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有望達30%

2020-11-25 央廣網

  央廣網合肥11月25日消息(記者徐鵬)11月25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在省政務服務中心舉辦「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牛弩韜在會上指出,「十三五」以來,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

  牛弩韜介紹說,「十三五」以來,安徽全省經信系統狠抓技術改造、智能製造、專精特新、安徽精品、工業設計、民營經濟、節能環保「五個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

  2016年-2019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6%,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2018年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2019年數字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民營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居全國第9、中部第1位。工業和信息化部9次刊登安徽省製造強省工作成效、做法並上報中辦國辦,向全國推介推廣。

  「十三五」以來,安徽聚焦「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堅持「龍頭+配套」「基地+基金」,實施十大高成長性產業、「7+5」重點產業發展行動,優勢產業不斷鞏固,千億產業達14個。

  圍繞「銅牆鐵壁」促升級,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每年滾動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淘汰煉鐵產能224萬噸、粗鋼產能302萬噸,提前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冰箱、洗衣機、彩電、空調四種家電產量約佔全國1/4。

  瞄準「芯屏器合」育集群,大力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戰略,新型顯示實現「從砂子到整機」的整體布局,集成電路集聚產業鏈企業300餘家,微型計算機產量居全國第五。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國10%以上,工業機器人年均增速超50%,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全球第一。

  積極培育先進位造業集群,智能語音入選首批國家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培育試點,「中國聲谷」成為工信部批准的第一個「中國」字號人工智慧產業基地。14家基地被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以兩成左右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貢獻了五成以上的工業企業利潤,產業集聚和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凸顯,發展質量居全國前列。

  牛弩韜表示,「十四五」期間,安徽仍處於工業化加速推進的重要歷史時期,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高舉製造強省大旗,堅持「製造為基、企業為本、創新驅動、品質引領、數字賦能、融合共進」,統籌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

  「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牛弩韜說,屆時安徽將努力構建形成更高質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把安徽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連結,為實現「兩個更大」目標貢獻經信力量。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1.6%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張泉)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聯合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07090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6%。專利密集型產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 統計局: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原標題: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來源:國家統計局經核算,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363億元,比上年增長7.8%(未扣除價格因素),佔GDP的比重為4.5%,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 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48%
    經核算,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48%,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1]。   按行業大類分,2018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999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1%;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4340億元,佔比為10.6%;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24832億元,佔比為60.3%。
  • 雲南民營經濟增加值破萬億 佔全省GDP比重提升至47.2%
    在七個方面表現亮眼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全部工業增加值接連躍過兩個千億元臺階,2019年達到5301.5億元。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9.1%,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高於「十三五」7.5%的預期目標1.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數達到4361戶,規上工業主營收入突破1.4萬億元。
  • 河南發文:到2025年,我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努力建成全國先進位造業強省,到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8月16日,記者獲悉,我省印發《河南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一攬子」有力措施。
  • 佔GDP比重超三成:數字經濟改變中國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203/3fb29e648038429aa5bbae7b3edf2a95.mp3 佔GDP比重超三成:數字經濟改變中國
  • 2018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478 億元 佔國內生產總值(GDP...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經核算,2018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478 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4.51%,比上年提高了0.05個百分點。從旅遊及相關產業內部結構看,旅遊業增加值37501億元,佔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90.4%;旅遊相關產業增加值3976億元,佔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9.6%。
  • 安徽工業增加值增幅居中部首位
    中安在線訊 (實習生:羅敏、記者:謝麒麟)安徽工業經濟企穩回升趨勢明顯。記者今天從省經信委獲悉,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幅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當月實現增加值362.45億元,同比增長26.4%。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146.61億元,同比增長20.4%,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兩項指標增幅均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皖北地區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 5年內河南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段偉朵  努力建成全國先進位造業強省,到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8月16日,記者獲悉,我省印發《河南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一攬子」有力措施。
  • 「十三五」安徽文旅產業佔GDP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天上午,安徽省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安徽文化和旅遊發展成就。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安徽文旅融合深入推進,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繁榮向好態勢,文化產業和旅遊業佔全省GDP比重分別達到4.52%(2018年數據)和5.47%(2019年數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北京去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逾50% 居全國首位
    北京去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逾50% 居全國首位 2020-10-19 09:32:00   2019
  •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居中部第一 奔向創新高地,長沙步履鏗鏘
    ●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  ●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 浙江數字經濟佔GDP比重提升至10.7% 以「數」會友 向「智」轉變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完成增加值1644.5億元,同比增長14.4%,創2019年以來新高,對浙江工業增長貢獻率逾六成。  數字經濟持續領跑浙江經濟。  今年以來,浙江數字經濟逆勢奮進,數字產業加速回升,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經濟復甦和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和動力支撐。
  • ...2016年,我國製造業佔經濟的比重峰值是32.45%,隨後出現了波動中...
    工信部副部長:我國製造業比重正處於下降狀態,且降幅快於其他國家;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表示,當前我國製造業比重正處於下降狀態,而且降幅跟其他國家相比過快。他指出,2016年,我國製造業佔經濟的比重峰值是32.45%,隨後出現了波動中的趨勢性下降,2019年降至27.17%。
  • 河北:裝備製造增加值比重10餘年來首超鋼鐵
    來自全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省統計局的最新消息,今年上半年,全省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升至25.3%,首次超過鋼鐵業0.1個百分點。這標誌著河北工業領域10餘年的「鋼老大」交出「頭把交椅」,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圖為7月11日工人在黃驊天汽模汽車模具有限公司裝配車間工作。
  • 中國國家高新區2018年生產總值11.1萬億元佔GDP比重12%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30日通過官網發布2018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創新發展統計分析稱,2018年,169家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12.0%。
  • 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電子信息產業挺起安徽工業脊梁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安徽電子信息產業歷經孕育起步、改革騰飛、趕超跨越幾大歷史性階段,成長為全省經濟建設中重要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的冉冉新星。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產業化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等行業,具體包括但不限於5G、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2019年數字經濟穩步發展,據信通院白皮書統計,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到7.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7.2%。
  • 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 推動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製造業...
    分別是:體現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主導能力的「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體現製造業企業盈利能力的「製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體現實體經濟企業成本降低的「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體現製造業稅收對全省財政貢獻的「製造業稅收佔全省稅收比重」;體現製造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的「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體現勞動力產出效率的「製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體現資源配置效率的「單位工業建設用地稅收收入」。
  • 北京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全國最高,市民生活與它密切相關
    記者從2020服貿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上獲悉,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50%,居全國首位。何為數字貿易?拉丁美洲的「老鐵」們通過來自中國的短視頻平臺秀出自己的個性和創意,中國的AI測溫系統到海外「戰疫」、中國的動物保護者們用搭載美國晶片的手機拍下野生動物高清照片……這背後都有數字貿易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