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營經濟增加值破萬億 佔全省GDP比重提升至47.2%

2020-11-25 雲南房網

11月24日,雲南省舉行「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綜合主題新聞發布會。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宜國發布「十三五」期間我省工業和信息化的發展成績。

「十三五」期間,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系統重點推動了「兩型三化」轉型,在打造八大重點產業、世界一流「三張牌」和萬億級、千億級產業方面不斷出實招、硬招、新招,實現了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在七個方面表現亮眼

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

全部工業增加值接連躍過兩個千億元臺階,2019年達到5301.5億元。

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9.1%,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高於「十三五」7.5%的預期目標1.6個百分點。

規上工業企業數達到4361戶,規上工業主營收入突破1.4萬億元。

民營經濟突破萬億元大關,支撐全省經濟「半壁江山」。

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15年的6389.7億元躍升至2019年的10954.8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47.2%,幾近我省「半壁江山」。

2019年民營經濟戶數達312.7萬戶,較2015年增長了43%。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4戶,居西部省區前列。

八大產業「三張牌」打造取得突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一煙二電三有色」的產業格局正被重塑優化,裝備製造業、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非煙工業佔全部工業比重從66.2%提高到75.3%,菸草佔比下降到24.7%。

綠色鋁矽材、綠色食品、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產品製造等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壯大。信創、石化、新能源乘用車及主要醫用防護物資4個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

千百億園區蔚然成群,產業集聚度得到明顯提高。

2019年全省工業園區主營收入達到18211億元,佔全省比重達81.7%,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率19%,園區已經成為全省產業發展聚集高地。

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以上園區達5家,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達9個。

2016~2019年累計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97.12億元,省級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4.78億元,園區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

「兩化」融合深入推進,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6年來信息產業主營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2019年達到1465億元。

光纜線路長度、4G基站數均居全國第9位,建成5G基站1.2萬個。

國家禁毒大數據云南中心、中國林業大數據中心等國家級數據中心相繼落地,全省建成數據中心達42個。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重點項目1500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73個、「三化」改造項目28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0.63%提升至0.8%。

新認定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38家、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34戶、工業設計中心22戶,認定培育省級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31戶。

節能降耗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工業綠色發展深入推進。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成淘汰落後任務,人口密集區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30戶,降低鐵路運輸物流成本37.45億元。

培育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85家、綠色園區11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15戶,安寧、東川、蘭坪列入國家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

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上升至全國第19位,提前兩年完成GDP能耗、用水量等節能降耗目標任務。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於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繫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雲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焦點

  • 2025年安徽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有望達30%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牛弩韜在會上指出,「十三五」以來,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
  • 浙江數字經濟佔GDP比重提升至10.7% 以「數」會友 向「智」轉變
    以數字經濟為媒,浙江以「數」會友,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熱土。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完成增加值1644.5億元,同比增長14.4%,創2019年以來新高,對浙江工業增長貢獻率逾六成。  數字經濟持續領跑浙江經濟。
  • 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1.6%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張泉)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聯合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07090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6%。專利密集型產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 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48%
    經核算,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48%,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1]。   按行業大類分,2018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999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1%;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4340億元,佔比為10.6%;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24832億元,佔比為60.3%。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雲南交出五年答卷
    民營經濟突破萬億元大關,我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15年的6389.7億元躍升至2019年的10954.8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47.2%。2019年民營經濟戶數達312.7萬戶,較2015年增長了43%。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4戶,居西部省區前列。
  • 統計局: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原標題: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來源:國家統計局經核算,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363億元,比上年增長7.8%(未扣除價格因素),佔GDP的比重為4.5%,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 發展民營經濟絕不是權宜之計
    【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前段時間,筆者作為隨團專家,參加了「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先後考察調研了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與當地政府職能部門以及民營企業家展開了深入的交流
  • 佔GDP比重超三成:數字經濟改變中國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203/3fb29e648038429aa5bbae7b3edf2a95.mp3 佔GDP比重超三成:數字經濟改變中國
  • 北京去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逾50% 居全國首位
    北京去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逾50% 居全國首位 2020-10-19 09:32:00   2019
  • 撐起「半壁江山」 釋放更強動力 山東民營經濟全面蓄能起勢
    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我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個體私營市場主體70.1萬戶,同比增長10.2%,佔新登記市場主體總數的99.4%。截至6月底,全省個體私營市場主體數量830.7萬戶,居全國第二位。我省是民營經濟大省,省委省政府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 北京: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佔GDP比重近四成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關桂峰)12日,在北京市「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經濟發展專場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說,「十三五」時期,北京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努力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 閃電指數|山東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
    重點調度的120種工業產品中,有60種產品產量增長,佔50.0%,增長面與前三季度持平。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產值增長的12450家,企業增長面為47.2%,比前三季度擴大1.1個百分點。工業出口形勢逐步好轉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恢復性改善,穩外貿穩外資政策落地生效,山東出口增速持續提高,對工業上拉作用不斷提升。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0.4%,比前三季度提高1.2個百分點,累計增速年內首次實現由負轉正。
  • ...水美經濟」提供新動能〉南平2019年綠色產業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
    2019年,福建省南平市綠色產業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比重84.5%,對全市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達90.7%。森林覆蓋率78.85%,森林蓄積量1.83億立方米。這是記者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獲悉的。
  • 2020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二、工業生產降幅收窄,高技術製造業比重提升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0%,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7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紙漿、精甲醇、飼料、氮肥、合成纖維單體(PTA)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13.5%、1.6%、9.4%和4.4%。
  • 山東:不斷出臺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新政策 民企活力增強
    央廣網濟南11月4日消息(記者桂園)隨著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今年上半年,山東全省新登記個體私營市場主體70.1萬戶,同比增長10.2%,佔新登記市場主體總數的99.4%。截至6月底,全省個體私營市場主體數量830.7萬戶,居全國第二位。
  • 雲頭條牢記囑託系列報導⑤|雲南開創奮進跨越新局面
    量增質升 結構優化拿出「滾石上山」的精氣神,雲南推動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每年的經濟增速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經濟總量躍上2萬億元臺階,實現新的裡程碑式跨越。經濟總量位次前移5位,排位從2015年的第23位提升到了2019年的第18位。
  • 2019年江蘇統計公報:GDP總量99632億 常住人口增加19.3萬
    勞動生產率持續提高,平均每位從業人員創造的增加值達209837元,比上年增加13790元。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全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4.3∶44.4∶51.3,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 心無旁騖做實業 民營企業勇擔當
    還出臺《寧德市促進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在拓展企業發展空間、減輕民營企業負擔、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培育壯大民營經濟、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優化提升營商環境6個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2019年,我市深入實施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企業開辦時間從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登記時間從3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正式運行。
  •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居中部第一 奔向創新高地,長沙步履鏗鏘
    ●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30%,居中部第一。八大高新技術產業中,先進位造與自動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四大產業成為千億產業。  科技創新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增加到700多家,各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增加到220餘家。2020年出臺《長沙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和管理辦法》,計劃認定市級技術創新中心30家。
  • 合肥上半年工業運行成績出爐: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部首位
    據合肥日報報導 今年以來,合肥工業經濟一舉扭轉開局不利的態勢,在平穩增長中逐步提速提質。記者獲悉,上半年合肥工業運行成績單新鮮出爐,全市243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95.4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工業投資1098億元,同比增長12.3%,佔年度預期目標的50.8%,超序時進度0.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