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考量一切事物的參照系。2016—2020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片段,見證了滁州經開區的風雨歷程。
這5年,在波瀾壯闊的變革中,滁州經開區在時代發展浪潮中書寫蓬勃發展的精彩樂章,積澱下深沉的記憶。
這5年,滁州經開區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搶抓機遇、全面布局,激發出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作為安徽「東大門」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5年來,滁州經開區按照滁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積極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成功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在2019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中,名列安徽省第3位,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對滁州經開區來說,「五年規劃」是度量發展步伐的路碑,也是記錄奮鬥者足跡的載體。數字,是見證成長的重要刻度,「十三五」以來(截至2019年),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增長82.3%,達到354億元;財政收入總量增長48.8%,跨越了50億元臺階;外貿進出口總量增長156%,超過20億美元。
尤其是今年以來,滁州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各項部署,積極搶抓「雙循環」機遇,深度謀項目,全力引項目,穩投資增動能,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利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6.9%、9.8%、8.6%、5%。
乘春風而生,踏高歌而行,這5年,滁州經開區活力澎湃,精彩無限。
集聚成勢 產業發展蓬勃向上
據統計,全區現有工業企業近8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4家。今年1至10月,億元以上企業55家,預計全年將達到62家。全年預計新增50億元以上企業2戶;新增百億元企業1戶,累計百億元企業達3戶。
工業是經開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三五」以來,滁州經開區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持續強化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智能家電、汽車裝備及綠色食品三大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提質增效和新舊動能轉化步伐不斷加快,已形成以三大產業為主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補充的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綜合產業體系。
經開區家電產業是滁州市優勢產業之一,擁有家電及配套企業200多家,各類整機產能2800萬臺(套),形成了以智能家電產品製造為核心,集研發、檢測、認證、品牌運營於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匯集了惠科、博世西門子、康佳諸多知名品牌。2018年被商務部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家電)。
經開區是全國唯一集中國家電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國家家電設計與製造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家電產業示範基地、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家電)於一身的「國字號」家電產業基地,還是安徽省智能家電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省家電產品出口基地、省優質家電生產示範區。
「十三五」以來,以經開區為主體的滁州智能家電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呈現平穩快速健康發展態勢。截至2019年,基地規模工業產值累計增長43.3%;稅收累計增長25.4%;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147.9%。現有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0家,近年來共籤約億元以上家電及相關產業項目100餘個。今年前三季度,基地產值同比增長11.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9%。
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產業在經開區迅速崛起。自2018年1月4日,園區首個光伏產業項目——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單晶組件項目落戶以來,國內知名光伏製造企業紛紛集聚,目前已有光伏製造企業5家,其中龍頭企業2家,配套企業3家,今年產值將突破百億元,努力打造成全省知名、具有一定核心技術的高端光伏製造產業鏈研發、設計和製造基地。
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一、二期10GW光伏單晶組件項目已正式投產,全面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200億元,滁州基地已經成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單晶組件製造基地。東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滁投資高效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生產項目,預計2021年二季度投產,一期達產後年銷售額約100億元。福斯特(滁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5億平方米光伏膠膜項目,將建設光伏膠膜生產線68條,投產後可形成年產5億平方米光伏膠膜的生產能力,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
隨著隆基樂葉、東方日升、福斯特等一批上市公司光伏及關聯上下遊項目落戶,從組件到電池、膠膜、邊框,高品質光伏產業鏈條基本成形,目前已落戶光伏產業項目全部開工建設。下一步,經開區聚力引入光伏背板、逆變器等行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產業鏈條,持續增強產業競爭力。
產業「接二連三」,經濟方能「多點開花」,此外,經開區汽車及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等主導產業也保持著穩定的發展態勢,共同夯實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築巢引鳳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服務有「溫度」,發展才有力度。營商環境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實現這個「更好」,需要創新服務手段和方式方法。「十三五」以來,滁州經開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把政策優惠和優質服務轉換成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催生出聚企強磁場。
據統計,2016年以來園區共籤約各類企業(項目)249個,協議總投資2071億元。籤約項目包括惠科第8.6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項目、東方日升高效太陽能電池和光伏組件項目、福斯特光伏膠膜及光伏背板項目、隆基樂葉單晶組件項目、康佳智能工廠項目、宇陽科技陶瓷貼片電容項目、博西華乾衣機、洗衣機及智能製造項目等,特別是惠科液晶面板項目總投資240億元,是我市有史以來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為我市創新發展「一號工程」。
企業有所需,經開區必有所應。經開區全面整合幫辦幫扶力量,設立企業服務中心,實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辦理、企業只跑一次」工作機制,精簡流程,提升效能,實現「進企業門、解企業困、幫企業忙、助企業進」貼近企業服務,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活動,同時完善幫扶幫辦機制,相繼出臺相關文件,將新開工項目和續建項目實行部門包保幫辦、分管領導督辦等,並將所有規上工業企業分解到管委會領導牽頭幫扶,將城南、城東、城北等5個片區劃分19個網格,分配到19個部門,實行網格化幫扶,實現了園區企業全覆蓋。
土地是發展的基礎保障。經開區一手抓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一手抓土地資源盤活,切實做好項目用地保障工作。對閒置兩年以上的土地嚴格依法收回,根據輕重緩急重新安排新項目;對已出讓的低效利用土地,嚴格按照招商引資協議和土地出讓合同約定標準考核,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情況下,鼓勵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招商引資、廠房租賃」等方式,積極盤活閒置的廠房再利用;對長期停產、不符合園區產業規劃、環境影響較大等項目用地,管委會採取收回方式進行土地再開發、再利用。
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開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釋放政策紅利,一項項政策加速落地,兌現扶持資金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更多動力與活力。經開區研究出臺了《支持先進位造業加快發展若干政策》《關於推進工業企業穩增長擴產能的若干意見》《關於印發促進智能家電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對招商引資項目入駐、現有企業擴大生產,技改、研發、平臺建設、人才引進等多個方面予以補貼或獎勵,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 轉型升級活力澎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科創正成為引領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下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十三五」以來,滁州經開區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營造創新氛圍,通過出臺創新政策,搭建創新平臺,強化人才支撐等舉措,聚焦創新驅動,助推轉型升級,厚植創新沃土,進一步推動經開區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臺階。
加強公共創新平臺建設。與大院、大所、大企業和權威行業組織合作共建產業服務平臺。先後與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家電研究院、北京大學化學學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合工大等單位合作建設了產業服務公共平臺。中國家電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在滁建設的檢驗檢測基地,為滁州及周邊企業提供了優質的研發、工業設計、檢驗檢測及認證等公共服務。
加大企業創新平臺建設。揚子空調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鯤鵬裝備等31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長電科技等7家企業被認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健頤源蜂業等10家企業被認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鯤鵬裝備被認定省級實驗室,通用生物被認定省級工程實驗室。截至目前,經開區擁有市級以上各類研發中心132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60個。今年,啟迪之星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通用生物獲批科技部科技助力2020項目,為經開區歷年來首次。
吸引創新人才。與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合作,建立九滁合作辦,充分發揮九三學社與高校人才對接優勢。成立中國高校(華東)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組織發起「藍火計劃」長三角產學研政企行活動。依託滁州啟迪之星吸引國內外知名專家、人才團隊。通用生物申報的「基因合成及測序項目」成功入選「第三批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填補了我市在此方面的空白。目前全區累計擁有1家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3家省級院士工作站、5家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省級「115」產業創業創新團隊,培育8名省「特支計劃」人才,31名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7名滁州英才。
綠色引領 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2019年9月份,國家工信部公布全國第四批綠色製造名單,滁州經開區成功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成為該批次全省3家獲此殊榮的開發區之一。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十三五」以來,滁州經開區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牢固樹立「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理念,堅持綠色引領,推動產城融合。
注重「生態綠」,打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經開。經開區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推進大氣汙染防治。開展藍天行動,多部門齊抓共管、共同發力,對工業企業、建築揚塵、餐飲油煙等進行集中整治,採取有力措施改善空氣品質。深入開展水環境治理。按照「建立機構、明確責任、落實經費、嚴格考核」要求,建立管委會、街道、村三級「河長制」工作體系,對豐收渠進行攔汙整治,有效改善水環境質量。逐步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對園區企業周邊農用地土壤汙染情況進行詳查點位核實,與危廢企業籤訂土壤汙染防治責任書,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有序開展。
注重「生活綠」,建設文明、和諧、宜居的工業新城。打造專項規劃「一張圖」,完成經開區道路交通、給排水、電力、醫療衛生、教育、商業服務設施等共13項專項規劃「多規合一」,並納入滁州市城市規劃「多規合一」。健全路網管網,近年來新開工及續建市政道路及橋梁項目49個,總裡程55.5公裡;配套建成雨汙水管網140餘公裡,配套建設常州路、徽州路等11條道路路燈工程,實現亮燈裡程超60公裡。強化民生工程保障,新開工及續建廠房及民生工程項目近20個,保障園區居民工作生活一體化、便捷化。完善公共運輸,累計引進公交專線7條,沿園區主幹道新建成公交站臺96座,完成37處公共自行車站點,布置公共自行車910輛。
注重「生產綠」,構築生態、集約、安全的產業高地。經開區在推動經濟指標增長的同時,著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堅持規劃引領,調整產業布局,在高鐵站前區布局併集中建設科技創新產業鏈,目前已籤約京東大數據中心等總部基地項目;依託滁能熱電有限公司,實現集中供熱,目前供熱主管網50多公裡,供熱範圍覆蓋園區。積極建設信息技術、搭建精細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生態工業信息平臺,完善汙染源及環境質量在線監控系統、環境風險預警指揮系統等工程,實現對區內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動態監控和管理。
以人為本 繪就民生幸福底色
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最終是為了民生。「十三五」期間,滁州經開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實施,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全力補齊民生短板,織密民生保障網,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這下好了,新學校就在我們企業門口,小孩能夠就近上學,我們可以安心地上班了,兩全其美,真好!」滁州經開區的許多職工和居民紛紛表示。9月1日,滁州經開區新建的九年一貫制義務學校——田家炳學校正式開學,8個班364名學生走進新校室,順利步入新學期。
田家炳學校是滁州經開區為方便園區企業職工子女就學報經市政府同意投資建設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智慧型)學校。學校位於長江路與蘇州路交匯西北角,佔地面積7.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可容納72個班級3700餘名師生。
田家炳學校的如期開學,不但解決了廣大職工群眾的子女就學問題,也解決了員工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而這只是五年來經開區不斷滿足群眾民生需求的一個剪影。
不久前,滁州經開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改造、採購及服務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該項目總投資720餘萬元,建設面積約2500平方米,將對鳳凰辦事處、紫薇街道2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以及蘭天社區、十三裡店社區等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進行提升改造,滿足轄區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打造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該項目在升級改造醫療服務站、配餐間、老年人能力評估室、中醫理療室、書畫室、閱讀室和法援心理室等相關功能室的基礎上,「嵌入」居家社區一體化智慧養老平臺,新建老年健康指導中心及家庭養老床位樣板間。項目完成後可實現日間照料、助餐助浴、健康指導、文化娛樂等服務能力,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以前小區車輛隨意停放、樓前屋後垃圾得不到及時清理、私搭亂建現象時有發生……如今,很多「疑難雜症」得以解決,環境有了極大改善,鄰裡關係越來越和睦,小區就像一個「大家庭」,文明之風吹拂著各個角落。這是發生在滁州經開區金燕小區的變化。
自2018年滁州創城開局以來,滁州經開區始終與文明一路同行,以優異的答卷書寫出城市的華美蝶變。在推進位度建設、緊盯重點項目、提供創建保障方面聚力發力,使得創建工作從無到有,創建氛圍逐步漸濃,創建層次顯著提升,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一張張歡樂笑臉,一幅幅感人的畫面,繪成萬家歡樂的全景圖,經開區始終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第一標準,一項項便民之舉、利民之策的實施,讓惠民利民的暖流浸潤至全體居民之中。
深化改革 勇於破解發展難題
回眸「十三五」,經開區改革蹄疾步穩,勇毅篤行。以改革破解難題推動發展,以發展提升實力保障改革,緊扣改革主線,突出改革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分量、有影響的改革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積極開展智慧園區工作。經開區與中國電信開展合作,以「一中心,兩平臺」為頂層架構,通過建設集約共享的信息、數據、運營指揮中心,實現智慧園區運營的高效協同,加強經開區情況感知、數據分析、快速服務、統一指揮、智慧監察建設布局,服務經開區企業生產經營。目前經開區政務OA系統、智慧路燈、揚塵監測系統等已陸續投入使用。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壓縮企業辦證時間,推進全程電子化材料「再瘦身」,鞏固「證照分離」改革成效,行政許可事項從原試點的43項增加到106項,實現「綜合受理、並行辦理、限時辦結、統一發證」,截至目前,經開區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8720戶,今年以來共計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167戶,提前完成全年新增3000戶的目標。
優化機構設置。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經開區借鑑南京江北新區先進經驗,按照「大部制、扁平化、減層級、提效能」的原則,進一步理清管理職能、優化組織結構,對經開區過去自設的一些臨時機構進行清理和整合,優化職能配置,提升服務效能。
強化薪酬激勵。經開區實行目標績效考核管理機制,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重點工作考核等為主要依據,經開區上下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評先評到部門、獎勵獎到個人。注重運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平時考核、綜合研判等結果,從評優評先、考核獎勵和提拔重用三個方面進行鼓勵激勵,重點解決幹部職工幹事創業內生動力不足問題,讓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幹部得到褒獎、獲得重用,在績效工資分配製度上體現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優績優酬導向。
一組組硬核數據的背後,是每一個在滁州經開區生活、工作、居住、經商的居民穩穩的滿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展望「十四五」,經開區必將以奮楫爭先的闖勁、披荊斬棘的拼勁、滴水穿石的韌勁,再添激情,再求突破,再創輝煌!
(蔣曉楓 李媛 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