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2020-07-30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 圖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海報

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它以倒計時的獨特方式,每集5分鐘,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幕後故事。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央視新聞在B站推送的發射視頻被彈幕全覆蓋

其實在「天問一號」發射之前40多天,攝製組就走進發射場,追蹤記錄了任務啟程前的那些日日夜夜。攝製組還兵分幾路,奔赴海南文昌發射場、北京密雲不老屯實驗站、天津武清天線建造現場等地拍攝,從檢測、載荷轉運、火箭垂直轉運、發射前夜、到最後的發射,這部紀錄片以倒計時的剪輯方式生動呈現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的全過程。

此外,通過對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探測器系統主任設計師趙宇、探測器系統環繞器分系統副總指揮褚英志、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探測器系統火星車分系統總設計師賈陽等人的深入採訪,通過一線科研人員的動情講述,讓航天人的故事深入人心。

片中,身處文昌發射場的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介紹,中國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極具特殊性,整個探測器最大的特點就是環繞與著陸兩個任務同時進行,「兩項結合難度更大,這個任務世界上還沒有人做過。」

《Hi,火星》除了將鏡頭聚焦科研人員和發射人員的工作狀態,還走進生活區,拍攝下了他們的生活狀態。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Hi,火星》片中截圖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Hi,火星》片中截圖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Hi,火星》片中截圖

比如,由於疫情原因,每位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兩次核酸檢測才能進入發射場;

為了配合每26個月才等來一次的火星發射窗口期……他們幾個月都不能回家,見不到孩子就只能通過視頻聊慰思念;

工作極其瑣碎耗時,常常加班到深夜,第二天還得準時到崗;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Hi,火星》片中截圖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Hi,火星》片中截圖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Hi,火星》片中截圖

上班,開會,工作,哪怕去食堂吃飯,也要打起一百分的精神,投入一百分的激情。抱著必勝的決心,大家堅信,這樣一天天熬過去就一定可以把任務完成。

對於火星車設計師來說,這次發射就像是送漂亮的女兒「出嫁」。7月2日,距離「天問一號」發射還有21天的時候,火星車總設計師賈陽給自己的團隊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火」字篆文的紀念畫框。這個字出自南宋官印「桓術火倉之印」,因為形似「中國」二字的組合,賈陽還把它設計到了火星車車身上。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火星車設計師印下1:1復刻的篆文「火」

擔心「孩子」在火星上遇到沙石發生意外,他改動結構讓火星車以「蠕動」的方式前進;為了讓「孩子」變得漂亮,他還給火星車裝上了深藍色如蝴蝶翅膀般的太陽翼;在運送載荷與發射器對接的路上,科研人員的心情恰似「送孩子高考」;緊張又不容出錯的調試,是「考前衝刺階段」。各種「大考」「小考」「模擬考」,一個都沒落下。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火星車裝上了深藍色如蝴蝶翅膀般的太陽翼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在運送載荷與發射器對接的路上,科研人員的心情恰似「送孩子高考」

工作之餘,賈陽喜歡遙望星空。對他而言,自己主持設計的小車能夠前往火星這件事本身就足夠美妙。「我認為,火星車從構型上來說像一隻很漂亮的蝴蝶。」

此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設定了五大科學目標: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天問一號」的全部載荷總重量約5噸,地火之間距離遙遠,僅通訊就有23分鐘的延時,在人類歷史上,火星探測的失敗率高達50%,是風險最高的航天任務之一。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27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下黑白地月合影的珍貴照片。

從熱搜、彈幕,到紀錄片《Hi,火星》中的人和事,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的深空探索打call。雖然這部紀錄片每集只有5分鐘,卻小而美,有著衝向宇宙的魄力,值得一看!

責任編輯:程娛

相關焦點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Hi,火星》:「天問一號」,這一路你是怎麼「火」的?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這樣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解答。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 獨家揭秘中國火星探測幕後故事
    大聲說出「Hi火星」!今天,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火星探測器和「胖五」背後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科研人員怎樣工作、生活?「天問一號」工程如何打開中國行星探測的大門?CCTV-9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每集5分鐘,獨家揭秘中國火星探測的幕後故事。精彩內容,7月25日起播出,敬請期待!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10)
    請點此安裝最新flash2020年7月27日,在「天問一號」升空四天後,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拍下了這張地月合影。這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給人們的第一個驚喜,也引發了人們無盡的遐想。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說,「我們的太陽系是從哪裡來?我們的人從哪裡來?生命從哪裡來?
  • 《Hi,火星》:「天問一號」,這一路你是怎麼「火」的?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這樣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解答。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1)
    距離發射倒計時28天在距離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28天時,攝製組仍然只能隔著海灣,遠遠地看著發射塔架。由於北京疫情突發,所有人員進入發射場之前都要做2次核酸檢測,等待結果。雖然有諸多不便,但火星探測的發射時間不能延遲。根據科學演算,每26個月是一個發射窗口期。如果錯過,就得等到2022年。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等你抵達!成功十年磨一劍 起步雖晚起點高本報訊(記者 雷嘉)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4)
    來源:央視網2020年08月01日距離發射倒計時15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迎來了一個重要節點。龐大的整流罩裡面裝著前往火星的全部載荷,它將搭載到「長徵五號」火箭上,就像乘客一樣,由火箭送到太空中。在成功與箭體分離並拋開整流罩後,便獨自踏上漫長的火星之旅。對科研人員來說,這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時刻。就像護送著精心養育多年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向遠方。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由長徵五號發射,由於長徵五號的運載能力非常的大,可以直接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和火星的霍曼轉移軌道而不經過變軌。這樣可以節省不少探測器的燃料。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
  • 火星暢想-「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文化時代」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向設計製造和發射的科學家們致敬!名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第次: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任務:開啟中國對火星的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天問一號與火星的對話
    「天問一號擋不住華夏民族探索宇宙的決心與信心;帶著地球人的千年期盼,帶著中國製造的標印,步入了太空,走進了你,成為了星海中的一名」 ; 「歡迎你,天問一號,我尊貴的地球客人,難得有人關注我,我也分外高興;歡迎你觀看我的容顏,歡迎你調查我的環境,歡迎你探尋我的礦藏,歡迎你找出我的水冰;歡迎你治理我的瀰漫灰塵,歡迎你讓我披上綠蔭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七至八月分,分別有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都成功升空,相伴而行,共同為行星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說句題外話,歐盟和俄羅斯的 ExoMars火星探測器 計劃上半年發射,但因為疫情原因而延遲。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今天)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多圖來啦!↑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圜則九重,孰營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