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

2020-11-23 澎湃新聞

央視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

王世玉/央視新聞

2020-10-29 10:36

人在地面行走辨別方向,白天可以靠太陽,晚上可以靠北極星。那麼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靠什麼分辨方向呢?其實也是通過「看星星」。

讓我們來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抵達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途中,那麼在這上億公裡的路程當中,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姿態穩定的呢?這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叫作星敏感器。

這個標記著微型星敏感器的裝置就是天問一號上著陸巡視器上的同款星敏感器。從這個形態上可以看出它其實長得很像一個相機的鏡頭,的確,它正是通過在太空中拍照,並且和自己所攜帶的星圖進行比對,從而測算出自己在太空中所在的位置和它的姿態。

因為宇宙中恆星的位置比較固定,所以星敏感器拍照後,就可以根據亮度等基本特徵比對出自己拍到的究竟是哪些恆星,並根據這些恆星的位置計算出自己的位置。這些比對、計算的結果都需要在太空中實時完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星敏感器資深主任設計師 武延鵬:這就是我們實際拍到的星圖,是個黑白的圖像,裡面的亮點就是星點(恆星)。

記者:它是不停地在拍,然後每一張的時候都會算一下自己的姿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星敏感器資深主任設計師 武延鵬:對,每一幀都會算。

記者:像它現在能拍到這麼多星,要把所有這些(星)位置都算出來?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星敏感器資深主任設計師 武延鵬:對,它應該是用儘可能多的星去做計算,這樣的話精度會好。選一些亮度比較高的、成像質量比較好的星來計算。

記者:像我們看到的這種很小很小的點,它能距離衛星當下的距離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星敏感器資深主任設計師 武延鵬:恆星的距離都非常遠了。基本上咱們知道的最近距離都是在幾光年以外。所以你看到視覺上這個大小,實際上是一個亮度的影響,其實這些都是點。這裡面體現出來你(星敏感器)能夠成像質量很好,你能夠看到很多的星,那你的精度就會好。

能夠將幾光年之外的恆星精準成像,並且計算得又快又準,就是星敏感器的核心能力。據了解,天問一號環繞器上的星敏感器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其優異的性能將幫助天問一號更準確地飛行;而後續,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著陸巡視器上的星敏感器重量僅900克,將幫助探測器更穩地著陸火星。

(原題為《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天問一號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科普來了
    每經編輯:彭水萍 據人民日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記者探秘
    讓我們來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抵達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途中,那麼在這上億公裡的路程當中,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姿態穩定的呢?這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叫作星敏感器。  這個標記著微型星敏感器的裝置就是天問一號上著陸巡視器上的同款星敏感器。
  • 霞姐帶你追火星Vlog丨揭秘「天問一號」如何在太空保持軌道 如何入環火軌道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天問一號」7月23日從海南文昌啟程在太空中飛行已經超過230個小時在奔向火星的過程中它還要進行幾次軌道修正?跟我一起繼續追火星吧!茫茫太空 「天問一號」如何保持車道?天問一號今天進行了第一次軌道修正,並進行了3000N發動機點火。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火星探測器如何抵達火星?「天問一號」告訴你答案,看完你就知道
    ,並將其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怎樣才能抵達火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的,而著陸巡視器又分為進入艙和火星車,那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究竟怎樣才能抵達火星呢?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約6小時後,它將穿越地球磁層頂,進入行星際空間,開始了漫長的火星之旅,這段路程將行駛7個月之久。
  • 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是的,正如這個名字一樣,去往火星的漫漫長途也充滿不確定性。在接下來的7個月裡,天問一號需要迎難而上。「發射成功只是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漫長。」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工程總體部部長耿言說。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將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以前我們探月,最遠是到地月軌道,處於地球的引力圈。現在要到火星,不僅有地球,還有太陽和火星的引力影響,因此這次火箭系統有很大的變化。」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解釋。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新華社 圖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海報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它以倒計時的獨特方式,每集5分鐘,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幕後故事
  • 揭秘「天問一號」!攜帶13種科學儀器上火星 專家:運行僅約90天
    揭秘「天問一號」!據新華社報導,「長徵5號」在其發射帶下進行了幾次實驗性發射,但「天問一號」的升空將標誌著火箭的首次運行。該火箭有望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到火星軌道,這是「長徵5號」的首次發射。天問一號雄心勃勃,旨在一次完成所有軌道,著陸和巡迴飛行,並獲得有關「火星」的科學勘探數據。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著陸火星的挑戰
    前幾集裡,我們聊了如何把天問一號送往火星(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長徵五號,終於等到你),如何與探測火星的天問一號保持通訊(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4億公裡外的訊息傳遞)。然而,即使順利飛到火星附近,地面站也沒和探測器失聯,對於一個著陸任務來說,其實才只成功了一半。這一點也沒有誇張。
  • 火星探測有多難?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接下來,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的漫漫徵途。目前,人類火星探測的成功率只有50%左右。在飛往火星的路上,無數挑戰正在等著我們。天問一號是否能順利抵達火星?我們期待,我們等待。7個月,這是一趟漫長又艱難的旅程。人類對火星的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目前已實施40餘次探測任務,但只成功20餘次,成功率只有50%左右。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天問一號完成唯一一次太空「變道」,抵達火星還要闖幾關?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0月9日23時,在我國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天問一號在軌道設計中,安排了一次深空機動和四道五次軌道修正。這次深空機動相當於唯一一次「變道」,意義重大。至此,探測器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也就是說,沿著變道後的軌道飛行,天問一號就能直接抵達火星附近。
  • 4億公裡的火星之旅,天問一號是如何規劃的
    最近的這個火星發射窗口就是今年7月~8月,不只是我國的天問一號,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計劃7月30日發射),阿聯的希望號(已在7月20日發射)都選在這個窗口發射。很多人會簡單地認為,這樣的「時機」特殊之處在於能讓探測器最快抵達火星,或者說用最短的時間、以最近的路程抵達火星。但恰恰相反,火星探測器優先選擇的是一條更加漫長和遙遠的旅途(也就是「地火轉移軌道」)。
  • 「天問一號」即將著陸火星,如何實現深空通信?
    據2021年1月3日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截止目前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830萬公裡。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
  • 天問一號傳新消息,美網友:中國探測器抵達火星後,我們的還在家
    在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的時候,中國國家航天局就向外界宣布將我國的行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前不久,我國成功地向太空發射了「天問一號」,近日,「天問一號」再次傳來新的消息。
  • 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明明金星近在咫尺,為什麼不探索金星呢?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其實就是在宇宙中的星體,也了解到在太陽系中有其他行星的存在,對於這些與我們比鄰的行星,我們想去探索的欲望也開始越來越大了,如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即將抵達火星軌道了。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升空,7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已經開始了對外太空的探測,我國也是不甘於「屈居人下」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在2020年的7月23日也就是近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首次執行火星勘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
  • 天問一號團隊成員:「落地一定要穩穩的!「—新聞—科學網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