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經濟」提供新動能〉南平2019年綠色產業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

2021-01-08 瀟湘晨報

2019年,福建省南平市綠色產業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比重84.5%,對全市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達90.7%。森林覆蓋率78.85%,森林蓄積量1.83億立方米。這是記者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獲悉的。

綠色、生態已成為南平的代名詞,南平探索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新路。

創新打造「生態銀行」「水美經濟」

地處福建閩北、閩江上遊的南平市,近年來積極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努力探索山區特色的綠色發展路子,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構建了以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為目標、以「選準做優」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綠色產業為支撐、以「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三項創新為動力、以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為導向的綠色發展體系。

其中,「武夷品牌」走出南平,探索「1+N」母子品牌運作模式,「武夷山水」連續兩年在中國區域品牌聯盟評選中位列前三;「生態銀行」推動自然資源全域化整合、市場化運作、多元化增值,形成了順昌「森林」、武夷山五夫「文化」、建陽「建盞」、延平巨口「古厝」等多種「生態銀行」運作模式,並設立全省首家。

「林權+金融」模式的綠昌融資擔保公司;「水美經濟」創新「商、居、文、體、遊」一體的水岸經濟模式,建設安全生態水系58公裡,水美南平項目完成投資82.6億元。

此外,水利部水規總院還以南平為樣板,編制了《水美城市建設規劃導則》,為全國推廣制定標準。今年第三季度,在福建全省綠色發展考評中,南平市榮獲第一。

▲水美城市延平城 陳偉攝

態文明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南平市先後榮獲「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循環經濟示範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國字招牌;2019年全省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考核第一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命名數居全省第一,光澤作為唯一縣級城市入選全國「無廢城市」試點。

同時,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等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項目先後落地實施,在資源節約方面,2017年~2019年,南平市連續3年完成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任務,全市單位GDP能耗從下降4.11%提高至下降8.02%,由全省第三進至全省第一,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單位GDP能耗下降目標,生態文明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2019年南平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9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21微克/立方米,低於歐盟標準,空氣品質連續5年全省第一。

▲政和縣星溪鄉東山村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FPXnozZxCNgIVjDJXm3qhA

【來源:南平生態環境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解讀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是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閭海琪就指數特徵進行了解讀。一、2019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23.4%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修訂結果以及部分指標最新數據,對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進行測算,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4.8、159.1、204.1、269.0和332.0,分別比上年增長24.8%
  • 雲南民營經濟增加值破萬億 佔全省GDP比重提升至47.2%
    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宜國發布「十三五」期間我省工業和信息化的發展成績。「十三五」期間,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系統重點推動了「兩型三化」轉型,在打造八大重點產業、世界一流「三張牌」和萬億級、千億級產業方面不斷出實招、硬招、新招,實現了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七個方面表現亮眼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
  • 「三新」經濟穩步發展助力晉中經濟開新程
    近日,市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晉中市經濟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速,為全市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不竭動力,加速助力晉中經濟開啟新徵程。新動能催生發展新活力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黨的十九大以來,晉中市在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 閃電指數|山東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
    工業持續回升基礎愈加穩固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比前三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增長9.8%,連續3個月保持9%以上增速。41個行業大類中,有26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3.4%,比前三季度擴大4.9個百分點。
  • 統計局: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原標題: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來源:國家統計局經核算,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363億元,比上年增長7.8%(未扣除價格因素),佔GDP的比重為4.5%,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 2025年安徽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有望達30%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牛弩韜在會上指出,「十三五」以來,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
  • 加速建設工業強市 濟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新跨越
    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新跨越一是工業經濟實現新跨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在全省提升8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高於同期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今年1-10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2%,居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第一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3%,扛起了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大旗。
  • 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1.6%
    據介紹,這是我國首次正式發布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數據,標誌著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核算與發布機制正式建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相關研究顯示,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是驅動經濟增長並保持經濟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
  • 2020年廣東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產業規模大 產業地域分布...
    中商情報網訊: 先進材料(含建築材料、綠色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材料、稀有稀土材料)產業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工業;是改善民生的基礎製品業;是支撐國防、航天航空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
  • 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34.1%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   為全面監測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監測制度(試行)》和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統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採用定基指數方法,初步測算了
  • 中國工業報:揚鞭策馬奮進 江西開啟「十四五」工業強省新徵程
    、數字經濟等七個國家重要產業基地,努力保持製造業佔GDP比重在三分之一以上,著力夯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產業支撐。2019年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36.2%,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4.2%;今年1-11月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總額居全國第13,高於我省GDP在全國排位。質效更高。2016-2019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9%,增速排位持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營業收入總額同湖南、安徽的差距已從幾千億縮小至幾百億,利潤總額在中部僅次於湖北、河南。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包括但不限於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車聯網等融合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產業數位化轉型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傳統產業利用數位技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升,數據集成、平臺賦能成為推動產業數位化的關鍵。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9年我國產業數位化增加值達到28.8萬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29.0%,其中工業網際網路、智能交通等領域增速較快。
  • 合肥上半年工業運行成績出爐: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部首位
    據合肥日報報導 今年以來,合肥工業經濟一舉扭轉開局不利的態勢,在平穩增長中逐步提速提質。記者獲悉,上半年合肥工業運行成績單新鮮出爐,全市243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95.4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工業投資1098億元,同比增長12.3%,佔年度預期目標的50.8%,超序時進度0.8個百分點。
  • 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2019年,全市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好勢頭,大部分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標增幅保持在全省前列。一個個亮眼數據背後,烙印了常州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展示出了常州轉型發展的強大韌勁,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保障。」市統計局負責人表示。
  • 湖州:吳興「綠色矩陣」澎湃新動能
    原標題:吳興「綠色矩陣」澎湃新動能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和科技部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名單的通知,全國共有31家單位入選國家首批綠色產業示範基地,浙江有2家入選,湖州吳興經濟開發區名列其中,為湖州市唯一。
  •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新動能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把石化產業作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按照「一區、一片、多點」發展布局,以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為主體,統籌產業集中布局,推進園區智慧化、產業數位化,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打造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核心區和綠色循環高端石化產業基地。
  • 長江經濟帶新興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五大關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福建南平實施品牌建設工程紀實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作為農業、林業大市,農林業產業種類多而全,尤其在茶葉、果蔬、食用菌、畜牧水產、花卉、苗木、中藥材等方面具有輸出優勢,形成了武夷山茶業、光澤雞業、延平乳業、順昌菇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多年來,南平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速始終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南平市還成為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 「強富美高」新江蘇特別報導|經濟強,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2019年,吳江全域被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吳江進一步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吳江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提供最舒心服務,努力成為創新創業的理想熱土和投資興業的首選之地,推動更多企業在世界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擴容進位。」吳江區委書記李銘說。
  • 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48%
    經核算,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48%,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1]。   按行業大類分,2018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999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1%;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4340億元,佔比為10.6%;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24832億元,佔比為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