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從屈子問天到「胖五探火」,我們的徵途一直都是浩瀚宇宙

2020-09-05 格物至趣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屈原《天問》


01 天問「探火」


央視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火星自古就是人類觀察天象時最重要的觀測對象之一,其記錄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商朝末期(公元前1045年)。由於這顆星熒熒如光、飄忽不定,因此我國古代將其稱之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而在西方,火星則被稱之為「戰神」。古埃及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後來古希臘人把火星作為「戰神阿瑞斯」;而古羅馬人則延續了古希臘人的神話,將火星稱為「戰神瑪爾斯」;在北歐神話裡,火星則是「戰神提爾」。另外我們所熟知的英文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來自於火星。


因為與其他星球相比,火星顏色呈暗紅色,且在空中的位置時常變動,東西方都一度對火星敬而遠之。但隨著天文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並非不可捉摸,在整個太陽系中,火星是與地球環境最相似的行星,也是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從上世紀60年代起,人類開始了利用太空飛行器實地探索火星的旅程。前蘇聯、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都先後進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之後,中國深空探測拉開帷幕,探月工程「五戰五捷」。2016年1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立項,邁開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此前,各國的火星探測任務一般都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先環繞探測,再釋放著陸器到火星表面探測。而相比於其他國家,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一次探測就計劃完成三大任務,環繞火星飛行、在火星表面著陸以及在火星上進行巡視。

一次發射完成多項任務,可以趕超世界其他國家在火星探測上的進度,但技術更複雜、風險也更大,此前也經過了反覆論證和考量。火星探測的成果將深化火星乃至太陽系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繼月球探測任務命名為「嫦娥」系列後,此次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



02 屈子「問天」


人類文明在幾千年的演變中越來越豐富多彩,但將其放之於整個宇宙,卻又是滄海一粟。儘管如此,人類的探索之心卻從未黯淡!

仰望星空,面對浩瀚宇宙,我們與幾千年前的古人並無異樣,都存在許許多多的問號。

23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仰觀宇宙,無限神往,巋然發問,於萬千思緒中作下這篇「奇文」《天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

悟過改更,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久餘是勝。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天問》全篇374句,一共1553字,為屈原作品中第二首長詩,一直以來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屈原在這首以四字句為基本格式的長詩中,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統計標準不一),其中天文方面三十問,地理方面四十二問,歷史方面多達九十五問,可謂包羅萬象。

屈原在這首長詩中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這其中對「宇宙」、「自然」、「人性」、「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拷問」,哪怕是在現代,也是非常大的哲學命題。

屈原仰觀浩瀚宇宙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有許多是在他那個時代尚未解決而他又持懷疑態度的,也有一些明知故問的。

對許多歷史問題的提問,屈原則往往表現出他的思想感情、政治見解和對歷史的總結、褒貶;對自然所提的問題,他則表現出了自己對宇宙的探索精神,對傳說的懷疑。如此種種,我們可以從《天問》中看出作者比同時代人更加進步的宇宙觀和認識論。

《天問》是中國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文學傑作,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有相當高的價值與地位,對後世的思考和探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03 徵途漫漫


此次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天問」,正是來源於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

以此命名,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更是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和地球距離比較近而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

在國際上以往的探測中,發現了火星曾經有水、甚至現在還存在水的一些證據,所以火星就成為當前國際深空探測的一個熱點。

其實在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之前,世界各國已經進行了40多次火星探測任務。但是在這40多次嘗試中,僅有半數成功。深空探索的難度,可想而知。

加之我國計劃一次探測就完成環繞火星飛行、在火星表面著陸以及在火星上進行巡視三大任務,更是大大加深了探測任務的難度。

「天問一號」是我國深空探測的首次任務,這次發射只是一個成功的開始。

能否成功進入環火軌道?能否在火星表面安全著陸?

這一切,對於探測器「阿問」來說,還有很多未知!大約7個月後,「阿問」將抵達火星附近並進行環繞火星飛行,這也是他後續的重要挑戰!


路漫漫其修遠兮~

加油!阿問!

祝你此次「火星之旅」快樂且順利!


註:以上圖片和部分文字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部分內容截取自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胖五微課堂: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今天上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胖五」再出徵 備受矚目 萬眾期待有一句話叫做「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天問」,問天
    逐夢火星 五問「天問」 「天問一號」承載著我們的火星夢一飛沖天,順利踏上前往紅色星球的漫漫徵途。 在我們等待探測器最新消息的時候,不妨先通過五問「天問」,一起來了解這意義非凡的「問天之旅」。「天問一號」此次的發射窗口在7到8月之間,一旦錯過,下一次發射窗口要再等兩年才會出現。 For an expedition to Mars, a launch window opens every 26 months.
  • 天問一號問天開啟問天新紀元
    嗨,火星,我是來自地球中國的天問一號,首次見面,請多關照。近日來自西昌發射場消息,我國自主研製的天問一號即將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窗口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到時肯定是舉國歡慶!天問一詞來源自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尋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天問一號」今年問天 我們的徵途從火星到星辰大海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系列」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天問一號」是其中第一次任務。這意味著,中國行星探測已經形成整體概念,中國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遠行星。啟動儀式還透露,「天問一號」任務中的火星車,即將啟動全球徵名。
  • 為什麼「探火」非「胖五」莫屬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了我國行星探測的序幕。為什麼「探火」非「胖五」莫屬?
  • 探火到底難在哪?科普專家開講「天問一號火星徵途」
    在近日舉行的「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活動上,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在內的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此次任務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中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 火星探測器為何是「天問一號」不是「問天一號」?火星車取風火輪乎?
    我們以往進行的探月一般都是「嫦娥」系列,「玉兔車」,皆是來自我們的古老神話嫦娥奔月,也是古代勞動人民對月亮的好奇求知。 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內容奇絕
  • 「天問一號」發射為何非「胖五」莫屬?與上海又有怎樣的關係?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探火為何非長五莫屬?
  • 「天問」赴火星之旅有多難?看來路披荊斬棘,望去程徵途漫漫
    7月23日又是讓國人激動驕傲的一天,這天中午12點41分,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在「胖五」的運載下升空,並且順利轉入地火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面一系列的「螢火」計劃被擱置推遲,甚至被直接納入到了「天問」系列。「胖五」的坎坷:
  • 新華時評|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今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向著浩瀚蒼穹出徵了!儘管7個月、最遠4億公裡的長途布滿荊棘,但任何險阻都無法阻擋我們對未知的渴求。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孔孟之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而後,幾乎歷代王朝都設有專司天象的官方機構。
  •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因為體型比其他長徵火箭更加寬大,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親切地稱呼為「胖五」。「胖五」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 關於「胖五」「探火」你需要知道的幾組數字
    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這次「胖五」「探火」,有幾組數字你需要知道!
  • 「央視快評」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這一偉大成就,必將為我們再攀世界航天科技高峰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今年6月23日,伴隨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全球導航系統。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努力嗎?
    &34;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沅湘之地仰望星空,將滿腹憂思化作千古名篇《天問》,闡發了對宇宙萬物的哲思。兩千多年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於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解讀 | 為何「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整體普查甚至是全球勘測;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啟動
    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供圖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郭超凱)「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8月2日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
  • 關注 | 胖五,你又「變臉」了!
    備受期待的年底航天大戲——嫦娥五號來了。
  • 「胖五」問天,宇宙最強音《脈衝星》給了「回復」,你聽過嗎?
    2020年的第一波熱搜被科技熱詞佔領,日前,話題詞#胖五#就一躍登上了熱搜榜第一。如今的「胖五」終於踏上了星辰大海的徵途! 宇宙一直是我們探索的夢想,在「夢想之箭」打贏翻身仗之後,又出現了一首來自宇宙深處C位出道的黑科技歌曲,直指蒼穹,堪稱宇宙最強音!
  • 述評:「天問」探火,解惑「熒惑」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天問」探火 解惑「熒惑」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中午從南海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啟程,奔向宇宙「星辰大海」中的火星,中國行星探測也由此邁出第一步。火星由於其肉眼可見的火紅顏色以及不斷變化的亮度和位置,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熒惑」,被視為戰星、兇星。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他們當中,有中暑後經過短暫休息和治療,又返回工作崗位接著幹的;有嚴重脫水,靠喝補鹽液堅持的;有突發腎結石,忍著鑽心疼痛完成工作才到醫院就診的;有時常加班到半夜,第二天一早醒來又接著幹的……大部分人自長五B火箭首飛任務開始,就在發射場工作,已經連續奮戰了100多天,有試驗隊員春節之後就沒離開過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直堅持到7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