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2020-07-24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通訊員 王瑞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如以往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一樣,來自河南的一批「科技力量」,正在為「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和開啟「火星之旅」保駕護航。

「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線

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站得穩」「反應快」「分離準」

從火箭發射到行星探測,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河南航天693廠)研製生產的火箭姿態垂直度調整設備、火箭發動機電纜及火星探測器分離信號裝置等產品,均發揮著重要作用。

「站得穩」。作為「長五」火箭發射前最後一道「關口」,安裝在「長五」火箭各級上的垂直度調整設備可時刻感知火箭發射前姿態的微小變化,並把測量信號準確傳輸到指揮控制中心,確保火箭發射前姿態最後的「監測」「調整」和「瞄準」工作萬無一失。

「反應快」。安裝在「長五」火箭發動機上的電纜網產品就像人體「神經網絡」,負責火箭電路和各項控制指令的精準傳輸,確保火箭運行信息「高速公路」暢通無阻。它既要適應海南高溫、高溼、多雨環境的影響,又要保證在發動機高溫運行狀態下電路導通和數據信號傳輸的穩妥與可靠。

「分離準」。安裝在「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上的分離信號裝置,會在「兩器」分離後第一時間檢測其分離狀態,判斷「兩器」是否最終成功分離,從而確保著陸巡視器安全著陸火星。

「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線

河南航天695廠:保持長徵五號「血脈暢通」

在本次發射任務中,河南航天695廠主要承擔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1.8萬餘件新型高可靠管路連接件、多種型號特種管路,以及數十套氫氧發動機電磁鐵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多項閥門產品的配套研製工作。

如果把火箭比作一個精密的人體結構,遍布在箭體內的各類管路件產品堪稱是重要「關節」部位,肩負保障火箭「血脈暢通」的關鍵任務。而遍布火箭內外的供氣管路,則堪稱是為保障火箭順利發射提供重要「燃料養料」的「臍帶」。

其中,複合密封管路件作為火箭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克服產品精度高、生產周期短、環境要求苛刻等多種難題,主要負責運送箭內液氫、液氧等超低溫介質燃料,發揮著「血液中樞」的作用。氫氧發動機電磁鐵則是保障發動機燃料控制系統運行通暢的關鍵器件。

中國電科22所:精準測定「天問一號」太空軌跡

由中國電科22所自主研發的三套水汽輻射計,分別安裝在了北京、昆明和烏魯木齊,將為火星探測器在茫茫「星辰大海」中測定軌跡保駕護航。

大氣中的水汽會造成信號延遲,是深空探測中的一項重要誤差來源,水汽輻射計可實時進行對流層大氣傳播介質時延誤差修正,大大提高對火星探測器的探測精度。

火星距離地球最遠距離約為月球距離地球距離的1000倍,極大增加了探測難度。此次研發的水汽輻射計,首次應用了自動定標技術等多種新方法,同時還解決了水汽輻射計在不同地域觀測需要依賴探空資料的難題,大大提高了探測精度和不同區域的適應性,讓地面可以牢牢鎖定「天問一號」的太空軌跡。

「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喀什深空天線組陣系統

中國電科27所:打造火星探測器「遙控器」

中國電科27所參與了我國深空測控通信網的建設工作,是我國深空測控系統發展建設的主力軍,也是此次探測任務五大系統之一測控通信系統的高功放研製單位。

由該所自主研製的高功放設備,打造出火星探測器的「遙控器」,可將微小的上行信號放大後,再經過大口徑天線發射出去,從而實現對距離4億公裡外探測器的精準控制,對本次任務中探測器長達7個月漫長飛行中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著陸等階段的順利完成,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

「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天線方位軸承

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發深空天線方位軸承

此次探測任務中,火星探測器最遠探測距離近4億公裡,將沿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對測控通信系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考驗。「天問一號」實施地火轉移期間,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將正式投入使用,為其提供全程測控支持。

深空天線組陣由4個35米口徑天線組成。其中,天線設備的方位軸承,均由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重型軸承事業部開發研製,這些軸承尺寸接近6米,工況要求惡劣,需能夠在寒冷、潮溼、腐蝕、高溫等各種複雜環境條件下高精度運行。

據了解,隨著國內深空天線組陣後續的陸續建設,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將繼續發揮自身在特種轉盤軸承方面研製實力,助力我國深空探測能力不斷躍升。

相關新聞>>>

編輯:張菁菁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中電博微16所、38所、43所及中電博微聖達科技都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之旅貢獻著安徽科技的力量。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其中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由中國科技大學研製,其主要功能是獲取火星空間磁場環境高精度數據,全面準確地測量火星空間邊界層,探測火星南部局地巖層的剩磁及火星感應磁層,研究近火空間處的行星際等離子體和行星際磁場等,同時還會結合其他載荷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粒子逃逸等問題開展研究。
  • 青島科技大學: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技術護航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李鯤鵬 李粟)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參與火星探測任務的單位,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技術護航。
  •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 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張幗霞2020-07-23 13:30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順利升空。從發射第一天到火星車著陸、進行科學探測,地球上將始終有一副"千裡眼、順風耳",追逐著天問一號的蹤跡。那就是由4個觀測站和VLBI中心組成的VLBI測軌分系統。
  • 遠安80後工程師為「天問一號」護航「圖」
    本網訊(融媒體記者伍玉華、龍劍)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背後,有一位默默奉獻的遠安籍計量系統工程師,他就是陳俊。
  • 「天問一號」探火 中國深空測控網護航
    據新華社西安7月24日電(記者李國利 呂炳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我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探測器工況正常。7月23日13時21分許,阿根廷深空站率先捕獲目標。
  • 「天問一號」背後的化工材料
    這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天問》中的詩句。7月23日12時41分,承擔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繼續探求屈原在2300年前的發問。這不僅是我國首次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是我國深空領域裡一個全新的裡程碑。那麼,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背後,有哪些化工新材料扮演了重要角色?
  • 青島科技大學為「天問一號」技術護航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參與火星探測任務的單位,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技術護航。
  • 天問一號踏上「奔火」旅程 中國深空測控網全程護航
    中新社海南文昌7月24日電 (郭超凱 呂炳宏)中國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工況正常。7月23日13時21分許,與中國相隔萬裡重洋的阿根廷深空站率先捕獲目標。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青島技術為安全著陸護航
    原標題:青島技術護航探火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了技術護航。
  • VLBI測軌分系統助力「天問一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護航
    「天問一號」任務VLBI中心參試人員(部分)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始了為期6個多月的奔火之旅。8月2日7時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火星。自發射之日起至8月2日止,VLBI測軌分系統已連續執行了10天的VLBI實時測定軌任務,跟蹤「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常,系統穩定,準實時向北京發送時延、時延率和測角數據,實時性滿足任務要求。VLBI時延和時延率測量精度均優於工程任務指標。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8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員在現場工作「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8月2日一早,「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人員的攜手努力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8月2日一早,「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人員的攜手努力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
  • 科技 | 800萬公裡+!乘風破浪的「天問一號」
    截至8月19日23時20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飛行距離已經超過800萬公裡,目前狀態一切正常。」在「天問一號」飛往火星的徵途中,軌道中途修正的完成,離不開VLBI網「火眼金睛」的一路護航和鼎力相助。
  • 這位黃石伢為「天問一號」護航
    ---------以下為正文部分--------- 7月23號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成功 點擊視頻看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全程視頻↓ 這是中國走向宇宙深空的重要一步消息一傳出來全國上下一片歡騰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央視新聞11月17日消息,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
  • 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原標題: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新華社上海
  • 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記者張建松 周琳 丁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在「天問一號」飛往火星的徵途中,軌道中途修正的完成,離不開VLBI網「火眼金睛」的一路護航和鼎力相助。VLBI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的縮寫。
  •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都配置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推進分系統,共計48臺發動機。西安硬科技為「天問一號」製造「最強大腦」 此次,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為「天問一號」設計了「最強大腦」,來適應火星探測的特殊任務。
  • 「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是個28歲姑娘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誰又在為它保駕護航?一起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認識與「天問一號」「伴飛」的☟☟☟「天問一號9月21日「天問一號
  • 28歲的她,成了「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誰又在為它保駕護航?一起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認識與「天問一號」「伴飛」的中國航天人「天問一號這裡的航天人會時刻看護它的狀態有時還要對飛行軌道進行修正就像是「天問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