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們的故事|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已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今年上...

2021-01-20 上遊新聞

京東方是我市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企業,該企業抓住半導體顯示的核心技術重點進行攻關,取得多項突破。「十三五」以來,我市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我市以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為重要抓手,集中力量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第8.5代液晶面板拓展出千億級產業鏈

目前京東方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基地項目、京東方智慧電子智能製造系統生產線項目、京東方第6代AMOLED(柔性)顯示面板項目是市內數字經濟領域重點項目。其中,京東方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基地項目位於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區,總投資328億元,建設第8.5代TFT-LCD液晶顯示面板生產基地,設計產能玻璃基板當量9萬片/月,預計達產後產值300億元。項目從打樁到產品點亮僅用時17個月,建設速度為京東方歷次項目之最,並創造了全球業內最快速度。項目於2015年點亮投產,加速集聚了一大批上下遊企業,拓展出一條千億級產業鏈,推動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由製造為主向研發製造一體化轉變。

數據顯示,重慶京東方抓住半導體顯示的核心技術重點進行攻關,取得多項突破,目前累計專利申請1000餘件 ,完成新產品開發數百項,產品覆蓋手機、筆記本、桌面顯示器及電視多種型號顯示面板及智能終端產品。

今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超5000億

「十三五」以來,我市著力發展數字產業化,著力補短板、強鏈群、促創新,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構築「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優勢。2019年,全市數字產業實現增加值1605億元、增長16.8%,其中數字製造業佔全市數字產業增加值67.3%、增長17.2%,數字服務業佔32.7%、增長16%;物聯網、大數據、數字內容、智能硬體分別實現增加值104億元、108.5億元、166.5億元、234.1億元。加快產業數位化,構建「雲聯數算用」全要素群,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強化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位技術在傳統產業的廣泛應用。

2019年,全市產業數字融合率達16.5%,產業數位化增加值3645億元、增長15.5%,佔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的比重達69.4%,對數字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7.8%。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已進入全國第一方陣,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5250億元、增長15.9%,2020年上半年達到2754.5億元、增長15.6%。

優勢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十三五」以來,我市始終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持續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集聚計算機和手機整機企業54家、配套企業1000家,2019年生產筆記本電腦6400萬臺、手機1.7億臺,佔全球比重分別超過39%、10%;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5700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7.2%。

2020年1~8月,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11.4%,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45.3%,成為全市工業回升的第一支柱。汽車產業,通過實施「整車+核心零部件」雙提升計劃,加快向高端化、智能

上半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7%

全市制定實施物聯網、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專項規劃,出臺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政策措施,培育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成電路,集聚上下遊企業45家,初步建成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及原材料配套全流程體系,2019年產量30億塊,產值規模200億元。

近三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速超過17%,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7年的23.9%提高到2019年的31.4%。2020年上半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7%。

去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25萬億元

「十三五」期間,我市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近兩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7%,網絡零售額突破1200億元。

2019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25萬億元、增長6.4%,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3.2%;商貿、金融、數字服務、大健康、文化旅遊、物流業6大服務業支柱產業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75%,21戶企業上榜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四步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升

重慶產業發展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在規模、產業鏈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產業總體規模不大、產業鏈整體水平不高、發展聚集效應不足等方面。

下一步,我市將以推動高質量製造業發展為重要抓手,從四方面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升。首先改造升級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完成重點產業鏈圖譜編制,協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改造升級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構建起電子信息、汽車摩託車、裝備製造、消費品、材料、生物醫藥六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

其次著力提高產業創新能力。聚焦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空天海洋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前沿領域,力爭在引領製造業未來發展的前沿領域形成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

另外,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企業增加服務要素投入,提高服務收入在企業全部銷售收入中所佔比重。

最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力爭到2022年,數字經濟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以上,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達到60%以上。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陳瑜

相關焦點

  • 重慶:數字經濟發展邁出「加速度」
    新華社重慶7月4日電(記者黃興)到2022年數字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打造一批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培育100家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近日,重慶召開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大會,提出未來幾年間數字經濟發展目標。錨定這一目標,重慶數字經濟發展邁出「加速度」。  發展數字經濟,算力先行。
  • 中國電子「i+」大賽重慶站完美收官 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再獲強援
    高新區將繼續建平臺、興產業、聚人才、優環境、提品質,高標準推動重慶西部科學城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西南地區網信技術創新高地。▲一平臺一聯盟一學院成立/揭牌儀式一平臺是指「中國電子(重慶)軟體園投資運營平臺暨中電(重慶)數字經濟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該平臺將以軟體園為載體,打造網信+電子信息製造產業集群、以場景應用為主的網信軟體產業集群,吸引網信及數字經濟生態鏈上下遊企業集聚。
  • 搶抓產業變革機遇 釋放數字經濟勢能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高裕躍向與會嘉賓介紹,廣州在超高清視頻、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等多個數字經濟細分領域處在全國第一方陣,當前更是舉全市之力推進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下稱「廣州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誠邀各位與廣州一道,攜手創造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更加美好的未來!」高裕躍表示。
  • 網際網路發展指數排名:中國位列世界第二,川渝進入全國前十
    依據報告,在世界網際網路發展指數排名中,中國位列第二位,在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指數綜合排名中,四川和重慶排名居全國前十位。5G網上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億自2017年起已連續發布四年,今年藍皮書有哪些新特點?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數字經濟的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位居世界前列,規模為35.8萬億元。在5G建設方面,《報告》提到:2020年是5G規模建設的關鍵之年,5G網絡部署進入快車道,目前全國已建成5G基站超過48萬個,5G網上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億。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落戶璧山,重慶進入「高新頻道」
    一月的中央第六次財經會議提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雙城聯動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密集動作唱響「雙城記」。3、4月,成渝兩地在成都共話發展藍圖,謀雙城合作,終達成實質合作協議,重慶向西,成都向東,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近日,重慶第二國際機場預選場地落地璧山的消息更是引爆全城關注。
  • 「十三五」積極發展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 藍色經濟有了航行圖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定了我國「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規劃》有哪些新亮點?未來將如何落實?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房建孟。
  • 中國數字經濟前途無量,未來無限!
    今年是「十四五」計劃的開啟年,同時是「十三五」的成就收尾年。「十三五」期間,中國成功地完成了計劃中的各項任務,真真切切地讓我們感受到了五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各種轉型和變化,而中間最讓大家有感觸的,就是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不容忽視的,已經走在了世界前端。
  • 與時代的化學反應 華僑城「十三五」跨越發展
    南京歡樂谷是繼深圳、北京、成都、上海、武漢、天津、重慶之後歡樂谷品牌全國連鎖的第八站,項目總投資60億元。作為全新升級版歡樂谷,南京歡樂谷將延續「歡樂谷」的品牌個性與豐富內涵,將文化作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深挖「六朝古都」的歷史文化資源。
  • 智「圓」奇說VLOG第二季|「最強大腦」PK「重慶智造」大牛 看看誰...
    在2019智博會開幕式上,劉鶴副總理說,重慶智能產業的發展已經位於全國第一方陣。既然是在第一方陣,重慶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上,肯定有不少自己的「寶貝」。今天,《智「圓」奇說》就將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智博會上的「重慶智造」機器人,來一場「最強大腦」和機器人的大PK。
  • 數字資產(重慶)研究院成立,共促區塊鏈在重慶落地生根
    一、數字資產(重慶)研究院定位、發展領域會議開始,數字資產(重慶)研究院院長李志峰發布開場致詞。他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數字經濟化時代,區塊鏈技術正在重新改變和塑造著人類的生活形態。對於數字資產(重慶)研究院的定位,李志峰提到,時代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 無人駕駛、智慧車間、數字工廠……杭州數字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錨定「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早已在5G、區塊鏈等「新基建」領域發力布局、超前謀劃。今年,杭州全面實施「六新」發展行動,加快推動以數字基建為核心的「新基建」布局建設,全面賦能新消費、新製造、新電商、新健康、新治理,奏響了搶灘「新基建」浪潮、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邀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先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先生,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先生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張建東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 CES首次「線上見」 數字經濟全面發展浪花撲面
    「項目組正積極準備CES的第一次全面數位化展示,屆時的直播環節也將顛覆傳統意義上的發布效果,會根據產品的特色和技術賣點增加相應的特效,給觀看者更直觀的感受。」TCL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  2020年,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新業態異軍突起;進入2021年,雲計算、5G新基建的全面提速,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 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
    我國待開發水電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大江大河上遊,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移民安置難度加大。同時,有關方面希望水電開發能夠扶貧幫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由此將脫貧致富的期望越來越多地寄托在水電開發上,進一步加大了移民安置的難度。——水電開發經濟性逐漸下降。
  • 【電力十三五】姜紹俊:電力發展注重轉換效率
    「十三五」電力發展要注重效率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專職顧問 姜紹俊  2014年8月7日,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正式部署「十三五」能源規劃編制工作。當前面臨的是產能過剩,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消費秩序產生某些紊亂,加劇了預測的難度。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業的電力消費即將進入飽和期。
  • 書寫時代奮鬥答卷 「十三五」翠屏經濟成績亮眼
    預計2020年翠屏區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千億元大關,比2015年的511億元增加500億元左右,持續穩固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億元左右,比2015年增加近1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5年1.5倍。「十三五」以來,翠屏區深入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實現綜合實力、發展質效雙提升,首次榮膺全國百強區、全國百強主城區、全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稱號。
  • 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滁州經開區「十三五」經濟社會高...
    數字,是見證成長的重要刻度,「十三五」以來(截至2019年),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增長82.3%,達到354億元;財政收入總量增長48.8%,跨越了50億元臺階;外貿進出口總量增長156%,超過20億美元。
  • 三個維度折射「十三五」廣安之變
    11月26日,《新建西安至重慶高速鐵路安康至重慶段定測、補定測階段地質勘察監理招標》等兩份公告發布,西渝高鐵將設廣安東等13個站。廣安人民圓夢高鐵又近一步。一幀畫面,催人奮進。就在同一天,國家級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主體建築已落成的廣安海關業務技術綜合用房內,工人們正抓緊進行掃尾工序。眼下,該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5%。廣安海關的竣工,將有力助推廣安經濟發展。
  • 讓數字經濟釋放更大潛力(觀象臺)
    手機上,近8億消費者滑動手指,酣暢地「買買買」;屏幕裡,數十萬品牌廠商在直播間裡掀起帶貨熱潮;產線上,工廠利用智能化調度排產系統,以銷定產、趕工備貨……透過今年的「雙11」可以發現,隨著技術日趨成熟、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新動能。「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全國綠化委:推進生物質能源多聯產發展工程已列入十三五林業規劃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1日透露,即將出臺的《林業產業「十三五"規劃》已將「生物質能源多聯產發展工程」列為推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發力點。為推動世界各國更加重視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推進全球性植樹運動,積極維護生態安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第67屆聯合國大會於2012年通過決議,確定每年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