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11月25日消息(記者徐鵬)11月25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在省政務服務中心舉辦「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牛弩韜在會上指出,「十三五」以來,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
牛弩韜介紹說,「十三五」以來,安徽全省經信系統狠抓技術改造、智能製造、專精特新、安徽精品、工業設計、民營經濟、節能環保「五個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
2016年-2019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6%,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2018年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2019年數字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民營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居全國第9、中部第1位。工業和信息化部9次刊登安徽省製造強省工作成效、做法並上報中辦國辦,向全國推介推廣。
「十三五」以來,安徽聚焦「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堅持「龍頭+配套」「基地+基金」,實施十大高成長性產業、「7+5」重點產業發展行動,優勢產業不斷鞏固,千億產業達14個。
圍繞「銅牆鐵壁」促升級,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每年滾動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淘汰煉鐵產能224萬噸、粗鋼產能302萬噸,提前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冰箱、洗衣機、彩電、空調四種家電產量約佔全國1/4。
瞄準「芯屏器合」育集群,大力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戰略,新型顯示實現「從砂子到整機」的整體布局,集成電路集聚產業鏈企業300餘家,微型計算機產量居全國第五。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國10%以上,工業機器人年均增速超50%,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全球第一。
積極培育先進位造業集群,智能語音入選首批國家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培育試點,「中國聲谷」成為工信部批准的第一個「中國」字號人工智慧產業基地。14家基地被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以兩成左右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貢獻了五成以上的工業企業利潤,產業集聚和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凸顯,發展質量居全國前列。
牛弩韜表示,「十四五」期間,安徽仍處於工業化加速推進的重要歷史時期,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高舉製造強省大旗,堅持「製造為基、企業為本、創新驅動、品質引領、數字賦能、融合共進」,統籌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
「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牛弩韜說,屆時安徽將努力構建形成更高質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把安徽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連結,為實現「兩個更大」目標貢獻經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