這一成功也用事實向我們證明。惟有獨立自主。才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在高精尖的技術領域,而作為反面教材,我國在9年前與俄羅斯合作「探火」的那場事故,至今歷歷在目。
-
中國航天科工助力「天問一號」開啟探火之旅
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相控陣敏感器,高性能晶體元器件、電連接器和電池組,納米氣凝膠材料
-
述評:「天問」探火,解惑「熒惑」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天問」探火 解惑「熒惑」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中午從南海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啟程,奔向宇宙「星辰大海」中的火星,中國行星探測也由此邁出第一步。火星由於其肉眼可見的火紅顏色以及不斷變化的亮度和位置,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熒惑」,被視為戰星、兇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這些「硬科技」來自西安航天基地
海南文昌發射場,一道耀眼的橘色烈焰滑過長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中華民族深空探測邁出重要一步。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
-
「天問一號」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天問一號」有話說丨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謝謝我的「守護神」!大家好,我是「天問一號」昨天上午7點我實施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順利完成,目前狀態很好!我的「守護神」:神秘「牧星人」 + 三大「站將」 讓我的「探火」之旅安全感十足牧星人:即航天測控人,如果把太空飛行器比作遨遊在深空中的「風箏」,測控系統就是那根「風箏線」,航天測控人就是握著「風箏線」的人,他們需要實時掌握太空飛行器的狀態,扮演著「爸爸媽媽」的角色,他們的「孩子」在天上,所以也被稱為
-
「天問一號」開啟「問天」之旅,長城潤滑油守護航天事業七十年
7月23號,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踏上火星的徵程,不僅標誌著中國航天向深空探測邁出一大步,也推動中國空間技術領域實現多項突破。據悉,長城潤滑油為本次發射任務提供了全程潤滑保障,成功護航「天問一號」問鼎蒼穹,再度助力中國航天取得新的突破。
-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兩個團隊,你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了嗎?
,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郭文彬 攝輝煌背後,是一群人不懈的努力「天問一號」長五團隊在 「天問一號」順利升空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主任設計師黃兵說
-
探火夫妻檔:航天伉儷攜手追逐星辰大海
孫一龍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攝孫一龍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 (何玲 郭超凱)中國近日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供圖孫一龍和趙興娜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一對青年「系工」夫妻,他們雙雙紮根海南島,奮戰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關鍵崗位。孫一龍是低溫動力系統工程師,負責為火箭注入騰飛的血液。趙興娜是氣象系統工程師,負責為點火尋找「最佳天窗」。此次探火任務中,孫一龍定崗在發射塔架上,跟蹤加注系統的工作狀態,實時進行質量把關和技術指導。
-
「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通訊員 王瑞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如以往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一樣,來自河南的一批「科技力量」,正在為「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和開啟「火星之旅」保駕護航。
-
「天問一號」有話說丨今天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謝謝我的「守護神」
我的「守護神」:神秘「牧星人」 + 三大「站將」 讓我的「探火」之旅安全感十足牧星人:即航天測控人,如果把太空飛行器比作遨遊在深空中的「風箏」,測控系統就是那根「風箏線」,航天測控人就是握著「風箏線」的人,
-
「天問一號」探火 中國深空測控網護航
據新華社西安7月24日電(記者李國利 呂炳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我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探測器工況正常。7月23日13時21分許,阿根廷深空站率先捕獲目標。
-
助力青少年航天科普「火星探險之旅」探索「天問一號」奧秘
活動現場 「火星探險之旅」主辦方活動現場 「火星探險之旅」主辦方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周卓傲)23日,伴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火星探險之旅」科普活動也在上海、南京、寧波三地同期舉辦。
-
中國深空測控網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提供全程測控支持
中國日報7月24日海南文昌電(記者 趙磊) 7月23日中午,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工況正常。
-
中國深空測控網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提供全程測控支持
中國日報7月24日海南文昌電(記者 趙磊) 7月23日中午,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工況正常。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在即,四季沐歌「探火見證官」全線徵集中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25日擇機發射。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衛星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向火星發射的探測衛星,將正式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
-
「胖五」再出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也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
-
深空測控網:為「天問一號」指路
上圖為我國深空測控站在執行「天問一號」測控任務。呂炳宏攝今年7月,「天問一號」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探索和追尋,飛向深遠太空,開啟了中國的火星之旅。作為支持深空探測任務實施的核心系統,深空測控網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果說,離開地球懷抱的「天問一號」像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那深空測控網就是為它指引方向的「燈塔」。歷時近7個月任務周期,最遠將近4億公裡的測控距離,對於年輕的中國深空測控網與航天測控人而言,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測控系統是航天任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