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24日海南文昌電(記者 趙磊) 7月23日中午,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工況正常。
23日13時21分許,與祖國相隔萬裡重洋的阿根廷深空站率先捕獲目標。當晚21時37分與次日凌晨1時許,「天問一號」探測器相繼被坐落在我國東西邊陲的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成功捕獲。三大深空測控站點在各自測控弧段內向「天問一號」探測器及時上注各項飛行狀態設置指令,並成功實施幹涉測量,探測器飛行數據源源不斷地傳遞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作為支持深空探測任務實施的核心系統,深空測控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此,我國利用地域上的東西縱深,在新疆喀什和黑龍江佳木斯分別建設深空測控站,並於201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2014年,我國與阿根廷政府籤署協定,在阿根廷內烏肯省拉斯拉哈斯市建設我國在海外的首個深空測控站——阿根廷深空站(CLTC-CONAE-NELQUEN)。作為中阿科技領域務實合作的重要成果,該站於2017年順利落成,正式投入使用,並用於中阿雙方對外層空間的和平開發和利用。至此,中國基本建成了兼具S/X/Ka多頻段測控能力,集測控、數傳和長基線幹涉測量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深空測控網,對深空太空飛行器的測控覆蓋率提高到了90%以上,綜合水平處於世界前列。目前,我國三大深空測控站均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所屬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運行管理。
據了解,在實施長達近7個月的地火轉移段任務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還將陸續經歷火星捕獲段、火星停泊段、離軌著陸段、科學探測段等4個階段,中國深空測控網將持續接收、記錄探測器遙測/數傳數據,實施測軌和上行遙控及幹涉測量原始數據的採集記錄與傳輸,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