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項目效果圖。
興隆綜保區萬豐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
瑞悅汽車工業(長春)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項目。
聖威雅特生產線。
大陸汽車電子傳感器項目生產線。
轉換發展動能,提高質量效益是新時代賦予的新命題。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開區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十三五」以來,經開區上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統籌做好產業培植、項目突破、創新融合、綠色發展等工作,在業已形成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現代服務業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基礎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超前謀劃產業轉型,大力培育發展大數據、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既穩住存量,又培育增量,搶佔發展制高點,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創新驅動提質 從「製造」向「智造」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驅動力量。
米其林輪胎智能化生產線、偉巴斯特天窗生產線……走進長春合心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心機械」)的生產車間,乾淨整潔的工位上,工人們正專注於手裡的工作。車間的另一邊是公司新開發的第三代N95口罩生產線,這一代的生產線耳帶焊接技術更好,訂單供不應求。在新生產線的拉動下,公司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18%。
合心機械是一家為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智能化生產線的民營企業,偉巴斯特天窗生產線和米其林裝配線的50%以上都由合心機械生產。它還是「雙立人」刀具生產設備的獨家供應商,可謂是自動化裝配生產線領域的「隱形冠軍」。
不起眼的車間,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產品卻能出口多個國家。「過去,企業只專注於生產線的製造,現在企業通過為機器安裝智能晶片,收集各種運行數據,通過雲技術,不斷提升項目管理優勢和服務優勢,實現智能製造產業的新業態。」在合心機械相關負責人看來,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唯有創新,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長春市常春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到處是大大小小的機器,一個個機械手有節奏地揮舞著,汽車衣帽架、儀錶板等產品一個接一個地從生產線上「流」下來。各種自動化設備在這裡代替人工成為「主角兒」。「只有不斷提升改造,才不會被時代拋棄。」站在極具科技感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內,企業相關負責人感慨道。作為經開區內最早為一汽-大眾實施國產化產品配套的公司,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堅持守正創新。現在公司自動化覆蓋率很高,效率提高約20%,產品質量基本達到零報廢率。
長春派格汽車塑料技術有限公司引進了高光蒸汽注塑成型技術,可消除產品表面溶接線、溶接痕、波紋及銀絲紋,徹底解決了塑料產品的表面縮水現象,並使產品表面光潔度達到鏡面水平,產品品質得到提升。「新技術的投入給大家帶來了新的注塑產品概念,產品不需要噴塗的後續加工,有效降低成本,縮短交貨時間。新技術的推廣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保證了環境無汙染和員工的健康。」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
2020年的最後一個季度,經開區製造業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
「傳統產業不是落後產業,老工業基地不是包袱,我們深以為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得好,傳統產業也可以成為一種優勢。
成立27年的經開區,是我市實體經濟的主陣地和對外開放的主戰場。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經開區積蓄多年的轉型動力正在加速釋放。「長春富維安道拓」向綠色內飾件轉型,「法雷奧」生產電動壓縮機,福耀集團長春有限公司生產出全球最薄的汽車玻璃……「十三五」期間,經開區鼓勵企業利用原有配套資源和現有廠房和土地進行技術改造、放大產能和轉型升級,用低投入帶來高產出,擴能減排成效顯著:總投資100億元,實施技改擴能項目68個,全部達產後實現產值將超過200億元。這種方式看得準、來得快、投入少,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已成為經開區調結構、促轉型、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
培育新動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雖然已經進入冬季,但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依舊忙碌。以往的「冬閒」變成了現在的「冬忙」。在一期項目中,5棟科技樓已經拔地而起,工人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頂著寒風施工。目前,園區1至6號樓的主體基本封閉。「施工進展特別快,大家都在加班加點搶工期。7號樓共15層,目前主體結構已經完成10層頂板,室外配套工程已經完成。12月10日,整個工程的玻璃外牆裝飾將完工;之後,工人們可進樓裡進行裝修工程。」項目建設方長春經開國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建設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是促進經開區重點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一次生動實踐。「項目完成後,將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現有的技術、平臺、產業資源形成有效聯動,逐步構建以光機電、信息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牽引帶動核心元器件設計與製造、新型複合材料、雷射技術與應用、醫療儀器與大健康、光電分析與顯示、航空航天和智能製造的『北鬥七星』產業格局,形成各產業鏈協同發展。」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該項目將成為長春掘金光電信息產業、加快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助力器」。
產業競爭,唯有快人一步,方能搶佔先機。
「十三五」期間,經開區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引導傳統產業創新升級的同時,更加積極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圍繞大數據、跨境電商、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文章,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
——興隆綜保區萬豐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現代化工業廠房、工業機器人研究院、商學院等三大功能區。該項目將通過引進國際先進設備、成熟型專業人才建立智能生產線,實現先進技術落地與產業升級,達產後可年產222套自動化生產線裝備。
——新興產業園區安能電商產業園項目,主要建設物流樞紐集散中心、冷鏈倉儲配送中心及輔助生產設施,項目建成後可以形成覆蓋東北三省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冷鏈物流中心。
——浪潮北方總部長春生產基地項目,填補了東北地區信息化裝備生產的空白,同時,助力長春萬億級IT產業鏈和長春區域創新中心的建設。該項目建成後可年產10萬臺信息化裝備和伺服器等設備。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十三五」期間,各類產業項目在經開區加速成長,齊聚布局、互幫互補,不僅為經開區帶來當下的發展質量和速度,更儲備了未來的發展潛能。在項目的帶動下,經開區智能製造、光電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動能加速培育。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著力點,經開區在全市新興產業「大蛋糕」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從企業數量和產值貢獻方面看,「十三五」期間,經開區戰略性新興企業平均增速為3.2%,總產值5年增長65.4億元。
精準施策 貼心服務厚植產業發展土壤好的投資環境就是生產力!
「十三五」期間,亞太宇航複合材料項目從最初洽談到拿到營業執照,完成海關註冊備案,取得登記證書,正式落戶興隆綜保區,僅用26個工作日;北京諾和科德生物科技項目從籤約到投產,僅用110天;吉林省通力科技有限公司淨水設備生產項目等4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項目快速落位建設的背後,有著經開區不可小覷的「推手」之力。
在經開區,人人都是軟環境,人人都參與建設軟環境。企業有啥困難,政府主動上門了解,聽取企業宏觀發展戰略布局,詢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困難,並及時予以解決。曾經,福耀集團長春有限公司出口海外產品運輸方式一直採用海運運輸方式,運輸周期長,運輸成本較高,這已成為該企業降低產品庫存和生產運營成本的首要難題。了解這一情況後,經開區立足企業實際經營需求,大力推動海外運輸線路「長滿歐」中歐班列。「以往我們從大連出口走海運抵達德國漢堡,從發貨到收貨大約55天。如今,通過『長滿歐』中歐班列的『門對門』服務,時間縮短一半。」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長滿歐」中歐班列,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庫存量也大幅度下降。
在經開區,像這樣的助企事例不勝枚舉。
精準施策,厚植產業發展的土壤。機制不活,引不來投資,調不了結構,搞不好創新;好政策、好部署不落地、不精準,停留在「最後一公裡」,就形不成實效。「十三五」期間,經開區強化政策引導,推出《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勵重大工業項目落位和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拿出2.4億元全部兌現歷史承諾企業的欠付資金,營造「誠信政府」形象;通過建設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全力引導存量工業企業技改擴能;通過設立區軟環境辦公室、項目服務局、項目中心等機構,強化對企服務;通過推行「企業服務日」「政策大講堂」等創新舉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為區內企業量身打造員工宿舍,樹立經開區優質的服務品牌;通過建設科創廣場,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開花結果……
將服務做實、做強、做優,經開區用充滿溫情的服務,傳遞著融融暖意,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十足的動力。
來源:長春日報 供圖:經開區新聞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