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天問」探火,解惑「熒惑」

2020-07-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天問」探火 解惑「熒惑」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中午從南海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啟程,奔向宇宙「星辰大海」中的火星,中國行星探測也由此邁出第一步。

火星由於其肉眼可見的火紅顏色以及不斷變化的亮度和位置,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熒惑」,被視為戰星、兇星。

如今,隨著科技進步,「熒惑」大兇天象之惑雖早已不惑,但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能否移民火星、火星研究可否幫助揭開宇宙和生命起源之謎……眾多新的疑惑有待探索求解。

可以說,中國「天問」探火,必將進一步解惑「熒惑」。

中國國家航天局稱,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對研究地球的「過去」和「未來」具有重要比較意義。

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說,通過「天問一號」任務實施,中國科學家有望在火星生命信息、火星內部局部構造、火星磁場及其形成與演化、火星地質特徵和演化歷史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科學成果。

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從北鬥導航到神舟飛天、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中國航天已實現從無到有、由弱漸強的跨越發展。

從幾百公裡近地軌道到數萬公裡同步軌道、從38萬公裡地月距離到最新開啟約5500萬至4億公裡地火空間旅程,中國航天探索太空的腳步一直堅定前行、走向越來越遠的深空。

有航天專家指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實現環繞火星探測、著陸火星並進行巡視探測,集「繞、落、巡」三種任務為一體,這在世界上屬於首創。「天問一號」任務成功實施,將推動中國在行星探測、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等領域進一步發展,使中國躋身世界航天強國和全球深空探測領先者行列。

當然,太空探索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對各國而言,既要能獨立自主開展,又不可關起門來單打獨鬥。這正如中國官方表態:「中國航天不會做缺席者,也不會是獨行人。」

據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已與多個國家和組織開展多個層面、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中國將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同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推進世界航天事業發展。

以偉大詩人屈原長詩《天問》命名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在奔赴火星路上,目前正是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狀態。

祝願它太空行程一路順利,期待它「繞、落、巡」探火將更多解惑。(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關於「探火」你需要知道這些
    萬眾期待下,「天問一號」順利升空,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探測器為何叫「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多難?各國又為何「扎堆」去火星?大家口中所說的著陸「恐怖7分鐘」又是怎麼回事呢?看新華社為你一一解惑。1為何叫「天問一號」?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
  • 中美阿火星探測器上路,天問一號已距地球1800萬公裡,探火專家們教你種菜
    「今天新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得很平穩,已經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了。」9月19日2020全國科普日,作為為天問探測器測軌定軌的「放風箏的人」,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火星及探月任務VLBI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吳曉靜,在「2020造就未來大會」上透露。目前,她的團隊為了實時追蹤「天問一號」進度,都過著「火星時間」的日子。
  • 熒惑探密,「天問」徵途在漫漫星空路
    2020年7月23日,經過近九年的期待,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純」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太空,開啟訪問熒惑古星的漫漫星途。2020年9月26日,中國郵政發行一套一枚《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郵票,用以紀念中國火星探測所邁出的歷史性跨越。
  • 「天問」出徵,探火不凡
    新華社: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向著浩瀚蒼穹出徵了!儘管7個月、最遠4億公裡的長途布滿荊棘,但任何險阻都無法阻擋我們對未知的渴求。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天問奔火,肩負了祖先的重託,接續著科學的求索。翻開人類歷史,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探測長路挑戰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塵埃都可能對太空飛行器構成巨大考驗。然而,人類最可貴的精神就是斷惑,身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慾超過一切。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介紹,「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5500萬至4億公裡的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墳場」求生,「探火路」步步驚心……
    1 「熒惑」待解,人類孜孜以求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分別位於「四環」和「三環」的「宜居帶」上。為實現目標,「天問一號」搭載13 種有效載荷(其中環繞器7 種、火星車6 種),完成火星探測軌道設計、測控通信、自主導航、表面軟著陸等關鍵技術科研攻關,以應對重重「探火」難關。
  • 天問|從屈子問天到「胖五探火」,我們的徵途一直都是浩瀚宇宙
    ——屈原《天問》​01 天問「探火」央視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在即,四季沐歌「探火見證官」全線徵集中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25日擇機發射。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衛星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向火星發射的探測衛星,將正式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
  • 「天問一號」啟程「探火」朋友圈越來越熱鬧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揭秘「天問一號」:天問如何問天?此次「天問一號」任務飛行過程包括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六個階段。而最受外界關注的火星探測器則通常是在最後一階段才開始進入」開機模式」。「天問」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此次「天問一號」的探測器由一個環繞器和一個著陸巡視器組成。
  • 「天問」發射成功!現場高清大圖來襲,詳解中國探火4大難點
    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中國首枚自主實施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3時18分星箭分離,發射成功!祝賀!難點2:高度緊湊的任務《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表示,我國這次探火的難點主要在於這是一次高度複雜的緊湊型任務:在首次到達火星時,我國就要用「天問」一號實現「繞、落、巡」這三種任務。在過去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上,這三項任務通常是分三個步驟來實現的。最早火星探測器的任務只是完成繞火星軌道的高空探查,其次才會實現著陸。
  • 「天問」探火將最終惠及全人類
    承擔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發射升空,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而在此之前,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20日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升空,美國「毅力號」火星車計劃30日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至此,2020年人類的三次火星探測任務,全部聚於鎂光燈下。
  • 「天問一號」開啟首次探火之旅 三型發動機全力「保駕護航」
    西部大開發訊(記者張靜)2020年7月23日,中國新一代綠色無汙染大推力火箭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刺破蒼穹,一飛沖天,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探火之旅。未來,經過7個多月的在軌道運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著陸火星,一次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
  • 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王琳琳、胡喆)今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向著浩瀚蒼穹出徵了!儘管7個月、最遠4億公裡的長途布滿荊棘,但任何險阻都無法阻擋我們對未知的渴求。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孔孟之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實。
  • 探火到底難在哪?科普專家開講「天問一號火星徵途」
    在近日舉行的「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活動上,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在內的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此次任務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中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央視新聞11月17日消息,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科學大爆炸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
  • 天問一號中途修正的意義何在?天問探火,獨樹一幟。向科學家致敬
    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之後繼續向火星駛去,這不是最後一中途修正。在這之後,天問一號還將進行三次中途修正,與一次深空機動修正。要知道,去火星的路並不容易。
  • 天問一號到底要問什麼?探火路上它將如何「乘風破浪」?
    天問一號搭載的著陸器和巡視器 (圖片來源:CNSA)事實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天問行星探測計劃的第一個任務單元,目標是探測火星表面物質成分、火星磁場及宇宙輻射環境、著陸區附近是否存在水冰、火星的氣候,以及對探測區域內的火星表面進行拍照,從而為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火星演化提供
  • 天問一號到底要問什麼?探火路上它將如何「乘風破浪」?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圖片來源:CNSA)天問一號搭載的著陸器和巡視器(圖片來源:CNSA)事實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天問行星探測計劃的第一個任務單元,目標是探測火星表面物質成分、火星磁場及宇宙輻射環境、著陸區附近是否存在水冰、火星的氣候,以及對探測區域內的火星表面進行拍照,從而為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火星演化提供「新鮮的」、「一手的
  • 《紅色星球》:讓你對「熒惑」不再疑惑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進入了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的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古代把火星叫作「熒惑」,是兇兆,因為它「熒熒火光,離離亂惑。」《呂氏春秋·制樂》:「熒惑在心。」 也叫「熒惑守心」,是我國古代最兇的天象。因為,心宿二象徵著帝王,火星侵入心宿的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