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探火」你需要知道這些

2020-07-24 光明網

火星表面示意圖

2020年是中國火星探測元年。萬眾期待下,「天問一號」順利升空,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探測器為何叫「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多難?各國又為何「扎堆」去火星?大家口中所說的著陸「恐怖7分鐘」又是怎麼回事呢?看新華社為你一一解惑。

1

為何叫「天問一號」?

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其中「熒」代指火星由於土壤富含氧化鐵而發出的紅光;「惑」則出於古人對火星運行缺乏規律而感到的困惑。

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天問」一詞,出自2300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所著《楚辭》中的同名長詩《天問》。全詩通篇都是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宇宙誕生之初的情況人們是怎麼知道的?天地未分,混沌無垠,是誰考定而知之的?幽明之理,難知難曉,誰能窮極其本源?天地既分,惟象無形,何以識知它的形象?」

早在先秦時期,屈原就已對當時的天文學提出了質疑,這是可貴的科學精神萌芽。這與如今科學家們對火星的不斷探究精神不謀而合,故此為名。

2

登陸火星有多難?

火星,古往今來自帶一抹神秘色彩。早從60年前開始,人類就開啟了對這顆赤色星球的探索。然而,幾十年間,探測的成功率卻不足一半。

有數據顯示,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達40多次,成功率卻不到50%,其餘的項目都出現探測器撞毀、失靈或失蹤等情況。為此,在業界火星甚至被稱為「探測器墳場」,其探測難度可想而知。

火星探測為何如此之難?地火兩星相隔甚遠是一大原因。我們常說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但它卻實在算不上「近鄰」。據測算,地火之間最遠距離約4億公裡,最近距離也有約5500萬公裡,是地月距離的150倍。因此火星探測器在抵達目的地之前,往往需要飛行很長的距離,時間長達7-8個月。

在這個長途旅行中,對探測器的發射、軌道、控制、通信、電源、入軌、著陸等技術都有很高要求。所以,「探火」可比「探月」要難多了。

3

為何夏季「扎堆」去火星?

眾所周知,火星、地球都繞太陽公轉,但兩者速度不同、軌道也不同。因此只有每隔約26個月,才能等到地火直線距離最近的時候,此時兩行星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而在這一時刻前後,從地球發射火星探測器,能讓人類「探火」之旅的「趕路」時間更短、所攜燃料更少、成本也更加低廉。簡單來說,此時是「抄近路」去火星的最佳機會,航天工程上所說的發射「窗口期」也由此而來。

7月20日,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月23日,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升空;此前美國也宣布,將於7月30日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今夏的7至8月,全球迎來了發射火星探測器的「高光時刻」。有能力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當然都不願錯過這個「窗口期」。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出現多個國家「扎堆」去火星的狀況。畢竟如果錯過這次窗口期,下一次的好時機可就要等到2022年了。

4

「三套餐」組合是什麼?

不同於之前與俄羅斯合作最後遺憾失敗的「螢火一號」,此次「天問一號」是我國自主發射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

為了一步到位,「少花錢,多辦事」。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繞、落、巡」三大探測任務,這是世界航天史上從未有過的。據了解,美國「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也僅僅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了環繞、著陸兩種探測目標。

為此,「天問一號」集成了一個「三套餐」組合。包括火星軌道環繞器、著陸器、巡視器(火星車),將分別實現「火星環繞」「火星表面降落」「巡視探測」三項探測任務。其中,裝在火星車上的次表層探測雷達,將在抵達後對火星地表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進行「透視」。據該雷達的研發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介紹,這是一種基於火星車平臺的高解析度次表層地質結構探測雷達,是實現火星探測工程科學探測任務的重要載荷之一。

這也是「天問一號」明顯不同於另外兩個火星探測器的地方。據悉,美國即將發射的「毅力號」是由著陸器和巡視器兩部分構成,而此前阿聯升空的「希望號」則只有環繞探測器。

「天問一號」除了完成這三大探測任務之外,還設定了5大科學目標,包括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等研究。

5

落地7分鐘有多「恐怖」?

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中,最難的便是著陸這一關。由於地火距離遙遠,因此火星探測器需要完全自主導航控制完成著陸之旅。

著陸器在「奔火」的途中一直處於高速飛行狀態,因此在再入、下降與著陸過程中,要在7分鐘內將探測器的時速從兩萬千米降低到零。正是這個過程被稱為「恐怖7分鐘」。這一階段,探測器的防熱措施是否可靠,降落傘、氣囊和緩衝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關重要。而由於著陸過程時間太短,遠不夠完成一次地火通訊。這就意味著全程超過1000個動作的降落過程必須依靠火星探測器自主完成,對軟體和硬體的要求極高。

然而,茫茫深空中,失之毫釐,謬以千裡。歷史上許多探測器都在這「恐怖7分鐘」裡功虧一簣。例如2016年10月20日,歐洲「火星生物學-2016」中的「夏帕雷利」,因為1秒的計算失誤導致降落傘與防熱罩提前分離,最終硬著陸而撞毀。因此雖然著陸器降落時間短暫,但它的成功與否,卻直接決定著整個火星任務的成敗。

6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去火星?

月球之後,人類選擇的下一個目標往往是火星,原因在於它的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相似。因此火星被視作除地球外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之一,也被認為是未來人類最有可能移居的行星,這些都吸引著多個國家去探索這顆神秘的星球。

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類就開始不斷地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然而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只有美國。火星探測作為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在這一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中,又豈能少了中國的身影?

如果說此前探測月球只是「熱身運動」,是為探測火星作準備,那麼經過多年來的打基礎、練技術,目前的中國已具備開展自主火星探測的能力。「天問一號」成功升空,僅僅是邁向深空的第一步。數月後,如果「天問一號」任務圓滿成功,那麼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登陸火星的國家,也代表著我國深空探測技術水平站到了世界前列。

火星,我們來了!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 人民日報客戶端 圖片據新華社

(更多報導詳見A12版)

相關焦點

  • 關於「胖五」「探火」你需要知道的幾組數字
    這次「胖五」「探火」,有幾組數字你需要知道!
  • 關於諾貝爾科學獎,你需要知道這些……
    瑪麗·居裡(Marie Curie)| 圖 維基百科在今年的諾獎揭曉之前,你需要知道這些知識——這樣,即使你不明白諾獎科學家到底在研究些什麼,至少可以在談論諾獎這個熱門話題時,不至於顯得太落伍。伊雷娜和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1934年)| 圖:維基百科關於居裡一家和諾貝爾獎
  • 關於SI,你需要知道這些
    製藥行業需要小劑量的測量標準,為病人提供更合適的藥物劑量。  SI支撐未來創新。隨著測量能力的提升,測量標準也應隨之提高。例如,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的準確性與我們使用秒來測量時間的能力有關。基於秒的定義和原子鐘對秒的復現,我們才能夠測量時間,使用GPS進行有效定位。精確導航之所以能夠實現,正是因為我們有了更準確的秒定義,儘管在修訂秒定義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它將可以用在哪裡。
  • 關於穩壓二極體這些是你需要知道的!
    關於穩壓二極體這些是你需要知道的! protel封裝總結 只需要幾個元件就能製作的星星燈 免責聲明: 該內容由專欄作者授權發布或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站亦不保證或承諾內容真實性等
  • 關於「胖五探火」,你需要知道的幾組數字
    關於「天問一號」,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負責把「天問一號」送入太空的是「胖五」有多強?「天問一號」逃離地球軌道要飛多快?飛到火星要多久?一圖看懂。
  • 關於熵增定律,你需要知道這些
    簡單的邏輯就是世間萬物需要發展,發展就需要迭代,如果不保證有效的運行,它就會變得的混亂。當然熵也是一種「不可逆的東西」,這也是最絕望的,什麼是「不可逆」的行為呢?運用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描述:不可能使熱量從低溫物體,自發地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 關於記憶的形成與衰退,你至少需要知道這些
    好的,現在試著想想三周前你午飯吃了什麼。 關於午飯的回憶可能已經沒那麼清晰了,但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能記住一些東西,而沒法兒記得其他一些東西?為什麼記憶最終會逐漸模糊?讓我們來看看一下記憶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 清華經管:關於「領導力」,你需要知道這些!
    關於「領導力」,你需要知道這些! | 思想 · 解讀【MBA中國網訊】清華人才培養的不同項目定位表述中,常出現這樣一些詞——領導力和領導者;全球領導力和全球勝任力——它們究竟有何區別?這裡引入了全球化(Global)的概念,其實具有某種限定意義:特指跨文化、跨民族和跨國界;而並不是說這些人很厲害,都要當大官、要去領導全球。這些學者畢業後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林林總總——可以是學術性的,也可能是公共服務或商業領域。全球領導力,描述的是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事業和生涯中,有廣闊的全球認知與駕馭能力,對全球共同面臨的一些問題很關心並有志於探索解決之道。
  • 關於諾貝爾獎的這些,你知道嗎
    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對諾貝爾獎的了解都是很淺的,關於諾貝爾獎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答案當然是會,就像許多獎項一樣,頒獎前告知獲獎者,獲獎者當然需要時間準備一下獲獎感言。諾貝爾獎通過電話告知,對沒錯就是電話。
  • 關於基因編輯技術,你需要知道這些
    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基因組編輯是基因工程中的一種方法,科學家們可以控制CRISPR-Cas9這把基因「剪刀」可以在預定位置切割任何DNA分子,包括基因組中的,DNA斷裂後,細胞會對斷裂位點進行修復。
  • 關於這次V社更新的CSGO角色FBI,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關於這次V社更新的CSGO角色FBI,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在經過了數月的調整期後,前段時間V社再次對
  • 關於紫外線燈,你需要知道這些小知識
    你需要知道的紫外線燈知識 01 紫外線燈的用途 紫外線燈在通電後會產生以波長253.7nm為主的紫外線,對微生物具有較好的殺滅效果。
  • fgo:關於終章,這些地方你需要知道
    柱子本分為7個職階,其中劍階的柱子,需要等4個柱子被刷完後才會出現。這個本可以反覆刷很多次,全服血量共享。也就是說,全服一共就這些柱子,刷的慢就沒了。柱子本掉落非常豐盛,所以對速刷要求比較高。柱子們估計活不過2天。
  • 「探火」的朋友圈在擴大 專家詳解各國探火計劃
    零距離專家詳解各國探火計劃——「探火」的朋友圈在擴大要知道人類第一輛火星車「旅居者號」,在幾十天的工作時間內才爬行了100米左右,而這架「火星直升機」每天的工作裡程是它的數倍。中國:一次實現「繞著巡」至於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耿言說,該任務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和環繞器組成。
  • 關於 Open Choice,這些是你需要知道的 | 開放獲取周
    2018 Springer Nature 混合型期刊開放獲取文章影響力分析關於 Open Choice,以下是你還需知道的:這是你的選擇:Springer 的大多數訂閱型期刊通過「Open Choice」項目提供開放獲取(OA)選項。
  • 你需要知道的關於海洋垃圾的十件事
    你需要知道的關於海洋垃圾的十件事海洋垃圾會纏住並傷害海洋生物。
  • 臻解密 | 關於ACMG你需要知道的有這些
    2013年,ACMG發表了一篇關於臨床的官方聲明,明確強調了偶發變異可能對揭示患者病情、臨床測試以及報告結果的重要性。Rehm H L, Bale S J, Bayrak-Toydemir P, et al. ACMG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for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J].
  • 這些你需要知道!
    那關於大閘蟹,你究竟知道多少呢?  今天我們就帶你了解一些關於大閘蟹的真相。  1、大閘蟹應該選公的還是母的?  記住這些,你就能吃到最美味的大閘蟹了。  2、怎樣挑選最新鮮的大閘蟹呢?  蟹之家新鮮大閘蟹。
  • 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孔孟之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而後,幾乎歷代王朝都設有專司天象的官方機構。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天問》長詩,體現了古時可貴科學精神的萌芽,也給予了今時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命名的靈感。
  • 關於bluebeam,您需要知道這些!
    關於Bluebeam我們不斷創新,為全球AEC專業人士開發簡單、智能的解決方案。Bluebeam Revu提供與SharePoint和ProjectWise的直接集成,以無縫訪問存儲在這些文檔管理系統中的文件。 Revu還包括用於文件存儲的Bluebeam Studio項目。 此外,Studio Prime訂戶可以使用Studio API來促進與其他系統的集成。Revu可以在Citrix環境中運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