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

2020-07-29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題: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

新華社記者胡喆

隨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任務,實現多個工程及科學目標。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作為火星探測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火星環繞器總裝、集成和試驗任務主要由該集團八院812所負責,採用京、滬兩地聯合研製模式。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的研製突破了重重難關。那麼,火星環繞器的「問天」之路都經歷了什麼?

(小標題)千錘百鍊的仿真試驗

每一顆衛星在升空前都要經過無數次地面仿真模擬試驗,因為衛星在太空中難以實施在軌維修,所以地面的仿真試驗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反覆進行驗證。

火星環繞器在初樣研製階段,開展了多次滿載狀態下的振動試驗,模擬發射和在軌環境。實際發射時火星環繞器是與著陸巡視器連接在一起的,為了能夠儘量真實模擬發射時的力學環境,812所試驗人員專門製備了著陸巡視器配重件,實實在在的仿真演練與設計給定的環境條件分毫不差。

火星環繞器很重很胖,試驗時間跨度長,與振動臺連接狀態需要按要求不斷調整。812所試驗中心副主任張利介紹,為了確保試驗成功,試驗人員在試驗前、試驗中、試驗後都嚴格檢查產品狀態,質量控制、安全控制一個環節也不能少。而精細也不只是說說而已,它時刻烙印在812所每一位試驗人員的心中,體現在每一次的試驗操作中。

(小標題)小心翼翼地展開天線

火箭載著火星探測器飛行約37分鐘後,便迎來了星箭分離的重要時刻。此時,火星環繞器的太陽翼和各類天線便逐步啟動展開模式。

「火星環繞器共有7個種類12個活動部件。」主任工藝師張則梅介紹,火星環繞器是首個所有機構展開均為812所獨立自主承擔的型號。

據總裝主崗王利民介紹,火星環繞器活動機構和天線展開不僅多,而且都很長,最長的高增益定向天線長達2.5米,安裝時需要摺疊六次,這也成為環繞器總裝過程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在火星環繞器的初樣研製階段,試驗過程中發現了天線展開後無法正常合攏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精度不夠。總裝團隊立即緊張行動起來,再次覆核數據、優化軟體算法,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不解決問題決不罷休。經過一個星期的攻關,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大家緊鎖的眉頭才得以舒展。

型號調度王克寒告訴記者,環繞器的天線展開機構很精密,為保護其在展開後不被損壞,天線展開後不能過夜,展開及收攏工作必須一次完成,操作人員不敢停歇,一站就是一整天,甚至通宵達旦。他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產品,就像呵護自家的孩子。

(小標題)環繞器歷經「冰火考驗」

火星探測器發射後歷經7到10個月的長途旅行才能抵達火星。為了確保火星環繞器在低溫下正常工作,對它的「著裝」要求非常嚴格。

這件低溫下穿的「衣服」被稱為熱控隔熱組件,業內稱低溫多層,均採用自動縫紉工具機及裁割機完成。火星環繞器的艙體結構大,它的「衣服」面積達到了30平方米,而一般衛星的「衣服」面積僅約15平方米。

火星環繞器使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基礎平臺,安裝了3000牛的大推力發動機,發動機工作時溫度可達上千攝氏度。這對發動機附近的溫度防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負責衛星熱控實施的工藝師蔣諶立介紹,探測器中高溫多層使用的是不鏽鋼箔及鋁箔,邊緣鋒利,加工及安裝難度非常大,極易割傷操作人員。為了保證操作安全,安裝前,操作人員需穿戴防護服、防割手套和護目鏡,先在多層標註安裝孔位置進行預裝,逐個打好孔後再用不鏽鋼絲穿套安裝。

在冰與火的考驗之間,航天工匠們宛如工藝大師精心雕刻自己的藝術品一般,用匠心鋪就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之路。(完)

相關焦點

  • 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 題: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新華社記者胡喆隨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任務,實現多個工程及科學目標。
  • 千錘百鍊冰火考驗:「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
    據新華社電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任務,實現多個工程及科學目標。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作為火星探測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火星環繞器總裝、集成和試驗任務主要由該集團八院812所負責,採用京、滬兩地聯合研製模式。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的研製突破了重重難關。
  • 千錘百鍊 冰火考驗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作為火星探測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火星環繞器總裝、集成和試驗任務主要由該集團八院812所負責,採用京、滬兩地聯合研製模式。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的研製突破了重重難關。那麼,火星環繞器的「問天」之路都經歷了什麼?
  • 火星環繞器的「問天」之路都經歷了什麼?
    火星環繞器的AIT(總裝、集成和試驗)任務主要由上海航天八院812所負責,首次採用京、滬兩地聯合研製模式。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火星環繞器在「問天」途中經歷的那些事兒。仿真試驗:千百次的錘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試驗是檢驗衛星的有效途徑。」
  • 火星環繞器「問天」之前都經歷了什麼?
    7月23日,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於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其中「太空多面手」環繞器將「一器分飾多角」,將完成「太空剎車」等高難度動作。天線展開:環繞器的感官神經火箭載著火星探測器飛行約37分鐘後,便迎來了星箭分離的重要時刻。此時,火星環繞器的太陽翼和各類天線便逐步啟動展開模式。火星環繞器共有7個種類12個活動部件。
  • 「地月合影」驚豔亮相 火星環繞器還有哪些獨特本領
    環繞器將經歷三次「變身」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分為「繞、著、巡」三步走。記者從負責火星環繞器總裝、集成和試驗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八院812所獲悉,在這三個過程中,環繞器將經歷三次「變身」。 約七個月的飛行過程中,環繞器首先作為飛行器,將著陸巡視器送至火星著陸軌道;待成功釋放著陸巡視器後,環繞器作為通信器,為著陸器建立與地球之間中繼通信鏈路;通信工作結束後,環繞器作為科學探測器對火星進行遙感探測。
  • 「地月合影」驚豔亮相 火星環繞器還有哪些獨特本領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模擬圖,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提供)環繞器將經歷三次「變身」記者從負責火星環繞器總裝、集成和試驗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八院812所獲悉,在這三個過程中,環繞器將經歷三次「變身」。約七個月的飛行過程中,環繞器首先作為飛行器,將著陸巡視器送至火星著陸軌道;待成功釋放著陸巡視器後,環繞器作為通信器,為著陸器建立與地球之間中繼通信鏈路;通信工作結束後,環繞器作為科學探測器對火星進行遙感探測。
  • 「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千錘百鍊破難關
    新華社發隨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作為火星探測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火星環繞器總裝、集成和試驗任務主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2所負責。火星環繞器的研製突破了重重難關。火星環繞器在初樣研製階段,開展了多次滿載狀態下的振動試驗。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探火之路要經歷什麼?
    探測器在地火轉移軌道上經歷約7個月的飛行,在地面測控系統的支持下,經過4次中途修正和1次深空機動修正飛行路徑,逐漸飛近火星,在近火點實施制動,被火星捕獲,成為火星的人造衛星。火星捕獲是火星探測任務中技術風險最高、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在火星探測器從地球飛向火星的過程中,能夠被火星引力所捕獲形成環繞軌道的機會只有一次。
  • 「天問」問天!火星將迎來中國人的足跡
    這樣的發射,在中國已經司空見慣,但是今天,7月23日,在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此次發射卻牽動了國人的心,因為這次它將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遙遠的火星軌道。據國家航天局透露的消息,這次發射任務非常成功,探測器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已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它將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太空多面手」火星環繞器是怎樣煉成的
    「天問一號」探測器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共搭載13種有效載荷,帶著「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使命奔向火星。在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裡,火星環繞器將扮演「太空計程車」、「芭蕾舞伴」等角色,為將著陸器這個「特殊乘客」安全準時送達火星,它練就了強大的「展開」本領。
  • 「天問一號」今年問天 我們的徵途從火星到星辰大海
    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圖/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資料圖:「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奔太空,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探測器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三大功能:飛行器、通信器、探測器  「天問一號」探測器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計劃經過大約7個月的飛行,最終抵達火星。探測器到達火星後,著陸巡視器會擇機分離,並降落到火星表面,開展探測,環繞器將繞著火星轉圈,給火星拍照,獲得其地形地貌、土壤成分和地下水冰等特性。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題: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作者 鄭瑩瑩 郭超凱說走就走的「火星旅行」?沒那麼簡單。籌備多年,23日,中國終於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當天,「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奔向太空,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旅行目標」。
  • 環繞器雷達給火星探測一雙「透視眼」
    科技日報合肥7月2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在剛剛升空的「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面進行探測。中國電科38所負責研發了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是7個火星探測設備之一,相當於為「天問一號」加裝了一雙「透視眼」。
  • 聰明能幹的「太空多面手」——專家揭秘「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環繞器
    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張建松、胡喆、周琳)7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聰明能幹的「太空多面手」——專家揭秘「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環繞器》的報導。「天問一號」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組成。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承擔了火星環繞器的研製重任。
  • 目標:火星
    本報記者 姜天驕攝從兩千年前的屈原問天,到今天「天問一號」升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一刻不停。火星,我們來了!只有不斷地了解你、探索你,我們才能更加敬畏你,也才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整體普查甚至是全球勘測;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但它們按前後順序來說技術難度是越來越大,所以一般都採用循序漸進的方針,先進行環繞探測,然後進行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最終進行載人登陸探測等。
  • 火星環繞器上海造!7個月,跨越4億公裡飛近火星
    探測器的上半部分,是包裹著火星車的著陸器,承擔突破火星大氣層的著陸任務;下面像衛星一樣的部分,則是環繞器。根據任務分工,位於上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承擔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在研製過程中攻克火星制動捕獲、長期自主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點,將實現地火間的超遠距離測控通信,並將通過環繞探測實現火星全球性、綜合性探測,完成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高精度、高解析度精細詳查。
  • 火星環繞器上海造!7個月,跨越4億公裡飛近火星
    探測器的上半部分,是包裹著火星車的著陸器,承擔突破火星大氣層的著陸任務;下面像衛星一樣的部分,則是環繞器。根據任務分工,位於上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承擔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在研製過程中攻克火星制動捕獲、長期自主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點,將實現地火間的超遠距離測控通信,並將通過環繞探測實現火星全球性、綜合性探測,完成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高精度、高解析度精細詳查。
  • 送火星「問天」,閔行的機會來了
    位於閔行的上海航天149廠研製的助推器提供90%起飛推力,「問天」衝破蒼穹,走向宇宙深淵,這,必將成為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肩負著我國火星探測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和載人空間站工程等大型載荷和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