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是我市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企業,該企業抓住半導體顯示的核心技術重點進行攻關,取得多項突破。「十三五」以來,我市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我市以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為重要抓手,集中力量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第8.5代液晶面板拓展出千億級產業鏈
目前京東方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基地項目、京東方智慧電子智能製造系統生產線項目、京東方第6代AMOLED(柔性)顯示面板項目是市內數字經濟領域重點項目。其中,京東方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基地項目位於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區,總投資328億元,建設第8.5代TFT-LCD液晶顯示面板生產基地,設計產能玻璃基板當量9萬片/月,預計達產後產值300億元。項目從打樁到產品點亮僅用時17個月,建設速度為京東方歷次項目之最,並創造了全球業內最快速度。項目於2015年點亮投產,加速集聚了一大批上下遊企業,拓展出一條千億級產業鏈,推動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由製造為主向研發製造一體化轉變。
數據顯示,重慶京東方抓住半導體顯示的核心技術重點進行攻關,取得多項突破,目前累計專利申請1000餘件 ,完成新產品開發數百項,產品覆蓋手機、筆記本、桌面顯示器及電視多種型號顯示面板及智能終端產品。
今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超5000億
「十三五」以來,我市著力發展數字產業化,著力補短板、強鏈群、促創新,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構築「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優勢。2019年,全市數字產業實現增加值1605億元、增長16.8%,其中數字製造業佔全市數字產業增加值67.3%、增長17.2%,數字服務業佔32.7%、增長16%;物聯網、大數據、數字內容、智能硬體分別實現增加值104億元、108.5億元、166.5億元、234.1億元。加快產業數位化,構建「雲聯數算用」全要素群,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強化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位技術在傳統產業的廣泛應用。
2019年,全市產業數字融合率達16.5%,產業數位化增加值3645億元、增長15.5%,佔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的比重達69.4%,對數字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7.8%。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已進入全國第一方陣,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5250億元、增長15.9%,2020年上半年達到2754.5億元、增長15.6%。
優勢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十三五」以來,我市始終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持續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集聚計算機和手機整機企業54家、配套企業1000家,2019年生產筆記本電腦6400萬臺、手機1.7億臺,佔全球比重分別超過39%、10%;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5700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7.2%。
2020年1~8月,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11.4%,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45.3%,成為全市工業回升的第一支柱。汽車產業,通過實施「整車+核心零部件」雙提升計劃,加快向高端化、智能
上半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7%
全市制定實施物聯網、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專項規劃,出臺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政策措施,培育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成電路,集聚上下遊企業45家,初步建成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及原材料配套全流程體系,2019年產量30億塊,產值規模200億元。
近三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速超過17%,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7年的23.9%提高到2019年的31.4%。2020年上半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7%。
去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25萬億元
「十三五」期間,我市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近兩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7%,網絡零售額突破1200億元。
2019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25萬億元、增長6.4%,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3.2%;商貿、金融、數字服務、大健康、文化旅遊、物流業6大服務業支柱產業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75%,21戶企業上榜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四步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升
重慶產業發展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在規模、產業鏈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產業總體規模不大、產業鏈整體水平不高、發展聚集效應不足等方面。
下一步,我市將以推動高質量製造業發展為重要抓手,從四方面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升。首先改造升級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完成重點產業鏈圖譜編制,協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改造升級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構建起電子信息、汽車摩託車、裝備製造、消費品、材料、生物醫藥六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
其次著力提高產業創新能力。聚焦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空天海洋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前沿領域,力爭在引領製造業未來發展的前沿領域形成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
另外,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企業增加服務要素投入,提高服務收入在企業全部銷售收入中所佔比重。
最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力爭到2022年,數字經濟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以上,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達到60%以上。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