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能幹的「太空多面手」——專家揭秘「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環繞器

2020-07-25 新華社
聰明能幹的「太空多面手」——專家揭秘「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環繞器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張建松、胡喆、周琳)7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聰明能幹的「太空多面手」——專家揭秘「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環繞器》的報導。

「天問一號」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組成。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承擔了火星環繞器的研製重任。據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張玉花介紹,火星環繞器採用「外部六面柱體+中心承力錐筒」構型。環繞器不僅是地球到火星「行星際公路」上的飛行器,也是火星車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衛星,還能環繞火星進行科學探測,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太空多面手」。

(小標題)「行星際公路」上的飛行器

火星探測,首先要面對極其遙遠的星際旅途。即使是選擇地球與火星距離最短的時間窗口發射,「天問一號」地火飛行路徑也超過了4億公裡,這是地月距離的1000倍。

在這條孤寂、漫長的「行星際公路」上,火星環繞器的第一個角色是飛行器。由它負責攜帶火星著陸巡視器,以近10萬千米/小時(約30Km/s)的速度,飛行大約7個月時間,一起抵達火星軌道。

當火星環繞器攜帶著陸巡視器,終於擺脫了地球引力、踏上這條「行星際公路」的時候,旅途中,還需在地面測控系統的支持下,進行4-5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修正飛行路徑,才能逐漸飛近火星。

器地距離越遠,通信時延越大。環繞器距離地球最遠時,單向通信延時達到22分鐘,一來一回通信將會延遲44分鐘;而在這漫長的傳輸過程中,信號衰減也極大,到達接收端的信號極其微弱。通信時延是月球探測器的1000倍,信號衰減是月球探測器的100萬倍。

此外,當探測器、地球和太陽位置處於同一直線時,太陽輻射幹擾地火之間射頻信號傳輸,還會導致通信中斷的「日凌」現象。在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最長「日凌」達到30天。在此期間,火星環繞器必須獨自面對,依靠自身完成任務管理,並在出「日凌」後迅速自主與地球恢復聯繫。

如何解決如此複雜的超遠距離深空通信?據張玉花介紹,八院研製團隊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成功研製了以「超高靈敏度應答機」和「大口徑可兩維驅動天線」為核心的X頻段「測控數傳一體化」測控系統。

超高靈敏度應答機,能讓環繞器擁有「聽聲辨位」本領,在嘈雜的宇宙噪聲中,準確捕捉到一絲微弱的有用信號,正確解析並執行來自地球的指令。同時,具備多檔碼率的自適應接收功能,接收動態範圍大於傳統區間的1000倍。

大口徑可兩維驅動天線,裝有2.5m口徑的定向天線,仿佛給環繞器裝上了「順風耳」。通過精準的兩維指向控制,將天線實時對準數億公裡外的地球,儘可能多地收集信號能量,並傳遞給應答機。同時,大口徑天線還能「聚音成束」,將環繞器在火星看到的、感知到的信息,億萬裡「傳音」到地球。

(小標題)自主決定「太空剎車」

如果將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行星際公路」,比作一條以太陽為中心的橢圓形閉環高速,火星就相當於這條高速公路的一個出口。

經過長達約7個月風塵僕僕的星際跋涉,當火星環繞器攜帶著陸巡視器,在這條高速公路上駛往火星出口的時候,必須利用自身攜帶的推進劑點火減速,將飛行速度降下來,這就好比要踩一腳「太空剎車」。

這是極為關鍵的「一腳」,直接關係到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與否,時機與分寸的把握非常重要。如果這一腳「太空剎車」踩早了,速度降得過低,環繞器就會墜入大氣層,撞擊火星;如果踩晚了,環繞器就不能被火星引力捕獲,出不了「高速」,從而飛離火星,圍繞著太陽公轉。

這一腳「太空剎車」有多難?根據計算,環繞器距離火星僅400km,相對火星的速度卻高達4-5km/s,剎車的「時間窗口」僅為半個小時左右。屆時,環繞器已距離地球大約1.93億公裡,無線電通信單向時延約11分鐘。顯然,所有的制動過程,都必須由環繞器獨立完成,自主執行「火星捕獲」策略。

據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師兼環繞器總設計師王獻忠介紹,獨自承擔「太空剎車」重任的環繞器,「耳聰目明」,行動決策「科學民主」,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最優解。

環繞器上配備了光學導航敏感器和紅外導航敏感器,能自主進行定位。光學導航敏感器採用「恆星姿態識別+硬脈衝校時」技術,確保時空對準,通過亞像素級圖像處理,獲取火星輪廓並解算出自身位置。紅外導航敏感器,採用複合的探測方式,通過對火星凝視成像,檢測火星圖像邊緣,輔助環繞器完成軌道測量。此外,環繞器在近火捕獲前,地面也將對其進行一次精確的無線電測定軌。結合環繞器上光學自主導航儀器的導航信息,得到環繞器和火星的精確位置。制動過程中,依靠可靠的捕獲策略,確保探測器處於「捕獲走廊」,直至進入環火軌道。

火星環繞器如此「聰明」,離不開八院研製的制導、導航及控制(GNC)分系統。姿軌控分系統的GNC單元,是火星環繞器飛行控制的「指揮員」。科研人員提出了三模冗餘計算機設計方案。三臺計算機相當於三個大腦,實時同步運轉,並進行最優表決,確保執行最優指令,以將火星環繞器送入火星軌道。

(小標題)為完成任務多次升降軌道

當火星環繞器攜帶著陸巡視器,終於進入了夢寐以求的環火軌道後,還將經過3-4次軌道調整,進入「停泊軌道」,以尋找合適的火星著陸區。

環繞器將在預著陸區開展成像探測,並將成像數據回傳至地球;當地面確認著陸條件滿足要求後,環繞器將擇機進行一次降軌機動,進入「火星進入軌道」,自主完成環繞器與著陸巡視器的分離。完成分離後,著陸巡視器進行火星大氣進入段的飛行;環繞器則立即進行升軌機動,將軌道拉起返回到「停泊軌道」。在停泊軌道上,再次進行軌道調整,進入「中繼軌道」後,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任務。

在中繼軌道上,環繞器運行大約3個月。中繼通信任務完成後,將在近火點進行制動降軌,進入「科學探測軌道」,並在該軌道上繼續運行1個火星年,執行火星全球遙感探測任務。環繞器上共搭載7種有效載荷,可對地火轉移空間、火星軌道空間、火星表面及其次表層開展科學探測。(完)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資料圖:「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奔太空,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探測器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張陽 攝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題: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作者 鄭瑩瑩 郭超凱  說走就走的「火星旅行」?沒那麼簡單。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題: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作者 鄭瑩瑩 郭超凱說走就走的「火星旅行」?沒那麼簡單。籌備多年,23日,中國終於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當天,「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奔向太空,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旅行目標」。
  • 「太空多面手」火星環繞器是怎樣煉成的
    「天問一號」探測器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共搭載13種有效載荷,帶著「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使命奔向火星。在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裡,火星環繞器將扮演「太空計程車」、「芭蕾舞伴」等角色,為將著陸器這個「特殊乘客」安全準時送達火星,它練就了強大的「展開」本領。
  •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那麼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靠什麼分辨方向呢?其實也是通過「看星星」。讓我們來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抵達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途中,那麼在這上億公裡的路程當中,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姿態穩定的呢?這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叫作星敏感器。
  • 揭秘「天問一號」!攜帶13種科學儀器上火星 專家:運行僅約90天
    據新華社報導,「長徵5號」在其發射帶下進行了幾次實驗性發射,但「天問一號」的升空將標誌著火箭的首次運行。該火箭有望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到火星軌道,這是「長徵5號」的首次發射。天問一號雄心勃勃,旨在一次完成所有軌道,著陸和巡迴飛行,並獲得有關「火星」的科學勘探數據。
  • 「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載荷控制器:全面服務7臺科學載荷
    中新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正按計劃飛往火星。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作為「天問一號」科學探測的數據管理者,由該中心負責研製的火星環繞器載荷控制器也一路相伴同行。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五星紅旗耀太空!「天問一號」如何完成「太空自拍」?
    為了獲取「天問一號」在奔火過程中的全貌狀態,八院火星環繞器工程測量分系統團隊專門設計了一套由多個「質量小、個頭小、能耗小」的「小傢伙」組成的監測系統。在地面自拍時,人們可以藉助自拍杆等輔助工具,在選好角度、光影后進行拍攝,而「天問一號」的自拍卻沒有這麼簡單。
  • 五星紅旗耀太空「天問一號」怎樣完成「太空自拍」
    10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五星紅旗在太空閃耀。這張自拍照是如何完成的?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的研製團隊。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和環繞器組成。此次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探測。目前,國際上只有美國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但不是一次實現,而是分幾次任務實現的。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進入太空後「天問一號」將會用霍曼轉移軌道從地球到達火星。霍曼轉移軌道是探測器在從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轉移到另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時,消耗最少的能量。
  • 「天問一號」探測火星有多難?西瓜視頻揭秘決定成敗的七分鐘
    天問一號是我國計劃在今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執行的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今後我國其他行星探測任務都將用天問系列來命名,長徵五號,也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帶著火星探測器升空,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今天我就來說說到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難在哪裡。
  • 火星探測有多難?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和環繞器組成。此次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探測。目前,國際上只有美國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但不是一次實現的,而是分幾次任務實現的。
  • 「天問一號」要上火星要問些什麼內容?
    「天問一號」重約5噸,由一個環繞器和一個著陸器巡視器組合體組成,於七月發射後會在太空中旅行近7個月,然後在今年二月份左右被火星捕獲。如果一切順利,再進入火星衛星軌道後,「天問一號」的環繞器就會開始對火星重點地區(著陸候選區)的詳查,與陸巡視器成功分離後,就要開始火星全球環繞探測同時作為著陸器和火星車的信號中繼。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
    已飛行1.88億千米距地球2410萬千米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昨天,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圖像,圖上在茫茫宇宙中飛行的銀色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環繞器熠熠生輝,上面的五星紅旗更是光彩奪目。
  • 天問一號春節前後接近火星
    根據國家航天局透露的時間,天問一號會在今年春節前後接近火星,完成整個探測任務中尤為重要的一環「火星捕獲」,只有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後,天問一號才能進入環火軌道,而後實現著陸火星的計劃。航天專家表示,如何成功被火星捕獲,是整個任務技術風險最高的環節,關係整個任務成敗。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昨天,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圖像,圖上在茫茫宇宙中飛行的銀色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環繞器熠熠生輝,上面的五星紅旗更是光彩奪目。釋疑如何在太空中拍攝?自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立項以來,如何做好火星探測器在軌工作狀態的可視化監測就成了研製團隊面對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獲取「天問一號」在奔火過程中的全貌狀態,八院火星環繞器工程測量分系統團隊專門設計了一套由多個「質量小、個頭小、能耗小」的「小傢伙」組成的監測系統。
  • 火星環繞器「問天」之前都經歷了什麼?
    7月23日,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於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其中「太空多面手」環繞器將「一器分飾多角」,將完成「太空剎車」等高難度動作。天線展開:環繞器的感官神經火箭載著火星探測器飛行約37分鐘後,便迎來了星箭分離的重要時刻。此時,火星環繞器的太陽翼和各類天線便逐步啟動展開模式。火星環繞器共有7個種類12個活動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