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80後工程師為「天問一號」護航「圖」

2020-07-30 宜昌微城事

本網訊(融媒體記者伍玉華、龍劍)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背後,有一位默默奉獻的遠安籍計量系統工程師,他就是陳俊。

遠安80後工程師為「天問一號」護航「圖」

陳俊1984年出生於遠安縣洋坪鎮洋坪村,在洋坪鎮讀完小學和初中後,2000年,他以年級第一的成績考取遠安縣第一高級中學。經過高中三年堅持不懈的努力,2003年,他再次以優異的成績考取航天工程大學,光榮地成為了航天領域的一份子,自此開始了在航天科技領域的漫漫求索路。這十多年的漫漫求學路,讓陳俊深刻體會到,命運是公平的,只要自己肯努力,總會有回報的。

陳俊目前工作於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他和計量團隊同事一起負責發射場所有儀器儀表的計量檢定工作。陳俊介紹,在探火任務開始前,他和同事們提前20多天、2次入駐發射場,高質量、高標準圓滿完成了近2000臺儀器儀表的檢定工作。

為保證所有檢定工作的100%精準、100%精細,陳俊付出了巨大的耐心與細心。那段時間,他一天長達數十小時的站立工作,用萬無一失的責任擔當,默默護航著「天問一號」順利飛天。

遠安80後工程師為「天問一號」護航「圖」

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進入全新領域,全國人民都在為這一重大突破而歡呼。

陳俊說,「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自己感到興奮和激動。和所有的中國人一樣,看到祖國深空探測邁出堅實的步伐,看到祖國航天事業蒸蒸日上,從心底裡為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另一個感覺就是踏實,在火箭騰空而起的那一刻,看到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順利實現,陳俊覺得之前所經歷的苦和累都值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徵五號拔地而起,託舉著「天問一號」,直奔寰宇,這背後,是包括陳俊在內的所有計量人員的默默付出。託風雲、舉北鬥、送嫦娥……他們風雨無阻、披星戴月地負責發射場區所有計量檢定保障工作,將工作做到100%精確,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航天奇蹟。他們始終以精益求精、嚴謹踏實的作風,踐行著航天人的初心與使命,這種航天精神將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用努力與拼搏託起中國航天夢。

陳俊有兩句話想對家鄉的年輕人說:「一是要有夢想,從小要有夢想,有了夢想,人生就有了奮鬥的目標;二是要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勇於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來源:遠安縣人民政府】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社區曬單更有機會贏價值萬元「AJ1 倒鉤」潮鞋!點擊進入蘋果教育商店。(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中國最強大的火箭之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送,在為期 7 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它將到達美麗的紅色星球: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火星車的國家。
  • 中國第一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向著火星出發
    緊接著阿聯的「希望號」火星任務之後,2020 發射窗口的第二個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今天稍早由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運載升空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也是第一個離開地球的探測器。
  • 航天界大事,「天問一號」今升空,意義重大
    據新華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被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往火星,執行火星科學探測任務。此次探測任務意義重大,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首批登陸火星的國家之一。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而「天問一號」的發射,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索的新徵程。關於「天問一號」,你需要知道的 7 個冷知識何為「天問」其實早在 4 年前,國家航天局就宣布重啟火星探測計劃,並在 2020 年自主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 熱點新聞一覽:「天問一號」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
    FUTURE | 遠見 眺望 選編Future遠見科技資訊一周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即將帶我們上月亮「挖土」;我國科學家對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有新說;我國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國內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建成。
  •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 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張幗霞2020-07-23 13:30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順利升空。從發射第一天到火星車著陸、進行科學探測,地球上將始終有一副"千裡眼、順風耳",追逐著天問一號的蹤跡。那就是由4個觀測站和VLBI中心組成的VLBI測軌分系統。
  • 「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通訊員 王瑞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如以往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一樣,來自河南的一批「科技力量」,正在為「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和開啟「火星之旅」保駕護航。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央視新聞11月17日消息,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
    已飛行1.88億千米距地球2410萬千米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昨天,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圖像,圖上在茫茫宇宙中飛行的銀色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環繞器熠熠生輝,上面的五星紅旗更是光彩奪目。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昨天,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圖像,圖上在茫茫宇宙中飛行的銀色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環繞器熠熠生輝,上面的五星紅旗更是光彩奪目。這是「天問一號」的首次深空「自拍」,以此向祖國報平安,送上生日祝福。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也是為本次任務專門設計與研製的。五星紅旗尺寸約為39釐米×26釐米,略小於一張A3紙,重量144克,圖案採用特殊材料經特殊套印工藝噴塗。為了確保圖案歷經太空惡劣環境考驗後仍然鮮豔完好,國旗在經歷了輻照、高低溫交變、低溫存儲、黏合脫落等多重試驗考核後,才最終安裝在探測器側面。
  • 天問一號啟航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將飛行超過4億公裡,預計於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和火星車組成,總重達5噸,是中國迄今發射的最重的深空探測器。火星著陸器計劃在接近赤道的「烏託邦平原」著陸,釋放出「赤兔號」火星車對地貌、土壤、水冰和大氣層進行探測。
  • VLBI測軌分系統助力「天問一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護航
    「天問一號」發射後,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開始地火轉移段的跟蹤測量任務,並將執行近火捕獲、停泊段、離軌著陸、科學探測等各飛行段的幹涉測量和軌道計算任務,以及開展火星車的定位實驗。實時任務持續到2021年。
  • 「天問一號」探火 中國深空測控網護航
    據新華社西安7月24日電(記者李國利 呂炳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我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探測器工況正常。7月23日13時21分許,阿根廷深空站率先捕獲目標。
  • 「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升空 火箭殘骸都去了哪裡?
    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周四(23日)中午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國家航天局指,經過2167秒飛行,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展開超過半年的長途旅行,預計會在明年2月抵達火星。
  • 安天產品全力護航「天問」之旅
    今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像以往所有重大活動一樣,「天問一號」升空的背後,凝聚著幾代航天人的努力,也離不開網絡安全工作者默默的守護。 在本次發射任務中,安天投入大量安全設備與軟體工具,派駐工程師提供現場保障;依託全面持續監測能力,建立系統與人員協同作業機制;憑藉多年來對重大活動網絡安保的經驗積累,協同網內各種防禦機制聯合響應威脅,安天產品能力順利保障了本次發射任務各階段工作,將繼續保障「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後續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青島技術為安全著陸護航
    原標題:青島技術護航探火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了技術護航。
  • 青島製造護航「天問一號」火星著陸
    本報電近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突破1億公裡。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背後,有「青島元素」的鼎力支撐——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為「天問一號」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天問一號踏上「奔火」旅程 中國深空測控網全程護航
    中新社海南文昌7月24日電 (郭超凱 呂炳宏)中國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工況正常。7月23日13時21分許,與中國相隔萬裡重洋的阿根廷深空站率先捕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