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問天

2020-07-24 CGTN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China launched a Mars probe on Thursday, aiming to complete orbiting, landing and roving in one mission, and taking the first step in its planetary explor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A Long March-5 rocket, China&39;s island province Hainan.

About 36 minutes later, the spacecraft, including an orbiter and a rover, was sent into the Earth-Mars transfer orbit, embarking on an almost seven-month journey to the red planet, according to 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CNSA).

逐夢火星 五問「天問」

「天問一號」承載著我們的火星夢一飛沖天,順利踏上前往紅色星球的漫漫徵途。

在我們等待探測器最新消息的時候,不妨先通過五問「天問」,一起來了解這意義非凡的「問天之旅」。


As we wait for updates on the Mars probe, here are five facts about the mission.


34;Tianwen&34;Tianwen&39;t that a perfect fit for the spirit of the Mars mission?


3.為何選擇在此時發射?

Why launch now?


地球與火星距離存在複雜變化,對於火星探測任務來說,每隔26個月才會有一個發射窗口期。在發射窗口內,地球和火星的距離最短,在此期間發射的探測器可以用最少的燃料和最短的時間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此次的發射窗口在7到8月之間,一旦錯過,下一次發射窗口要再等兩年才會出現。


For an expedition to Mars, a launch window opens every 26 months. Within the window, the Earth and Mars are properly aligned, meaning the journey will use the least amount of rocket fuel and time.


The launch window for China’s Tianwen-1 mission is open between July and August this year. If China missed this window, it would have to wait another two years for the next one.


39;s no room for error.


39;s Mars exploration has just raised the curtain with the liftoff of the Long March-5 rocket carrying the probe on Thursday.

Days before,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launched its Mars mission &34; Next up is the &34; mission by the U.S which is slated for July 30.

「天問」,問天

人類探測火星史

60年前,即1960年,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首個火星探測器,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1964年,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在距離火星一萬公裡的高空成功掠過,獲得了第一批火星的照片。

1971年5月,前蘇聯發射「火星3號」,並於同年12月2日在火星軟著陸,是人類歷史上首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登陸後僅工作了20秒。

1971年11月14日,美國發射的「水手9號」成為第一枚成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的探測器。


火星探測活動中有一半以失敗告終,火星也因此被稱為「探測器墳場」。

Exploration started 60 years ago, when the first Mars probe was sent by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USSR).

However, it wasn&39;s Mars 3, launched in May 1971, was the first on Mars, making a soft landing on December 2, 1971. It sent only 20 seconds of data before breaking down. Mariner 9, launched by the U.S., became the first to enter the Mars orbit on November 14, 1971.

Actually, half of the attempts failed. As a result, Mars has been dubbed a &34; for spacecraft.


人類探測火星60年來,共有四種任務類型:飛掠、環繞、降落和巡視,其中最難的是降落。

此次「天問一號」不走尋常「探火路」,將一次實現「環落巡」三步。未來,我國還計劃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

「天問」,問天

探測火星任務類型

There have been four types of Mars missions so far, namely, flyby, orbiting, landing and roving.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of Mars exploration is landing on the planet.

China's Tianwen-1 aims to complete orbiting, landing and roving in a single journey. In future missions, China plans to bring Mars samples back to Earth.


為何我們要不斷「探火」?

戳視頻,了解詳情⬇️


關於地球和火星

這裡還有一些趣味小知識⬇️


「天問」,問天

「天問」,問天

「天問」,問天

「天問」,問天

「天問」,問天

「天問」,問天


仰望蒼穹,尋夢星空。從古代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天問一號」遨遊九天,我們對太空的探索永無止境,逐夢之旅也從未止步。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問天開啟問天新紀元
    嗨,火星,我是來自地球中國的天問一號,首次見面,請多關照。近日來自西昌發射場消息,我國自主研製的天問一號即將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窗口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到時肯定是舉國歡慶!天問一詞來源自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尋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特寫:數萬民眾現場見證「天問」升空問天
    中新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數萬民眾現場見證「天問」升空問天作者 尹海明 陳斯浩7月23日12時41分,南海之濱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撕裂長空的轟鳴和數萬民眾的歡呼聲中,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問天」之旅。「之前看過一部關於火星救援的電影,很夢幻,現在這就要成為現實了。」
  • 問天之旅 解答「天問」
    先秦時期,屈原對著茫茫宇宙發出《天問》;數千年後,中國向著星辰大海,踏上「問天」之旅。在星際間穿行,可以想見這條路充滿了未知和風險,但重要的是,我們已經邁出了堅實步伐。7月23日中午,在碧海椰影之中,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天問一號」騰空而起。
  • 「天問」問天!火星將迎來中國人的足跡
    這樣的發射,在中國已經司空見慣,但是今天,7月23日,在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此次發射卻牽動了國人的心,因為這次它將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遙遠的火星軌道。據國家航天局透露的消息,這次發射任務非常成功,探測器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已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它將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火星探測器為何是「天問一號」不是「問天一號」?火星車取風火輪乎?
    這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而不是「問天一號」這是為何?《天問》一詩。 天問,出自《楚辭天問》,屈原所作。《天問》一文,以「曰」字 開篇,遂古之初,誰傳道之?對天地開闢的追問,也有圜則九重,孰營度之?對九天構造的追問。全詩170多個問號,天問一號,探索太空,亦可追溯宇宙天地起源,以此為名,也算名副其實!
  • 「天問一號」今年問天 我們的徵途從火星到星辰大海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系列」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天問一號」是其中第一次任務。這意味著,中國行星探測已經形成整體概念,中國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遠行星。啟動儀式還透露,「天問一號」任務中的火星車,即將啟動全球徵名。
  • 「天問一號」開啟「問天」之旅,長城潤滑油守護航天事業七十年
    7月23號,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踏上火星的徵程,不僅標誌著中國航天向深空探測邁出一大步,也推動中國空間技術領域實現多項突破。據悉,長城潤滑油為本次發射任務提供了全程潤滑保障,成功護航「天問一號」問鼎蒼穹,再度助力中國航天取得新的突破。
  • 「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但駕長徵御天問,夢啟九州探穹宇!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開啟火星問天之旅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問天之旅。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有望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航天專家表示,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 天問|從屈子問天到「胖五探火」,我們的徵途一直都是浩瀚宇宙
    ——屈原《天問》​01 天問「探火」央視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發射!火星,我們來了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承擔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不過,雖然天問一號才初露鋒芒,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早就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的關注。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繞、落、巡「天問」問天三合一
    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示意圖。新華社發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之旅的開啟,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升空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將飛行約7個月的時間抵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步走探測方案,「天問一號」的壯舉在全球尚屬首次。
  • 南航元素助力「天問一號」問天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項目背後,有不少江蘇科研力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擔了火星應急信標裝置的研製任務,將搭載「天問一號」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也是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航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是項目的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而南航19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
  • 「天問」問天丨點讚新時代系列報導
    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從科學上講,「天問一號」是對火星形態、地質學、礦物學、空間環境、土壤和水冰分布等進行研究的最全面的任務。
  • 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 題: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新華社記者胡喆隨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任務,實現多個工程及科學目標。
  • 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題: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新華社記者胡喆隨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任務,實現多個工程及科學目標。
  • 「天問」問天!我國首探火星要幹這些事兒
    編者按: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開啟了我國行星探測的道路,也將14億中國人的航天夢書寫到了更遠的深空。「天問一號」有哪些科學目標?它將於何時抵達火星?和「未來戰士」軍小科一起了解一下。千百年來,人類有著一個共同的疑問:地外文明是否存在?而火星恰好給了人類實踐的機會,去找尋地外生命和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等問題的答案。
  • 「天問」問天!我國首探火星要幹這些事兒
    編者按: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有哪些科學目標?它將於何時抵達火星?和「未來戰士」軍小科一起了解一下。    千百年來,人類有著一個共同的疑問:地外文明是否存在?而火星恰好給了人類實踐的機會,去找尋地外生命和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等問題的答案。
  • 合力開啟「問天」之旅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滿福 通訊員 劉璐7月24日22時22分,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的第二天,火星環繞器主載荷之一的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即成功開機,正式開始履行它的「問天」使命!它是13個科學載荷中第一個開機的產品,也是在「奔火」期間唯一長時間開機的科學載荷。該產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兩家單位聯合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