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安徽文旅產業佔GDP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20-12-03 安徽網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天上午,安徽省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安徽文化和旅遊發展成就。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安徽文旅融合深入推進,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繁榮向好態勢,文化產業和旅遊業佔全省GDP比重分別達到4.52%(2018年數據)和5.47%(2019年數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袁華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藝術創作成果豐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穩步提升,文化產業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富有成效,安徽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文旅市監督管理能力也不斷提高。

據了解,我省文旅「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旅遊業對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綜合帶動作用全面凸顯,創新型文化和旅遊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麗卿

相關焦點

  • 2025年安徽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有望達30%
    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  牛弩韜介紹說,「十三五」以來,安徽全省經信系統狠抓技術改造、智能製造、專精特新、安徽精品、工業設計、民營經濟、節能環保「五個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
  • 成都固碳能力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成都固碳能力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0-01-18 09:43:41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餘葉 評論:條    [名詞解釋]    生物固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並以有機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體內或土壤中。
  • 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1.6%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張泉)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聯合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07090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6%。專利密集型產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 雲南民營經濟增加值破萬億 佔全省GDP比重提升至47.2%
    「十三五」期間,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系統重點推動了「兩型三化」轉型,在打造八大重點產業、世界一流「三張牌」和萬億級、千億級產業方面不斷出實招、硬招、新招,實現了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七個方面表現亮眼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全部工業增加值接連躍過兩個千億元臺階,2019年達到5301.5億元。
  • 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48%
    經核算,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48%,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1]。   按行業大類分,2018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999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1%;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4340億元,佔比為10.6%;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24832億元,佔比為60.3%。
  • 統計局: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原標題: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來源:國家統計局經核算,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363億元,比上年增長7.8%(未扣除價格因素),佔GDP的比重為4.5%,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雲南交出五年答卷
    資料圖  產業結構和產業集群進一步優化  我省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三張牌」打造取得突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煙二電三有色」的產業格局正被重塑優化,裝備製造業、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非煙工業佔全部工業比重從66.2%提高到75.3%,菸草佔比下降到24.7%。
  • 【電力十三五】姜紹俊:電力發展注重轉換效率
    據了解,國家能源局規劃研究工作組預測的電力需求水平2020年為81500億千瓦時(情景一),84400億千瓦時(情景二)、76400億千瓦時(情景三),2030年為11500億千瓦時,筆者認為2020年的預測水平偏高,有可能加劇電力產能過剩的局面。  提高電氣化程度,應作為「十三五」電力規劃目標之一  電氣化指社會電力應用的程度,通常以電力佔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為表徵。
  • 你不需要穿越,就可以預見安徽未來
    預計今年安徽地區生產總值接近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萬元左右,發展格局由「總量居中、人均靠後」提升為「總量靠前、人均居中」。按照「十三五」以來,安徽經濟年均增速比全國高1.6個百分點推算,只要宏觀環境不發生特別重大變化,到2025年生產總值將接近6萬億元,到2032年可望達到8萬億元左右,到2035年實現翻一番以上是有保障、可以達到的。屆時,安徽進入經濟大省行列概率很大。
  • 佔GDP比重超三成:數字經濟改變中國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203/3fb29e648038429aa5bbae7b3edf2a95.mp3 佔GDP比重超三成:數字經濟改變中國
  • 北京: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佔GDP比重近四成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關桂峰)12日,在北京市「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經濟發展專場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說,「十三五」時期,北京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努力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 中國國家高新區2018年生產總值11.1萬億元佔GDP比重12%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30日通過官網發布2018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創新發展統計分析稱,2018年,169家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12.0%。
  • 長江經濟帶新興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
    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進一步提高到46.6%。新興產業集群帶動作用明顯,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  二是綜合運輸大通道加速形成。
  • 2018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478 億元 佔國內生產總值(GDP...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經核算,2018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478 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4.51%,比上年提高了0.05個百分點。從旅遊及相關產業內部結構看,旅遊業增加值37501億元,佔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90.4%;旅遊相關產業增加值3976億元,佔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9.6%。
  • 從「米」字型到「時鐘型」 合肥鐵路網密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人民網安徽頻道獲悉,「十三五」以來,合肥公、鐵、空、水綜合交通基礎網絡已初步形成、綜合交通樞紐日趨完善、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鐵路發展勢頭迅猛。作為全國19個重要的綜合鐵路樞紐之一,「十三五」以來,合肥「時鐘型」高鐵樞紐進一步完善,全市鐵路營運裡程達到671公裡,其中快速客運鐵路375.4公裡,鐵路網密度588.6公裡/萬平方公裡,遠超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已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今年上...
    2019年,全市產業數字融合率達16.5%,產業數位化增加值3645億元、增長15.5%,佔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的比重達69.4%,對數字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7.8%。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已進入全國第一方陣,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5250億元、增長15.9%,2020年上半年達到2754.5億元、增長15.6%。
  • 北京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全國最高,市民生活與它密切相關
    記者從2020服貿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上獲悉,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50%,居全國首位。何為數字貿易?拉丁美洲的「老鐵」們通過來自中國的短視頻平臺秀出自己的個性和創意,中國的AI測溫系統到海外「戰疫」、中國的動物保護者們用搭載美國晶片的手機拍下野生動物高清照片……這背後都有數字貿易的功勞。
  • 合肥鐵路網密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本報訊 十三五以來,合肥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打造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動作頻出。如今的合肥,公、鐵、空、水綜合交通基礎網絡已初步形成、綜合交通樞紐日趨完善、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為合肥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合肥「時鐘型」高鐵樞紐進一步完善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合肥市累計發送旅客318.47萬人次。
  • 山東建設海洋強省,5類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全省上下齊抓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6.3%。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在11月3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表示。五年來,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繼續穩居全國前列。
  • 「十三五」跌宕起伏的發電行業經歷了什麼?
    「十三五」期間,國家不僅推出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而且還推出能源發展、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及配套子規劃,描繪了中長期發展藍圖,並明確了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煤內;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以上、煤炭佔比58%以下;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27%。全國發電裝機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