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揚帆破浪行——九江經開區大力發展「首位產業」引領經濟轉型...

2020-12-08 華夏經緯網
   「今天,當我們挖起第一鏟土的這一刻,生益人就與九江密不可分了。我們堅信,在九江市及經開區各位領導的支持、呵護、幫助下,一定能夠創造令人滿意的生益速度,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今年5月,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述峰在國家級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暨集中開工儀式上,對生益科技落戶九江後的發展,充滿信心。

    作為生益科技產業鏈項目,廣東科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曉蓉看中的是九江經開區特有的交通區位優勢、市場輻射能力、良好的產業基礎以及豐富的人力資源條件,還有「一切以項目為中心,一心為企業謀發展」的發展理念。鄭曉蓉堅定地說:「生益科技公司的落戶,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選擇九江、投資九江的信心。」

    生益科技總投資21億元,科翔電子總投資30億元;生益科技是我國電子信息材料方面的領軍企業,科翔電子是印製電路板行業世界百強企業。這兩家行業龍頭企業的落戶,是九江經開區大力發展電子電器「首位產業」取得的成果。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九江經開區狠抓產業招商,今年4月底集中簽約的32個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數16個,佔比50%。其中,立芯物聯網晶片生產基地項目、樂瑜境集成電路晶片項目、瀾譜LED照明生產線項目等電子電器產業項目成功籤約,標誌著該區延鏈壯鏈補鏈結出新的碩果。

    首位產業首位培育 首位支持

    今年3月,為策應我市打造「5+1」千億產業集群決策部署,促進重大項目落地見效,九江經開區出臺了《主攻四大產業招商工作方案》。其中,將電子電器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實施「首位產業、首位培育、首位支持」工程,並成立了電子電器產業招商小分隊。

    號角催人奮進,短短3個月時間,產業招商小分隊以電子電路材料、智能電器、電子信息、電子元器件等產業項目為發展重點,以珠三角、長三角為招引方向,以每年引進產業項目6個以上為招引任務,迅速掀起了全區主攻「首位產業」招商的熱潮。

    記者在九江經開區各園區實地採訪了解到,電子電器產業已然成為該區的優勢產業,已落戶各類電子電器及配套企業100多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億元,初步形成了電子電路材料等基礎材料,無刷直流馬達、變頻壓縮機等核心零部件到數位相機、電腦、家用空調、無線通信設備等較完整的產業體系,產品涵蓋了空調、數位相機、衛星導航定位用戶機、電風扇、廚房家電、小家電、無線通訊、壓縮機、家用衡器、線路板、電子連接器、壓敏電阻、快閃記憶體卡、智慧型手機U盤、固態硬碟SSD、線材線束等電子類產品。九江經開區還是江西省電子信息產業出口基地,正在申報國家級九江電子電器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計劃到2020年,成為中部一流的電子電路材料產業基地,電子電器產業集群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到2022年,成為全國知名電子電路材料產業基地、綠色智能家電和電子信息通訊產業園區,產業集群規模達到800億元以上。

    招大引強雙輪驅動 兩個倍增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九江經開區用心謀項目、用情引項目、用功建項目,形成了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競爭態勢。

    全區上下堅持「產業帶動、項目推動、創新驅動、港城聯動」的發展思路不動搖,堅持「雙輪驅動」的舉措不動搖,聚力抓項目、強產業、重招商、優平臺、促改革各項工作,保持定力,精準發力,持續加力。

    在「首位產業」招引工作上,九江經開區堅持招大引強,藉助我市有利的市場區位和便利的交通物流,尤其是九江港是國家一類開發口岸,主動出擊,將招引方向從電子電器發展為全產業鏈,鎖定智能家電產業鏈、電子信息通訊產業鏈、電子電路材料產業鏈等,並制定出以商招商路徑表,重點招商區域也進一步擴大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西部地區、港臺地區。憑藉已經形成的產業基礎和PCB完整配套,加上九江經開區「政府+企業」雙重幫扶的用工模式,全區上下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心向「首位產業」做大做強邁進。

    加速發展引領轉型 綠色崛起

    站在新的起點上,手握新的發展秘匙。九江經開區憑藉「首位產業」的發展優勢,正在逐步聚合產業全鏈條,構建產業生態圈,引領全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智能家電方面,形成了以TCL空調、志高空調、臺灣瑞智壓縮機為代表的大家電產業,以艾美特電器、瑞展直流無刷電機為代表小家電產業,達產達標後可年產各類小家電3000萬臺、壓縮機2000萬臺、空調900萬臺,同時,聚集了香山衡器、廣通電纜、恆通溫控等一批智能家電關聯企業。

    ——電子信息通訊方面,形成了以同方電子、智微亞科技、海納通訊為代表的通訊設備、以銓訊電子為代表的數碼電子、以江波龍電子為代表的存儲器件等電子信息通訊產業。

    ——電子電路材料方面,即將形成9萬噸細紗、2.8億米電子布、2萬噸電解銅箔、3000萬張覆銅板、1200萬平方米線路板的生產能力,初步形成了細紗-電子布-電子銅箔-覆銅板-PCB完整產業鏈條。目前已落戶生益科技、德宏工業、明陽電路、科翔電子、盛祥電子、德福電子、愛升精密等知名企業。

     創強立本競百舸,蓄勢揚帆破浪行。在「五年實現財政收入和工業總量兩個倍增」的目標指引下,九江經開區進一步唱響項目推進的「主旋律」,譜寫出轉型升級綠色崛起的新篇章。

相關焦點

  • 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
    原標題:攜手合作同築夢 拔錨啟航著新章——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渭南經開區」)是渭南市按照整合優勢資源、突出優勢產業、實現錯位發展這一定位,傾力打造的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的產業新城和經濟強區,也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區五大組團」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渭南經濟發展新引擎、新增長極的使命和責任。
  • 經開區:轉換發展動能「質」造實體經濟
    轉換發展動能,提高質量效益是新時代賦予的新命題。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開區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十三五」以來,經開區上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統籌做好產業培植、項目突破、創新融合、綠色發展等工作,在業已形成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現代服務業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基礎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超前謀劃產業轉型,大力培育發展大數據、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既穩住存量,又培育增量,搶佔發展制高點,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 長春經開區:轉換發展動能 「質」造實體經濟
    轉換發展動能,提高質量效益是新時代賦予的新命題。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開區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十三五」以來,經開區上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統籌做好產業培植、項目突破、創新融合、綠色發展等工作,在業已形成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現代服務業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基礎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超前謀劃產業轉型,大力培育發展大數據、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既穩住存量,又培育增量,搶佔發展制高點,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 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滁州經開區「十三五」經濟社會高...
    工業是經開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三五」以來,滁州經開區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持續強化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智能家電、汽車裝備及綠色食品三大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提質增效和新舊動能轉化步伐不斷加快,已形成以三大產業為主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補充的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綜合產業體系。
  • 寧國經開區:培育「四新經濟」打造發展高地
    在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考評中,寧國經開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76,在全省12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4,寧國經開區正一步一個腳印,以「工匠精神」和「繡花功夫」將產業發展推向深入,開啟了「領跑安徽,比肩蘇浙」的乘風破浪之程。加大政策扶持打造發展高地製造業的飛躍發展,離不開政策創新所釋放的紅利。
  • 乘勢而為 直指千億——從新能源趨勢看德陽經開區的「2.5產業」發展
    同時,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製造、化工等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一大批實力強、技術新、規模大、門類全、集群化程度高的產業優勢,成為大批國際國內優質企業的投資沃土。 為每一位投資創業者提供最優的環境和最好的服務,是經開區的一貫宗旨。新出臺的《德陽經開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項目落戶、經營貢獻、高管人才、轉型升級、聯動發展、企業上市、招商引資引薦人等各方面都明確了對應的獎勵政策。
  • 遂寧經開區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1月11日,記者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公布2020年新認定「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電子信息)成功獲批。本次商務部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全國共64個,遂寧市成為我省三個獲批的地市之一。
  • 數行江城 洞見未來 京東智聯雲打造武漢經開區「數智引擎」
    12月16日,2021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大會正式啟幕。大會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圍繞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機遇,探討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新方向。作為「城市數智化轉型合伙人」,京東智聯雲積極推進數字經濟、網際網路、大數據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築武漢經開區發展數智「基石」。
  • 省臺辦主任鄧保生深入德安縣、九江經開區、瑞昌市等地,調研「精準...
    省臺辦主任鄧保生深入德安縣、九江經開區、瑞昌市等地,調研「精準服務臺企月」活動開展情況 2020-11-20 1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產業新城項目落戶張家口經開區!
    11月2日上午,經開區與大龍網集團在江蘇沛縣淮海龍工場舉行張家口龍工場跨境電子商務產業新城項目籤約儀式,標誌著大龍網龍工場(張家口)跨境電商產業新城項目正式落戶經開區。其中跨境電商B2B交易平臺將搭建專屬張家口的「大數據網上產業帶」;跨境雙創平臺以服務張家口市的大學生及青年創新創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設立品牌及IP中心,為本地製造業、出口企業、進軍中國市場的國外企業及跨境貿易生態鏈上下遊企業提供品牌推廣、品牌輸出、品牌培育、品牌管理服務,不斷向廣闊的海外市場輻射影響力,促進本地傳統經濟轉型升級,
  • 勁頭 甜頭 奔頭 寧鄉經開區2020發展「速寫」
    寧鄉經開區產業轉型升級也不曾落下。2020年,寧鄉經開區多方引導企業在智能製造、技改升級、人才引進方面全面提升。;兌現產業獎勵資金638萬元,為企業爭取上級資金1.74億元,幫助企業獲得金融支持10多億元。
  • 孫華忠主持召開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並講話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項目為第一抓手,發展為第一要務,實體經濟為第一支撐的鮮明導向,勇擔當、善作為、破難題,全力推進經開區高質量發展。 縣委副書記、縣長管慶良,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江華,縣政協主席王世利,縣委副書記陳祖發參加會議。
  • 長沙經開區探索「5G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新路子
    近日,湖南省「5G 工業網際網路」先導區建設推進會召開,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長沙經開區」)被授予湖南省首個「5G 工業網際網路」先導區牌匾,鐵建重工「5G 人工智慧」變革傳統隧道的施工模式也首次被公開展示。
  • 凸顯集群優勢 擴大共振效應 贛州經開區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走筆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進主導產業集群發展,`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奠定堅實基礎的路徑和思路。近年來,贛州經開區初嘗產業集群發展成果,但如何依靠發展產業集群提升競爭優勢?如何讓專業化的人才、信息、供應商和客戶形成集聚,實現同頻共振?這才是發展產業集群的關鍵。日前,記者來到該區採訪,感受到贛州經開區做大產業集群的信心、信念和途徑。
  • 銅陵經開區先進結構材料基地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從市商務局獲悉,商務部日前發布2020年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我省共有8個基地入圍,其中新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3個,考核通過並獲認定的老基地5個。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先進結構材料基地成為新認定的基地之一。
  • 創新佛山:打響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破浪揚帆2020年度特別報導③
    佛山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牢牢把握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持以先進位造業為主戰場、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經濟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市委書記魯毅在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上表示,佛山將堅持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 2020年11月20日九江新聞
    2020年11月20日九江新聞今日要聞:市委書記林彬楊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 林彬楊主持召開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 謝來發在方大九鋼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九江經開區:重拳出擊 整治侵佔公共綠化行為 《創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大型系列新聞紀錄片拍攝活動走進潯陽區 《掃黑除惡進行時
  • 創新佛山:打響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丨破浪揚帆2020年度特別報導
    佛山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牢牢把握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持以先進位造業為主戰場、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經濟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市委書記魯毅在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上表示,佛山將堅持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 雨花經開區企業「組團」亮相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
    雨花經開區企業「組團」亮相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大族智控。紅網時刻長沙12月1日訊(通訊員 郝麗霞)11月28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在長沙開幕。地處長株潭三市的融城「核心區」的雨花經開區企業「組團」亮相大會,看點十足。蜂巢互聯:助力製造企業數位化轉型長沙蜂巢智造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蜂巢互聯」)作為紮根雨花經開區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參展。
  • 樹高質量發展標杆 望城經開區奮力書寫百日大競賽優異答卷
    作為長沙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三智一芯」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之一,望城經開區以「戰時」狀態、「戰鬥」姿態,保持目標不變、力度不降、熱度不減,強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交出「雙過半」優異答卷—— 智能製造迅速崛起。長沙智能終端配套產業園近日成功交付,與此同時,華為HUB倉、德賽二期即將竣工投運,為長沙發展「三智一芯」產業再添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