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723/1595475085912_High.mp4
編者按: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開啟了我國行星探測的道路,也將14億中國人的航天夢書寫到了更遠的深空。「天問一號」有哪些科學目標?它將於何時抵達火星?和「未來戰士」軍小科一起了解一下。
千百年來,人類有著一個共同的疑問:地外文明是否存在?而火星恰好給了人類實踐的機會,去找尋地外生命和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等問題的答案。
1960年至今,蘇聯、俄羅斯、美國、歐洲、印度和日本等國(地區)曾45次發射探測器探測火星,今年7月,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即將啟航。別看我國火星探測起步晚,但憑藉著嫦娥工程積累下的豐富經驗,科學家為這一次任務定下了高標準,將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大任務。
環繞通常通過環繞器來完成,例如目前在軌的NASA火星勘測軌道器,就是在環繞著火星的過程中展開各項探測的。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包含1個環繞器,完成至少1年的環火星探測。
著陸和巡視任務則是通過著陸巡視組合體來完成任務,它包含著陸器和火星車兩部分,著陸器負責著陸,火星車負責科學探測。
此外,「天問一號」還攜帶了包括相機、火星礦物學光譜儀、火星磁力儀、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器和火星氣象監測儀等在內的13種有效載荷,將在此次任務中完成繪製火星形態和地質結構圖、調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徵和水冰分布、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測量電離層和火星地表氣候及環境特徵等任務。可謂是對火星形態、地質學、礦物學、空間環境、土壤和水冰分布等進行一次大「體檢」。
根據推算,「天問一號」預計將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科學觀測階段將於2021年4月開始。期待它能夠將人類對火星的認識推向新的高度!
出 品:科普中國
科學顧問:陳 傑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研究員
監 制:戰 釗
制 片:宋雅娟
策 劃:宋雅娟
導 演:蔡 琳
統 籌:張佳興
動 畫:佘星宇
[ 責編:趙清建 ]
閱讀剩餘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