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位於西安南郊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舉辦簡樸而熱烈的歡迎儀式,迎接在海南文昌執行長徵五號遙四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試驗隊員凱旋。
鮮花、掌聲、擁抱表達誠摯問候和衷心祝賀
在「造探火動力 鑄大國重器」的大型慶祝背景板前,院領導與隊員握手致意,青年員工代表送上鮮花和敬意,大家共同分享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圓滿完成首次工程化應用的喜悅,也共同期待著六院液體動力不負眾望,助力圓滿實現中國首次探火任務的美好未來。
23日晚,六院院領導劉志讓、李斌及各單位負責人、型號有關主管領導已經先期返回西安或駐地,24日下午,801所試驗隊員順利抵達上海。在25日西安地區舉行凱旋儀式的同時,11所(京)試驗隊員也順利返回北京。
六院團員青年、11所(京)和801所職工代表分別到三地機場迎接試驗隊凱旋,用獻花、掌聲、熱烈擁抱表達對他們的熱烈歡迎、誠摯問候和衷心祝賀。
5月23日集結海南文昌 試驗準備工作整整兩個月
本次飛行發射任務,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六院為本次發射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和「天問一號」探測器,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
20多年來,六院型號戰線不懼艱難、潛心鑄箭。在經歷了2016年長五遙一一飛沖天的喜悅和2017年長五遙二失利的至暗時刻後,終於迎來了2019年長五遙三刺破蒼穹的驚天一飛。在剛剛過去的7月23日,長五遙四神箭問天,開啟了中國人為之振奮的「繞、落、巡」探火之旅。
為了保障本次任務圓滿成功,六院型號隊伍深入開展質量複查、覆核復算和「三再」工作,深入開展設計特性查漏補缺和產品數據成功包絡線分析,嚴抓各級審籤把關,嚴格技術狀態管控,提高設計可靠性,保證工藝穩定性和產品質量一致性。同時,結合探火任務飛行器長期在軌、自主控制等特殊要求,對推進分系統的發動機產品開展了多項技術攻關。六院陝京滬一院三地試驗隊員克服疫情期間各項特殊情況,於5月23日集結海南文昌,開啟了整整兩個月的試驗準備工作,精益求精,嚴慎細實,確保發動機產品的最佳狀態。
正在研製更大推力發動機為載人登月等任務做準備
六院副院長李斌說,這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真正執行國家重大工程任務,我們的發動機表現非常好。動力是火箭的核心,代表著國家的技術實力和水平,是國家的競爭力,現在我們掌握了這些先進的技術,正在研製更大推力技術更先進的發動機,將承擔起未來國家載人登月、空間探索的重大工程任務。
長五遙四火箭發射成功,對中國成功實現首次自主探火而言,才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未來的7個多月時間裡,六院推進分系統研製人員,還將堅守北京飛控中心,為推進分系統順利完成「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地火轉移、近火制動、環火飛行及火星著陸等一系列節點任務提供堅強的動力保障。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通訊員何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