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文:到2025年,我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2020-12-04 大河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努力建成全國先進位造業強省,到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8月16日,記者獲悉,我省印發《河南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一攬子」有力措施。

 

【目標】到2025年,我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根據《方案》,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目標:到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重達到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到2025年,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達到國內一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一批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和百億級企業。

 

【方向】到2025年,優勢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0%以上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方向如何定位?我省將做強優勢產業、做優傳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形成「556」產業體系。

做強優勢產業。提升裝備製造、食品製造、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和新材料5大優勢產業能級,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基地。到2022年、2025年,優勢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47%、50%以上。

做優傳統產業。加快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紡5大傳統產業「綠色、減量、提質、增效」轉型。到2022年、2025年,傳統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保持在33%、30%左右。

做大新興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6大新興產業。到2022年、2025年,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22%、25%以上。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要培育「芯屏網端用」生態。著力「補芯」,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著力「引屏」,培育新型顯示產業集群;著力「固網」,建設5G及北鬥技術應用產業基地;著力「強端」,做強智能終端,構建鯤鵬產業生態;著力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打造中西部人工智慧發展高地。到2022年、2025年,產業規模分別達到7000億元、1萬億元。

高端裝備方面,發展軌道交通、數控工具機、機器人、無人機、3D列印、雷射加工等裝備,推動「製造+服務」轉型。到2022年、2025年,產業規模分別達到1000億元、2000億元。

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方面,鞏固新能源客車優勢,支持氫燃料電池客車研發和示範應用,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應用示範區。到2022年、2025年,產業規模分別達到1000億元、2000億元。

新能源方面,發展鋰電池、氫燃料電池等,建設智能電網,打造光伏、風電裝備應用高地。到2022年、2025年,產業規模分別達到1000億元、1500億元。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方面,發展創新藥、高端仿製藥和現代中藥,加快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藥物等研發和產業化。發展體外診斷產品、高端醫用耗材和數字影像設備等。加快醫藥口岸和關鍵檢驗檢測平臺建設。到2022年、2025年,產業規模分別達到3000億元、5000億元。

節能環保方面,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建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到2022年、2025年,產業規模分別達到7000億元、1萬億元。

 

【任務】實施六大提升專項,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新增5000家以上

《方案》明確,高質量發展製造業,我省將實施六大「提升專項」:

技術創新提升專項——要強化企業主體培育,到2022年、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新增3000家、5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1.2萬家、1.5萬家。強化創新平臺建設方面,要發揮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帶動作用,打造沿黃科創走廊,發展一批科創「飛地」,到2022年、2025年,分別建成15家、30家左右省級及以上製造業創新中心。強化技術創新合作方面,引進一批知名科研院所、機構,爭取國家大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在我省布局,到2022年、2025年,分別建成100家、120家新型研發機構。

基礎能力提升專項——加快企業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力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化園區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和綠色製造提升行動。到2022年、2025年,分別創建120個、150個國家級綠色園區(工廠)。

集群強鏈提升專項——到2022年,形成20個左右千億級產業集群;到2025年,形成4個萬億級、6個5000億級產業集群和10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融合賦能提升專項——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每年培育150個智能工廠(車間)。實施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行動,到2022年、2025年,全省上雲企業分別達到15萬家、20萬家。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新型製造模式,每年培育30家(個)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平臺、項目)。

區域協同提升專項——以鄭州市、洛陽市為核心,打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以京廣、隴海鐵路沿線城市為重點,建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撐軸;以黃河、淮河、漢江流域地區為重點,打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協同帶,形成「雙核引領、兩軸支撐、三帶協同」空間格局。

 企業培育提升專項——加強企業梯隊培育,到2022年、2025年,全省百億級企業分別達50家、60家以上。

 

【保障】打造「五強一優」要素保障生態

《方案》還提出高質量發展製造業的保障措施,我省將施行強化政策扶持、強化用地保障、強化金融支持、強化人才支撐、強化數據應用和優化營商環境「五強一優」要素保障生態。

其中,金融支持方面明確,我省將建立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企業「白名單」和重大項目庫,鼓勵金融機構對入單(庫)企業優先給予融資支持。

人才支撐方面,我省將以高端、緊缺人才需求為導向,實施製造業「智鼎中原」工程,重點引進和培育百名卓越企業家(領軍團隊)、千名核心技術人才、萬名高級技工。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程永兵

相關焦點

  • 5年內河南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目標】到2025年,我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根據《方案》,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目標:到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重達到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 上海浦東:到2025年將培育6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上海浦東:到2025年將培育6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2020-03-26 21:28:39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管小軍當日表示,到2025年,浦東將培育形成6個「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級」規模的產業集群,建成10個大科學設施,1家國家實驗室。  「到2025年,力爭把浦東建設成為全球範圍內科技創新資源最集聚、創新轉化機制最靈活、創新創業生態最活躍、科創產業融合最緊密的地區。」
  • 2025年打造千億傳感器產業新布局 鄭州將構建「一谷多點」產業空間...
    映象網訊(記者王振西)11月9日,在2019世界傳感器大會上,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明確提出兩個目標: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2025年傳感器產業規模達到據規劃發布者賽迪研究院表示,智能傳感器產業有萬億級的體量,在國內有千億產值,隨著5G、大數據發展,推動了底層智能傳感器網絡部署的需求,未來依然會保持比較快速的增長。鄭州作為新的國家中心城市,需要一張新的產業名片釋放發展潛力,傳感器無異於提供了有利的抓手。據了解,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河南傳感器產業的發展。
  • 《河南省尼龍(錦綸)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為我省錦綸產業發展...
    11月28日,記者從省科協資助、省紡織工程學會發布的《河南省尼龍(錦綸)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獲悉,我省已形成基本的錦綸產業鏈,各類錦綸產能達170萬噸,其中錦綸66工業絲、帘子布生產規模世界第一,錦綸66切片產品年產量30萬噸,規模居全國首位,已全部國產化。
  • 2020年廣東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產業規模大 產業地域分布...
    數據來源:廣東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廣東先進材料產業目標明確《廣東省發展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明確了2025年廣東先進材料產業目標。到2025年,我省先進材料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再上新臺階,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全球價值鏈地位明顯提升,全省形成1個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8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6475億元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一)產業布局更加完善。
  • 產業轉移蓄積河南發展新動能
    □本報記者陳輝    河南承接產業轉移正如火如荼。    承接產業轉移,已成為我省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的主引擎。河南通過四屆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取得豐碩成果:從2010年到現在,全省累計承接轉移實際到位省外資金8287.9億元,2099個承接項目建成投產,1497個承接項目開工建設;承接轉移項目產值佔全省產業集聚區總產值的70%以上,培育形成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80個、千億元以上產業集群15個。
  • 「十三五」期間湖南已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三湘都市報1月13日訊(記者 胡銳)今天,記者從全省製造強省建設工作會議獲悉,「十三五」期間,湖南製造強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 河南公布254家農業產業化集群名單
    據了解,農業產業化集群名單每2年調整一次,此前,我省2016年農業產業化集群名單共有206家。 記者梳理發現,調整後的254家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集群名單中,白象、好想你、雛鷹、思念、三全等產業化集群名列其中。在我省18個省轄市中,信陽、駐馬店分別有21家產業化集群入選,數量名列第一;鄭州入選19個,排名第二;周口入選16個,位居第三。
  • 雲南發電量居全國第八位 到2025年昭通頁巖氣產量40億立方米年
    9月1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系列新聞發布會——綠色能源產業、環保產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我省著力推進把豐富的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努力建設全國綠色能源示範省;推進昭通頁巖氣開發,到2025年,昭通頁巖氣產量40億立方米年;著力打造綠色能源千億級產業,推進雲南生態示範省建設
  • 臨港正在形成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根據《總體方案》,新片區將建設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這一舉措將加快推進臨港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的發展。
  • 增長4.4% 2020年四川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收入近2萬億
    1月11日,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年,科技創新支撐全省經濟穩定向好,全省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接近2萬億元,同比增長4.4%。那麼,2020年全省科技工作具體有哪些亮點呢?記者帶您到會上找答案。
  • 2025年安徽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有望達30%
    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  牛弩韜介紹說,「十三五」以來,安徽全省經信系統狠抓技術改造、智能製造、專精特新、安徽精品、工業設計、民營經濟、節能環保「五個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
  • 武漢將著力打造「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10日訊 (記者陳誠)9月10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會上,武漢市科技局介紹了《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會上介紹重點推動十大高端產業發展。
  • 之江青年論壇:築牢產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 三個地·理論周刊
    到2025年,寧波的鄉村產業總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農業增加值年增長率將穩定在2%以上,農業勞動生產率將提高到10萬元/人,為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奠定堅實的「三農」基礎 。二是堅持實體為本,加快建設「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均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推進產業發展時,必須打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
  • 廣東發布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大力發展核能等優勢產業
    《計劃》提出,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 6大任務19條措施,高新區精準發力加快培育百億級產業集群
    >《行動計劃》目標到2022年,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力爭突破150億元。到2025年,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力爭突破300億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競爭優勢的創新藥物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特色基地。「上下遊配套的產業鏈、專業人才的集聚、統一廢汙處理等完善的產業配套設施,這些單靠企業自發行為很難實現,政府參與規劃才能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在寶萊特集團董事長燕金元看來,政府的規劃在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產業集群形成「雪球」效應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市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星網(國際)工業園早已形成這種「零庫存」的生產模式。  星網工業園的主角是諾基亞,但製造線路板的揖斐電,生產射頻晶片的威訊,製作電池的三洋……來自全球的移動通信配套商,都「入駐」工業園,近的只有一路之隔。
  •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 大飛機產業園,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
    未來,大飛機園將匯聚航空研發、製造、運維、服務等產業鏈高端業態,著力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預計產業規模2025年達到500億元,2035年突破2000億元。「過去的邏輯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我們現在要倒過來,花更多資金來研發、製造自己的大飛機,形成獨立自主的創新能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徐惠彬舉了個例子,根據計算,中國人做低端產品襯衫,要加工8億件才能買一架空中巴士A380,而從今日的體量看,未來20年中國需要5000到6000架商用飛機,花費預計達一萬億美元。最重要的是「大飛機」製造關乎國際範圍內的自主創新之爭。
  • 河南伊川:預計2020年鋁及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實現年產值1000億
    同時,該公司計劃通過5年到10年的產業研究和項目集聚,開展以此為原料的非晶變壓器、導磁片、吸波材料產品生產,從而在伊川產業集聚區建成中原地區的非晶科技產研基地。這是按照伊川縣2018年的工作任務,積極培育高端新型材料產業,做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一環。
  • 到2025年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
    廈門網訊(廈門市老科協供稿)在市委、市政府多年來的積極培育和扶持下,廈門市生物醫藥產業已初步形成以海滄區為核心、其他各區錯位發展的空間發展格局,產業輻射和集聚效應日益顯現。  到2025年,我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