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2020-07-24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 通訊員 張旭 付澤寧

23日中午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

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7個月後,天問一號將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在此過程中,確保「火星一號」在火星表面實現安全著陸,成了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的關鍵。為此,我國組織興建了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的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

試驗場內,由武船集團重裝公司參與製作的「快隨系統」成功模擬出火星的低重力環境,準確記錄火星探測器的運動軌跡和相關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的不斷調整,最大程度確保著天問一號穿越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

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多用途的「快隨系統」

2018年7月18日,河北省懷來縣,烈日炎炎。

這一天,武船集團重裝公司正式籤訂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建造合同:負責天問一號著陸器著陸試驗過程中,「快隨系統」的施工工作。

當時,作為該公司機電車間副主任的雷洪洲,因經驗豐富,成為此次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建設施工單位總指揮。

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快隨系統』是一套在著陸試驗過程中緊緊跟隨著天問一號著陸器運動,並輔助其完成試驗的重要裝置。」

23日下午,在武船集團,雷洪洲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整個「快隨系統」中,外圍是多個鋼製塔架搭成的一個中空的「蒙古包」。在中間,通過36根鋼纜固定核心部件「隨動盤」,「隨動盤」下面垂吊著火星探測器。

雷洪洲說,整套「快隨系統」由「隨動盤」、鋼絲絞車牽引設備和部分電氣機械設備組成,可以在地球上模擬出類似火星的低重力環境,同時記錄試驗過程中「火星一號」著陸器的運動軌跡和相關數據。

試驗人員通過對該系統收集到的試驗數據進行有效分析,不斷優化調整著陸器相關飛行參數,可最大程度確保著陸器安全著陸。

面對強風 140米高空作業

懷來試驗場,設在一個丘陵環繞的凹地。

施工人員需要在凹地的周圍,建設6個140米高的鋼結構塔架,將其環繞。

對於造橋好手來說,武船重工建這幾個鋼結構塔架並不困難。但在塔架拔地而起之後,接下來的工作才讓施工人員倒吸了一口涼氣。

「我們的施工人員需要克服強烈的心理恐懼,藉助建築吊籃上升至百米甚至更高的區域,進行導向輪組、鋼絲等設備的裝焊作業。」雷洪洲說,除此之外,現場強烈的紫外線、零下低溫,讓施工難度進一步加大。

現場施工鉗工項目負責人馬曉東回憶:「高空作業時,常遭遇7-8級的大風,並夾雜著沙塵,吹得工人與建築吊籃左右搖擺,還睜不開眼。」

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之下,18套絞車設備、36根鋼絲和700餘組導向輪,以及相關配套電纜、電氣設備設施最終全部安裝完畢。

懷來基地設施完工的同時,2019年7月初,在武船重裝廟山基地內場,「隨動盤」也已經順利完成組裝及檢測實驗,並立即拆分裝箱發往懷來。

經過測量,「隨動盤」上安裝的導軌平面度公差達到0.1mm、平行度公差達到0.15mm,各項檢測數據滿足工藝精度及試驗要求。

2019年7月13日,「快隨系統」的總裝和調試工作全部完成。

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難題來自於試驗保障

2019年8月底,「快隨系統」在經歷了幾次調試及多日的保養後,終於迎來了它的「新娘」——「天問一號」著陸器。「配對」成功後,「快隨系統」牽引著陸器緩緩升上半空,著陸試驗正式開始。

雷洪洲介紹,整個試驗過程為期一個多月,卻並非大家想像中的一帆風順。

期間,最麻煩的,是 「隨動盤」在下降一定高度後,與之相連的部分近地電纜在地面拖行摩擦,導致電纜損傷,隨後重新調整電纜與鋼絲繩,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一次試驗過程中,離地84米高空的一個導向輪,因高空風力過大,隨著鋼絲脫槽而出,施工人員不得不連夜進行「高空鋼管行走」安裝作業,以確保第二天試驗的正常進行。

雷洪洲回憶,還有一次在著陸器剛剛加注燃料完畢後,發現「隨動系統」導軌滑塊有4塊磨損嚴重,需要更換。

由於加注燃料的特殊,隔天試驗必須進行。而該類型滑塊原本應用於高精度工具機,需要進口,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到貨。

雷洪洲懷揣著最後一絲希望,發動項目部全體成員的力量多方聯繫,終於打探到青島一家工具機廠正好僅有一組存貨。當天晚上雷洪洲便組織專車從試驗場出發提貨,次日中午嶄新的滑塊便已安裝完成。

2019年11月14日,在中國火星探測器首次公開亮相後,來自19個國家的外賓蒞臨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共同見證了「天問一號」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首秀的成功。

如今,天問一號已經出發,對它登陸火星,雷洪洲也充滿了期待。

相關焦點

  • 守護火星探測器著陸!「青島造」為「天問一號」核心環節助力
    這期節目上,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連龍作為嘉賓,講述了企業在「天問一號」中的兩大貢獻: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是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青島製造護航「天問一號」火星著陸
    本報電近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突破1億公裡。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背後,有「青島元素」的鼎力支撐——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為「天問一號」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攻克兩項技術難關,青島製造助力「天問一號」
    技術實力雄厚在「天問一號」項目攻克兩項技術難關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徐連龍介紹,在「天問一號」項目中,海麗雅主要負責兩項技術,一是為火星著陸提供傘繩與傘以及探測器連結的連接技術,二是參與火星探測計劃中的「著陸試驗」。
  • 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天問一號的發射,陝西這所高校功不可沒
    10月28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標定了25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而在天問一號順利奔向火星的背後,高校的科研力量功不可沒,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著陸火星的挑戰
    前幾集裡,我們聊了如何把天問一號送往火星(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長徵五號,終於等到你),如何與探測火星的天問一號保持通訊(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4億公裡外的訊息傳遞)。然而,即使順利飛到火星附近,地面站也沒和探測器失聯,對於一個著陸任務來說,其實才只成功了一半。這一點也沒有誇張。
  • 「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但駕長徵御天問,夢啟九州探穹宇!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10月28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這兩種偏差如果日積月累起來,就會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偏離和火星交匯點,為了避免與火星「擦肩而過」,需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完成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此後還將會有1-2次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在哪個地點著陸
    昨天,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天問一號後續還將有1-2次中途修正  據劉彤傑介紹,火箭發射探測器時,會產生入軌偏差,在飛行控制中也會出現偏差。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顯然已經在2021年2月飛船抵達「紅色星球」之前為其「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選擇了一個主要的著陸點。 流動站將降落在巨大的撞擊盆烏託邦平原內部。在由7月23日的「長徵3月5日」火箭發射之後,由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二人飛行器組成的「天問1號」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務組成員已經對其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等你抵達!成功十年磨一劍 起步雖晚起點高本報訊(記者 雷嘉)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面對僅有約50%的成功機率,中國航天人勇敢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超高難度探險路:這一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把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一次,「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一次性完成繞火觀測、著陸火星、巡視勘測三項任務,將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火星車同時送上天;這一次,13部用途各異的頂尖科學儀器將對火星開展全方位研究。
  • 「天問一號」即將著陸火星,如何實現深空通信?
    據2021年1月3日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截止目前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830萬公裡。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目標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目標, 技術難度極高極具挑戰性,此前世界航天史上未有先例。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攜帶了6種科學探測儀器,可謂任務滿滿,都有哪些任務呢?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著陸火星青島給它裝導航
    半島記者 王麗平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啟航。這一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的壯舉,讓無數科技人為之歡呼,這其中就有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邵巍,因為他也參與到了這一壯舉之中。
  • 華為存儲乘風破浪,助力「天問一號」逐夢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開啟探索火星之旅。6個科學目標,分別是:1、火星全球和著陸器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的探測與研究;2、火星全球和著陸器土壤厚度、成分及其分布;3、火星全球和著陸器次表層地下水體的分布;4、火星重點地區(著陸候選區)的詳查;5、火星磁層、電離層、大氣層及其氣候特徵;6、火星物理場(磁場、重力場以及內部結構)探測。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青島技術為安全著陸護航
    原標題:青島技術護航探火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了技術護航。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能夠成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主角」,「天問一號」在結構和性能上有著自己的風格:它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又分為進入艙和火星車。當「天問一號」運行到選定的進入窗口後,探測器進行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環繞器則進行升軌控制,進入中繼通信軌道,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具體什麼情況?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熱議: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具體什麼情況?目前有哪些國家登錄過火星?一、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具體什麼情況?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完成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此後還將會有1-2次中途修正。劉彤傑表示,在飛行過程中進行中途修正和深空機動,不僅可以保證天問一號能夠準確地飛近火星,在這個過程中還驗證了發動機性能,讓它點點火,不要在長時間的飛行過程中一直處於靜默狀態,所以中途還要點一下大小各型發動機。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