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啟動

2020-08-04 中國新聞網
「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啟動

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供圖

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郭超凱)「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8月2日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此次任務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中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經過大約7個月的飛行,將於2021年2月左右抵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啟動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為觀眾講述了火星探測的概覽,並分析了探火工程的八大難題。 郭超凱 攝

探測火星到底難在哪裡?關於火星有哪些已知和未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回顧人類航天史,世界各國先後進行過40多次火星探測,但成功率只有五成左右。火星探測失敗率高的原因最重要有兩個:一是距離遠、二是環境新。他指出,天問一號任務將通過一次任務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項目標,任務一旦成功,這種「一舉三得」的方式在全球尚屬首創。

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劉茜講解了科學家如何探索火星的奧秘,這次火星探測工程將帶給人類更多關於火星的認知。

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設計師鄧帆以中國運載火箭的研發歷程為主線,對比國外的技術發展路徑,探討了未來火箭的研發趨勢和任務需求。

記者了解到,「刊媒惠-科學傳播工作營」之「天問一號:火星徵途」活動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北京天文館、中國數字科技館、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協辦,活動採用專家講座+線上工作營的創新形式,聯結科學家、大眾媒體和文創機構,分設多個線上工作小組,通過選題創意、交流討論、協作互動等環節,共同創作出專業、準確、形式多樣的科學傳播內容。

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王京春表示:「刊媒惠-科學傳播工作營」2020年的系列活動將成為連接科學家、媒體工作者、文創工作者及大眾的一座橋梁。科學呼喚創新,科學傳播呼喚創新,相信這一系列活動將為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京啟動
    中國網8月3日訊 8月2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北京天文館、中國數字科技館、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協辦的「刊媒惠-科學傳播工作營」之「天問一號:火星徵途」活動在北京天文館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王京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劉茜、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設計師鄧帆等行業專家,權威媒體代表,文創團隊以及科學小記者代表等出席本次活動。
  • 科普專家開講「天問一號火星徵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探測火星到底難在哪,關於火星有哪些已知和未知?在近日舉行的「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活動上,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在內的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
  • 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記者張建松 周琳 丁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在「天問一號」飛往火星的徵途中,軌道中途修正的完成,離不開VLBI網「火眼金睛」的一路護航和鼎力相助。VLBI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的縮寫。
  • 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8月2日電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在「天問一號」飛往火星的徵途中,軌道中途修正的完成,離不開VLBI網「火眼金睛」的一路護航和鼎力相助。VLBI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把幾個小望遠鏡聯合起來,達到一架大望遠鏡的觀測效果。VLBI測軌分系統由上海天文臺牽頭,由國內多家臺站和數據處理中心組成。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天問一號」飛天記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該名稱源於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天問一號」今年問天 我們的徵途從火星到星辰大海
    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圖/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天問一號,火星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託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我國首次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 正式啟航 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 此次探測目的是 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 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介紹,「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5500萬至4億公裡的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8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員在現場工作「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8月2日一早,「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人員的攜手努力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8月2日一早,「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人員的攜手努力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這三大任務
    據天問一號總指揮李振才介紹,天問一號到達火星總路程有4.7億千米。天文一號從2020年7月23日發射到今天,已經飛行了167天,截止到2021年1月3日,總飛行路程有4億千米,距火星還有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前後會進入火星軌道。火星與地球最遠距離也是4億千米,為什麼天問一號飛行了4億千米還沒有到達火星?
  • 一起來看一看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火星家園」
    我們知道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現在已經飛行在了去往火星的徵途上。它出發之前,我國在地球上建立了一個模擬的「火星家園」,來模擬訓練它,以便當它真的登上火星時,不至於對於火星的環境太過陌生,而手足無措。
  • 「天問一號」今年將向火星進發
    「天問系列」任務標識。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現場。火星探測器飛行效果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已將行星探測計劃進行整體規劃昨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發布。
  • 「天問一號」發射時間定了!我國首登火星能成功嗎?
    據中外媒消息報導,我航天局計劃於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點啟動「天問一號」計劃。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會搭載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升空,預計會在明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9月11日9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
  • 今天,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是天問一號奔火滿月的日子。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8月23日12時,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正常。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搭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這也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的名字便來自於屈原的《天問》,其意在於探求科學永無止境。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搭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這是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這也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9月11日9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今年7月,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三個火星探測器先後踏上「奔火」徵途,掀開人類火星探測新的篇章。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徵途仍在繼續!
    」探測器 在2020年7月23日那天,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疑問」,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很多屈原所好奇的問題已經能夠用科學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