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經開區:轉換發展動能 「質」造實體經濟

2021-01-12 澎湃新聞

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項目效果圖。

興隆綜保區萬豐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

瑞悅汽車工業(長春)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項目。

聖威雅特生產線。

大陸汽車電子傳感器項目生產線。

轉換發展動能,提高質量效益是新時代賦予的新命題。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開區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十三五」以來,經開區上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統籌做好產業培植、項目突破、創新融合、綠色發展等工作,在業已形成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現代服務業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基礎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超前謀劃產業轉型,大力培育發展大數據、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既穩住存量,又培育增量,搶佔發展制高點,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創新驅動提質 從「製造」向「智造」轉變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驅動力量。

米其林輪胎智能化生產線、偉巴斯特天窗生產線……走進長春合心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心機械」)的生產車間,乾淨整潔的工位上,工人們正專注於手裡的工作。車間的另一邊是公司新開發的第三代N95口罩生產線,這一代的生產線耳帶焊接技術更好,訂單供不應求。在新生產線的拉動下,公司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18%。

合心機械是一家為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智能化生產線的民營企業,偉巴斯特天窗生產線和米其林裝配線的50%以上都由合心機械生產。它還是「雙立人」刀具生產設備的獨家供應商,可謂是自動化裝配生產線領域的「隱形冠軍」。

不起眼的車間,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產品卻能出口多個國家。「過去,企業只專注於生產線的製造,現在企業通過為機器安裝智能晶片,收集各種運行數據,通過雲技術,不斷提升項目管理優勢和服務優勢,實現智能製造產業的新業態。」在合心機械相關負責人看來,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唯有創新,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長春市常春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到處是大大小小的機器,一個個機械手有節奏地揮舞著,汽車衣帽架、儀錶板等產品一個接一個地從生產線上「流」下來。各種自動化設備在這裡代替人工成為「主角兒」。「只有不斷提升改造,才不會被時代拋棄。」站在極具科技感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內,企業相關負責人感慨道。作為經開區內最早為一汽-大眾實施國產化產品配套的公司,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堅持守正創新。現在公司自動化覆蓋率很高,效率提高約20%,產品質量基本達到零報廢率。

長春派格汽車塑料技術有限公司引進了高光蒸汽注塑成型技術,可消除產品表面溶接線、溶接痕、波紋及銀絲紋,徹底解決了塑料產品的表面縮水現象,並使產品表面光潔度達到鏡面水平,產品品質得到提升。「新技術的投入給大家帶來了新的注塑產品概念,產品不需要噴塗的後續加工,有效降低成本,縮短交貨時間。新技術的推廣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保證了環境無汙染和員工的健康。」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

2020年的最後一個季度,經開區製造業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

「傳統產業不是落後產業,老工業基地不是包袱,我們深以為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得好,傳統產業也可以成為一種優勢。

成立27年的經開區,是我市實體經濟的主陣地和對外開放的主戰場。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經開區積蓄多年的轉型動力正在加速釋放。「長春富維安道拓」向綠色內飾件轉型,「法雷奧」生產電動壓縮機,福耀集團長春有限公司生產出全球最薄的汽車玻璃……「十三五」期間,經開區鼓勵企業利用原有配套資源和現有廠房和土地進行技術改造、放大產能和轉型升級,用低投入帶來高產出,擴能減排成效顯著:總投資100億元,實施技改擴能項目68個,全部達產後實現產值將超過200億元。這種方式看得準、來得快、投入少,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已成為經開區調結構、促轉型、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

培育新動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雖然已經進入冬季,但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依舊忙碌。以往的「冬閒」變成了現在的「冬忙」。在一期項目中,5棟科技樓已經拔地而起,工人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頂著寒風施工。目前,園區1至6號樓的主體基本封閉。「施工進展特別快,大家都在加班加點搶工期。7號樓共15層,目前主體結構已經完成10層頂板,室外配套工程已經完成。12月10日,整個工程的玻璃外牆裝飾將完工;之後,工人們可進樓裡進行裝修工程。」項目建設方長春經開國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建設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是促進經開區重點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一次生動實踐。「項目完成後,將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現有的技術、平臺、產業資源形成有效聯動,逐步構建以光機電、信息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牽引帶動核心元器件設計與製造、新型複合材料、雷射技術與應用、醫療儀器與大健康、光電分析與顯示、航空航天和智能製造的『北鬥七星』產業格局,形成各產業鏈協同發展。」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該項目將成為長春掘金光電信息產業、加快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助力器」。

產業競爭,唯有快人一步,方能搶佔先機。

「十三五」期間,經開區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引導傳統產業創新升級的同時,更加積極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圍繞大數據、跨境電商、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文章,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

——興隆綜保區萬豐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現代化工業廠房、工業機器人研究院、商學院等三大功能區。該項目將通過引進國際先進設備、成熟型專業人才建立智能生產線,實現先進技術落地與產業升級,達產後可年產222套自動化生產線裝備。

——新興產業園區安能電商產業園項目,主要建設物流樞紐集散中心、冷鏈倉儲配送中心及輔助生產設施,項目建成後可以形成覆蓋東北三省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冷鏈物流中心。

——浪潮北方總部長春生產基地項目,填補了東北地區信息化裝備生產的空白,同時,助力長春萬億級IT產業鏈和長春區域創新中心的建設。該項目建成後可年產10萬臺信息化裝備和伺服器等設備。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十三五」期間,各類產業項目在經開區加速成長,齊聚布局、互幫互補,不僅為經開區帶來當下的發展質量和速度,更儲備了未來的發展潛能。在項目的帶動下,經開區智能製造、光電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動能加速培育。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著力點,經開區在全市新興產業「大蛋糕」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從企業數量和產值貢獻方面看,「十三五」期間,經開區戰略性新興企業平均增速為3.2%,總產值5年增長65.4億元。

精準施策 貼心服務厚植產業發展土壤

好的投資環境就是生產力!

「十三五」期間,亞太宇航複合材料項目從最初洽談到拿到營業執照,完成海關註冊備案,取得登記證書,正式落戶興隆綜保區,僅用26個工作日;北京諾和科德生物科技項目從籤約到投產,僅用110天;吉林省通力科技有限公司淨水設備生產項目等4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項目快速落位建設的背後,有著經開區不可小覷的「推手」之力。

在經開區,人人都是軟環境,人人都參與建設軟環境。企業有啥困難,政府主動上門了解,聽取企業宏觀發展戰略布局,詢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困難,並及時予以解決。曾經,福耀集團長春有限公司出口海外產品運輸方式一直採用海運運輸方式,運輸周期長,運輸成本較高,這已成為該企業降低產品庫存和生產運營成本的首要難題。了解這一情況後,經開區立足企業實際經營需求,大力推動海外運輸線路「長滿歐」中歐班列。「以往我們從大連出口走海運抵達德國漢堡,從發貨到收貨大約55天。如今,通過『長滿歐』中歐班列的『門對門』服務,時間縮短一半。」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長滿歐」中歐班列,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庫存量也大幅度下降。

在經開區,像這樣的助企事例不勝枚舉。

精準施策,厚植產業發展的土壤。機制不活,引不來投資,調不了結構,搞不好創新;好政策、好部署不落地、不精準,停留在「最後一公裡」,就形不成實效。「十三五」期間,經開區強化政策引導,推出《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勵重大工業項目落位和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拿出2.4億元全部兌現歷史承諾企業的欠付資金,營造「誠信政府」形象;通過建設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全力引導存量工業企業技改擴能;通過設立區軟環境辦公室、項目服務局、項目中心等機構,強化對企服務;通過推行「企業服務日」「政策大講堂」等創新舉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為區內企業量身打造員工宿舍,樹立經開區優質的服務品牌;通過建設科創廣場,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開花結果……

將服務做實、做強、做優,經開區用充滿溫情的服務,傳遞著融融暖意,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十足的動力。

來源:長春日報 供圖:經開區新聞信息中心

相關焦點

  • 經開區:轉換發展動能「質」造實體經濟
    轉換發展動能,提高質量效益是新時代賦予的新命題。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開區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成立27年的經開區,是我市實體經濟的主陣地和對外開放的主戰場。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經開區積蓄多年的轉型動力正在加速釋放。
  • 濟寧經開區聚合發展新動能 打造創新「磁力區」
    近年來,濟寧經開區立足創新、人才兩大核心建設,瞄準前沿產業、高端製造,不斷累積創新型、科研型、潛力型發展新動能,一大批前沿科技項目相繼落地,不斷打造濟寧西部創新型發展動能的「磁力區」。「進一步提高產品發電效率、壓低生產成本,是我們今後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們在經開區也將形成從產品研發到生產的完整鏈條,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的光伏產業新高地。」王耀明告訴記者,選擇來到經開區創業,除了標準化廠房的支持外,經開區對於科技創新企業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和人才支持力度也是吸引團隊落地的重要原因,「有了政府的堅實支持,我們有信心在這片創業熱土上茁壯成長。」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滁州經開區「十三五」經濟社會高...
    工業是經開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三五」以來,滁州經開區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持續強化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智能家電、汽車裝備及綠色食品三大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提質增效和新舊動能轉化步伐不斷加快,已形成以三大產業為主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補充的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綜合產業體系。
  • 南京經開區再添智造「大腦」
    交匯點訊 物聯網洗碗機能「聽」懂人講話,「聞」到油煙味就會自動啟動的油煙機,被稱為「移動廚房」的多功能烹飪料理機……9月22日,博西家電全球最大綜合性研發中心在南京經開區啟用,剛研發出爐的一批待上市新產品驚豔眾人。這個世界500強德企的新研發中心落成投用,標誌著南京又添一家智能製造「大腦」。
  • 數行江城 洞見未來 京東智聯雲打造武漢經開區「數智引擎」
    12月16日,2021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大會正式啟幕。大會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圍繞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機遇,探討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新方向。作為「城市數智化轉型合伙人」,京東智聯雲積極推進數字經濟、網際網路、大數據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築武漢經開區發展數智「基石」。
  • 孫華忠主持召開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並講話
    12月2日,縣委書記孫華忠主持召開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會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推進經開區高質量發展舉措。
  • 山東新金融產業園:區域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器
    山東新金融產業園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基石。金融和實體經濟互為依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當前,濟南正在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新金融的發展備受矚目。2015年,市中區投資6億元建設山東新金融產業園,使重點培育新金融業態、促進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有效結合有了更大可能。截至目前,園區註冊企業達到700餘家,其中金融、類金融機構130餘家,包括股權投資機構90餘家,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200億元。
  • 新動能·新山東|歷經三年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在經濟發展中,它是今年衝擊GDP「萬億俱樂部」的種子選手;在區域發展中,它的目標是建成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在對外開放中,它是山東自貿試驗區的濟南片區;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中,它是「三核引領」的「三核」之一,是先行區,未來還將是「京滬會客廳」,央企、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省企總部中心,高端製造業創新基地……利好政策疊加,給濟南帶來了發展機遇。機遇的背後,新舊動能轉換是不變的要求。
  • 動能轉換舊去新來 對外貿易量質雙升
    新華社濟南2月24日電 題:動能轉換舊去新來 對外貿易量質雙升——經濟大省山東在打造開放高地中書寫穩外貿「閃亮答卷」  新華社記者楊守勇、陳國峰  全國上下齊心戰「疫」,發展經濟腳步不歇。走進地處山東濰坊的濰柴集團動力一號工廠總裝車間,一批高速大馬力發動機正加緊裝配。
  • 動能轉換,轉出一片新天地
    透過這座工業城市的滿滿元氣,更加堅定我們沿著「三高四新」戰略引領的方向,推動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推動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現實倒逼下的主動作為,更是謀劃未來的長遠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考察時,囑託湖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日前召開的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草案)
    ,促進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批覆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四條 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工作,應當堅持改革引領、社會參與的原則,以發展實體經濟為著力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突出企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主體地位,激勵創新、優化服務,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
  • 寧國經開區:培育「四新經濟」打造發展高地
    中安在線訊  據宣城日報報導, 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2013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考評中,寧國經開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76,在全省12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4,寧國經開區正一步一個腳印,以「工匠精神」和「繡花功夫」將產業發展推向深入,開啟了「領跑安徽,比肩蘇浙」的乘風破浪之程。加大政策扶持打造發展高地製造業的飛躍發展,離不開政策創新所釋放的紅利。
  • 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濰坊12月3日訊 (記者 郭文培)「經過三年來的艱苦努力,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開始實現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12月3日,「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峰論壇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介紹山東省高質量發展新成果。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介紹山東省高質量發展新成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文培/攝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 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集中視察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工作
    原標題: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集中視察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工作   12月2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住日照全國、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對我市新舊動能轉換高
  • 勁頭 甜頭 奔頭 寧鄉經開區2020發展「速寫」
    2020年,寧鄉經開區共有28個項目竣工投產,預計新增產能100億元以上。海報丨寧鄉經開區2020激燃時刻時刻新聞記者 易添麒 通訊員 謝喜陽 賀芬 長沙報導2020年6月9日,松井股份敲鑼上市,成為寧鄉經開區首家科創板企業……這一年,11家企業頂住疫情壓力,在寧鄉經開區追加投資。
  • 長沙經開區探索「5G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新路子
    近日,湖南省「5G 工業網際網路」先導區建設推進會召開,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長沙經開區」)被授予湖南省首個「5G 工業網際網路」先導區牌匾,鐵建重工「5G 人工智慧」變革傳統隧道的施工模式也首次被公開展示。
  • 樹高質量發展標杆 望城經開區奮力書寫百日大競賽優異答卷
    商貿物流蓬勃發展。「6·18」當日,京東、蘇寧雲倉一條條智能傳送帶火力全開,工作效率達到了人工的10倍,單日分揀量創下項目投產運行以來新紀錄。6月份,望城經開區社零銷售額達到12.58億元,同比增長90.37%。  總部經濟異軍突起。
  • 南寧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南南鋁技術升級位世界前列
    2017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他還說,上一次是看傳統產品,今天看了新產品、高端產品,鳥槍換炮了。  殷殷囑託,歷歷在目。
  •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濟南先行區種好轉型「試驗田」
    這一典型場景出現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以下簡稱濟南先行區)裡。眼下,諸如無人科技、智能農業、數位化「雲腦」等包含著多種先進技術的大項目早已落地,加速著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1月7日上午,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負責人在會議上表示,2020年是先行區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