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南平市綠色產業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比重84.5%,對全市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達90.7%。森林覆蓋率78.85%,森林蓄積量1.83億立方米。這是記者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獲悉的。
綠色、生態已成為南平的代名詞,南平探索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新路。
創新打造「生態銀行」「水美經濟」
地處福建閩北、閩江上遊的南平市,近年來積極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努力探索山區特色的綠色發展路子,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構建了以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為目標、以「選準做優」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綠色產業為支撐、以「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三項創新為動力、以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為導向的綠色發展體系。
其中,「武夷品牌」走出南平,探索「1+N」母子品牌運作模式,「武夷山水」連續兩年在中國區域品牌聯盟評選中位列前三;「生態銀行」推動自然資源全域化整合、市場化運作、多元化增值,形成了順昌「森林」、武夷山五夫「文化」、建陽「建盞」、延平巨口「古厝」等多種「生態銀行」運作模式,並設立全省首家。
「林權+金融」模式的綠昌融資擔保公司;「水美經濟」創新「商、居、文、體、遊」一體的水岸經濟模式,建設安全生態水系58公裡,水美南平項目完成投資82.6億元。
此外,水利部水規總院還以南平為樣板,編制了《水美城市建設規劃導則》,為全國推廣制定標準。今年第三季度,在福建全省綠色發展考評中,南平市榮獲第一。
▲水美城市延平城 陳偉攝
態文明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南平市先後榮獲「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循環經濟示範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國字招牌;2019年全省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考核第一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命名數居全省第一,光澤作為唯一縣級城市入選全國「無廢城市」試點。
同時,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等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項目先後落地實施,在資源節約方面,2017年~2019年,南平市連續3年完成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任務,全市單位GDP能耗從下降4.11%提高至下降8.02%,由全省第三進至全省第一,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單位GDP能耗下降目標,生態文明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2019年南平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9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21微克/立方米,低於歐盟標準,空氣品質連續5年全省第一。
▲政和縣星溪鄉東山村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FPXnozZxCNgIVjDJXm3qhA
【來源:南平生態環境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