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青島技術為安全著陸護航

2020-07-24 信網

原標題:青島技術護航探火

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了技術護航。

小團隊5年做出大文章

在青科大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樓內,承擔火星探測器精準著陸自主導航技術研究基礎的主體——自主導航與智能控制研究所就「藏」在這裡。這個成立於2003年的研究所截至目前已經承擔了20餘項國家級項目。

在這個「不起眼」的研究所裡,團隊用了近5年的時間,參與完成了我國首個專注於深空探測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其負責的研究項目就是如何確保探測器通過自主導航進行安全、精確地著陸。

據青科大項目負責人邵巍介紹,團隊的研究成果 「曲線特徵匹配光學導航技術」得到了原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院士及我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等專家的認可,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過程中著陸方案的論證及設計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破題火星著陸「黑色7分鐘」

青科大的技術成果主要作用於探測器著陸階段,這是整個火星探測任務最為關鍵的階段之一,直接決定了探測任務的成功與否。

著陸過程中,探測器需要穿過火星大氣層才能「踏」上火星表面,從130多公裡的高空進入火星大氣,時速高達每秒5.9公裡,要在短短7分鐘的時間內,將速度降至零,才能實現安全著陸。這也是所有火星探測任務中技術難度最大、失敗概率最高的關鍵時刻,被稱為「黑色7分鐘」。但火星與地球距離遙遠,探測器與地球之間的通信存在至少10分鐘的時間差。這意味著,探測器著陸時可能與地球「失聯」,一旦失去控制就將撞毀在火星表面。這就要求探測器在著陸階段必須具有自主導航、控制和障礙規避的能力。

火星探測器著陸過程中,大氣環境十分複雜,動力學環境也存在不確知等情況,進行實時高精度導航極為困難。 「利用地表圖像進行特徵提取跟蹤,並進行自主導航是完成火星自主、精確、安全著陸任務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邵巍告訴記者,青科大的技術實現了讓探測器利用地表圖像進行特徵提取、跟蹤,並據此完成著陸段自主視覺導航。該技術將破題探測器著陸的「黑色7分鐘」,這不僅是完成著陸器自主導航的重要手段,也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我國行星探測自主、安全、精確著陸任務的關鍵技術問題。

邵巍介紹,在他們研究理論的支撐下,探測器在著陸段可以利用光學相機獲取火星表面圖像,並提取星面隕石坑、山脊、溝壑等特徵作為導航陸標,通過跟蹤這些特徵可以對自己的位置、速度、姿態等進行估計,再結合慣性導航信息就能夠更準確地知道自己在哪兒,從而完成精確著陸。 (青報全媒體記者 耿婷婷)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亞麥]

相關焦點

  • 青島科技大學: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技術護航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李鯤鵬 李粟)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參與火星探測任務的單位,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技術護航。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著陸火星青島給它裝導航
    半島記者 王麗平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啟航。這一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的壯舉,讓無數科技人為之歡呼,這其中就有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邵巍,因為他也參與到了這一壯舉之中。
  • 青島製造護航「天問一號」火星著陸
    本報電近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突破1億公裡。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背後,有「青島元素」的鼎力支撐——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為「天問一號」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青島科技大學為「天問一號」技術護航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參與火星探測任務的單位,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技術護航。
  • 守護火星探測器著陸!「青島造」為「天問一號」核心環節助力
    這期節目上,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連龍作為嘉賓,講述了企業在「天問一號」中的兩大貢獻: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是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 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張幗霞2020-07-23 13:30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順利升空。從發射第一天到火星車著陸、進行科學探測,地球上將始終有一副"千裡眼、順風耳",追逐著天問一號的蹤跡。那就是由4個觀測站和VLBI中心組成的VLBI測軌分系統。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 通訊員 張旭 付澤寧23日中午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7個月後,天問一號將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在此過程中,確保「火星一號」在火星表面實現安全著陸,成了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的關鍵。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這裡有一份超全科普
    現在媒體幾乎清一色地將天問一號稱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這是不嚴謹且不負責的,難道螢火一號不配擁有姓名?實際上,螢火一號才是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是一個環繞火星探測的小型衛星,2011年11月搭乘俄羅斯福布斯號採樣返回探測器的順風車發射升空。遺憾的是,在發射進入太空後,探測器未能成功變軌,最終墜毀於太平洋。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此前,長徵五號遙三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
  • 攻克兩項技術難關,青島製造助力「天問一號」
    節目中,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連龍介紹,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中,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麗雅」)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9月1日,記者在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採訪了負責這項技術的海麗雅技術中心主任徐連龍,聽他講講這背後的故事。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通訊員 王瑞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如以往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一樣,來自河南的一批「科技力量」,正在為「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和開啟「火星之旅」保駕護航。
  • 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天問一號的發射,陝西這所高校功不可沒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轉運至發射區。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圓滿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國航天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將依次編號。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一條條橢圓形軌道構成了獨特的字母「C」的形象,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剛剛,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明年將登上火星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就在昨天下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對外發布了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火星車模型。「天問一號」將承載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在火星表面完成巡視探測,獲取火星科學數據,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由於我國之前並未發射過環繞火星的探測設備,這次任務將完成多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之前都沒有嘗試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空前的。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著陸月球方式和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什麼不同?
    25 08:55:47 來源: 娛樂小噴噴 舉報   在今年7月份,我們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央視頻」VR直播向全國人民展現了360°無死角的「奔赴火星」升空精彩瞬間,圓周率作為VR全景設備提供商,獨家見證5G+VR全景直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見證中國開啟火星時代。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 由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雷帝網 樂天 7月23日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剛剛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又稱「胖五」)發射升空。近期,國際上正在扎堆去火星,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當前是中國的「天問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