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十三五」創新加速度

2021-01-11 瀟湘晨報

梳理入庫項目717項;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布局23家技術創新中心、59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4家中試基地;年均承載「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0餘項,累計產業化項目52項,投資總額430億元;平均為企業節省一年半的成果轉化見效時間……

在12月24日舉行的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專場上,北京經開區公布了承接「高精尖」成果轉化落地亮眼成績單。「十三五」期間,經開區通過拓展轉化渠道、提升轉化服務、賦能轉化活力等舉措,年均承載100餘項「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讓科技成果「找得到」「引得來」「落得下」,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建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入庫

人未行身已「至」已成為現實。眾智意趣公司利用深度視覺技術低成本地克隆重建三維生活空間,讓實景再現,實現在家中就能看到所要入住酒店的真實環境。近期,這家在第六屆北京亦莊創新創業大賽之三城成果轉化主題賽中獲獎的企業落戶經開區。眾智意趣公司落地,得益於經開區搭建的平臺。

為讓科技成果「找得到」,經開區還與中關村、海澱區共同建設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導基地,採用「基地+基金+平臺」方式,推動先導基地實體化建設;持續拓寬與高校院所間的合作渠道,與清華、北大、北理工等籤約高校院所建立成果轉化項目庫,形成成果轉化對接機制,梳理入庫項目717項。此外,經開區還參與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設立,攻關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科研團隊在中關村科學城等「三城」做早期研發,在經開區進行技術創新和應用轉化,隨後產品及業務從經開區輻射全國、全球——這樣一條產業創新有機互動的鏈條,正在快速發展、壯大。

搭平臺提升轉化服務水平。經開區通過持續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已經形成了高端汽車與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與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等眾多產業領域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並不斷豐富創新鏈,成為備受「三城」和院校項目產業化的科創沃土。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還將建立對「三城」科技成果向經開區轉化考核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和統籌布局,引導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

搭平臺促科技項目落地

為讓科技成果「引得來」,經開區不斷提升轉化服務,打造創新服務平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和創新成果交流平臺等各類平臺。聚焦創新成果產業化關鍵環節,構建集技術轉移、測試驗證、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服務等為一體的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布局23家技術創新中心、59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4家中試基地。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潘顯道教授的項目得以快速推進,就得益於經開區搭建的中試基地,他與經開區建設的基於創新輔料的製劑中試基地合作,使得曾經「高居」於藥研所試驗室的研究成果有望造福更多白血病患者。

建設一批中試基地,一頭補充完善了創新鏈,滿足了企業的需求;而另一頭,為中試基地承建單位提供了新的增長點。中試基地成熟的服務體系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便利。而對於諾康達公司來說,基於創新輔料製劑中試基地的建設實現產學研聯合攻關,使中試基地變成產業化創新型載體,同時也成為了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截至目前,北京經開區14家中試基地在過去15個月時間裡為647家(次)企業提供了中試服務,合同額超15億元。

此外,北京經開區還打造創新成果交流平臺,依託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5G大會等活動,為科技成果提供向世界展示交流的舞臺。量身定製,加快項目產業化進程。

例如,支持首藥控股新藥研發與產業化基地項目落地,通過定製研發用房、標準廠房,滿足企業拎包入駐要求,緩解企業在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各項成本壓力,縮短項目產業化進程。平均為企業節省一年半的成果轉化見效時間。

強服務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前段時間,「亦莊東工業區生物醫藥標準廠房建設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從立項、規劃審批、公開招標到開工建設僅用了66個工作日,刷新了北京經開區成立以來項目落地速度最快的紀錄。

這樣的速度在經開區流程再造後並不是個例,與審批相關的一系列改革,就在此次流程再造中率先破題。

為讓科技成果「落得下」,經開區持續賦能轉化活力,以深化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開展流程再造,形成「審管執」體系,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全市推廣,試點「先租後讓、達產出讓」,出臺全市首個城市更新產業升級政策,盤活工業用地156公頃,提供298萬平方米高品質產業發展空間,36個項目已進入分層分批審批實施階段;在全市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

疫情發生後,經開區出臺「控疫情穩增長10條」「六穩六促12條」以及鼓勵雲辦公、彈性辦公、減免房租等惠企暖企政策,累計兌現政策扶持資金17.36億元。

為支持創新企業推進成果轉化,經開區創新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總規模達到55億元,成立10隻成果轉化基金,落地金額近50億元,助力科技成果在經開區落地成長。

不僅如此,經開區還以金融助力企業發展,助力企業加快上市進程,推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十三五」期間新增上市企業13家,總數達31家,總市值約3.9萬億元,其中2020年促成京東集團、京東健康、永泰生物、神州細胞、加科思、悅康藥業等7家科技創新類企業上市。新增獨角獸企業6家。

五年來,經開區累計研製世界首款新能源汽車智能換擋電驅動系統等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24項、新技術46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企業有效發明專利9218件,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經開區第三名,全國首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通用名的生物創新藥、首個民營商業航天火箭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誕生。

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

拓展轉化渠道、提升轉化服務、賦能轉化活力、提高轉化質量,作為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三城一區」中的「一區」,經開區走出了一條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子,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智慧財產權方面,共擁有北京市專利示範企業60家、北京市專利試點企業158家,企業有效發明專利9218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462件,全市領跑。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經開區第三名,成功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十三五」期間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45項。

新產品新技術方面,全區累計研製世界首款新能源汽車智能換擋電驅動系統等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113 項、新技術116項,全國首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通用名的生物創新藥、首個民營商業航天火箭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誕生。

應用場景方面,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智慧工廠、智慧園區等一批城市應用場景,建設全球首個網聯雲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

成果轉化方面,年均承載「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0餘項,累計產業化項目52項,投資總額430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200家,是「十二五」末的2.2倍。

五年來,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9%,規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22%,連續四年位列全市第一,工業增加值佔全市30%,為全市最高,地均工業產值超過237 億元/平方公裡,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 倍,萬元GDP能耗是全市的1/2,萬元GDP水耗是全市的1/5。用全市0.35%的土地、1.1%的工業用水,支持了全市22%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十四五」期間,經開區將高質量高標準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聚焦國家戰略,依託「433」城市功能組團布局,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實施「白菜心」工程,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和政策鏈統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示範區。力爭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0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

融媒體中心記者 方針

【來源:北京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滁州經開區「十三五」經濟社會高...
    數字,是見證成長的重要刻度,「十三五」以來(截至2019年),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增長82.3%,達到354億元;財政收入總量增長48.8%,跨越了50億元臺階;外貿進出口總量增長156%,超過20億美元。
  • 安徽太湖經開區:看企業投產——155天的加速度
    巨泰光電公司投資的高端鋼化膜生產項目,位於太湖經開區的標準化廠房內,租賃了4棟標準化廠房23000平方米。 2019年12月,太湖經開區負責人赴廣東佛山,見一位重要的客人,他就是佛山市南海巨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而其中的引薦人正是落戶該區十年、即將上市的金張科技的負責人孫健。
  • 經開區:轉換發展動能「質」造實體經濟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開區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十三五」期間,經開區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引導傳統產業創新升級的同時,更加積極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圍繞大數據、跨境電商、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文章,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
  • 長春經開區:轉換發展動能 「質」造實體經濟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開區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項目建設方長春經開國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是促進經開區重點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一次生動實踐。
  • 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
    原標題:攜手合作同築夢 拔錨啟航著新章——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渭南經開區」)是渭南市按照整合優勢資源、突出優勢產業、實現錯位發展這一定位,傾力打造的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的產業新城和經濟強區,也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區五大組團」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渭南經濟發展新引擎、新增長極的使命和責任。
  • 嘉興經開區創新理論宣講方式推動新思想深入人心
    成立鄉音宣講團,用土話講「精神」,正是嘉興經開區創新宣講方式、推動新思想深入人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嘉興經開區積極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將黨的創新理論傳遞到千家萬戶,為建設「五彩嘉興」、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先行區而努力奮鬥。打造特色化宣講團隊從去年7月起,嘉興經開區組織開展了「經開新聲」宣講團基層巡講活動。
  • 數行江城 洞見未來 京東智聯雲打造武漢經開區「數智引擎」
    12月16日,2021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大會正式啟幕。大會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圍繞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機遇,探討武漢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新方向。作為「城市數智化轉型合伙人」,京東智聯雲積極推進數字經濟、網際網路、大數據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築武漢經開區發展數智「基石」。
  • 濟寧經開區聚合發展新動能 打造創新「磁力區」
    ,這兩項來自濟寧經開區的前沿創新項目分獲特等獎、三等獎。近年來,濟寧經開區立足創新、人才兩大核心建設,瞄準前沿產業、高端製造,不斷累積創新型、科研型、潛力型發展新動能,一大批前沿科技項目相繼落地,不斷打造濟寧西部創新型發展動能的「磁力區」。
  • 北京「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目標全面完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漸...
    一系列項目的穩步推進,正在加快完善科技創新生態和新型城市形態,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添磚加瓦。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進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期,882項支撐科創中心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項目和任務先後落地,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形成新體系、新布局、新高度、新亮點。
  • 經開區商業航天加速起飛
    創新為構建「飛天場景」賦能  星河動力公司所在的北京經開區,因為商業火箭企業聚集而被稱作「火箭街區」。2019年10月,北京經開區在創新發布上提出打造「飛天場景」,商業航天產業成為區域最活躍的產業之一,也因為「火箭」般的創新速度成為媒體追蹤報導的熱點。  比如,與星河動力為鄰的藍箭航天公司,近日公布了在核心產品研製進度方面的顯著進展。
  • 經開區將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原標題:經開區將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的30%,工業總產值佔全市的22%……隨著全市「兩區」建設不斷推進,全市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經開區也迎來新機遇。
  • 內江經開區:建設「成渝之心」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十三五」以來,內江經開區從最初「黎明靜悄悄」,到如今廠房林立、機器轟鳴,這座有著近30年歷史的工業園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5年來,內江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四上」企業增加到137戶,年均增長11.4%。其中,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三大特色主導產業產值已逐步佔據規模工業總產值85%。
  • 乘勢而為 直指千億——從新能源趨勢看德陽經開區的「2.5產業」發展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最佳發展期,而德陽,特別是以德陽經開區為代表,大力培育新能源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實施系列人才獎勵政策等吸引了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集聚,為新能源產業提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同時,面對經濟新常態,德陽經開區圍繞製造智能化、產品高端化、產業集群化、產能國際化目標,不斷加快「製造」向「智造」轉變。
  • 南京經開區再添智造「大腦」
    交匯點訊 物聯網洗碗機能「聽」懂人講話,「聞」到油煙味就會自動啟動的油煙機,被稱為「移動廚房」的多功能烹飪料理機……9月22日,博西家電全球最大綜合性研發中心在南京經開區啟用,剛研發出爐的一批待上市新產品驚豔眾人。這個世界500強德企的新研發中心落成投用,標誌著南京又添一家智能製造「大腦」。
  • 又一產業新城項目落戶張家口經開區!
    11月2日上午,經開區與大龍網集團在江蘇沛縣淮海龍工場舉行張家口龍工場跨境電子商務產業新城項目籤約儀式,標誌著大龍網龍工場(張家口)跨境電商產業新城項目正式落戶經開區。該項目包含跨境電商產業園、國家電競中心、龍招商基地、龍社區基地和龍住宅配套等板塊,分三個階段在經開區建設大龍網龍工場跨境產業新城
  • 引人才、強平臺,威海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秀成績單
    前不久,威海經區又迎來喜訊,在省科技廳公示今年通過審核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名單中,經區72家新申報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審核,預計將連續兩年新增數量高居全市第一,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將達到140多家,比「十二五」末淨增4倍。
  • 經開區大屯山山體公園啟建 總投資4063萬元
    經開區大屯山山體公園啟建 總投資4063萬元 貴陽日報 2016/10/8 9:58:00 近日,經開區大屯山山體公園啟動建設,該公園東臨甲秀南路,北依岷江路,規劃面積約13.6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4063萬元,屬於花溪文化旅遊創新區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之一。
  • 嘉興經開區吹響「城市提質奮進年」號角
    在平臺大提能上,主要圍繞高鐵新城、先進位造業產業基地、長三角高層次人才創新園這幾個主要平臺,加強規劃引領,著眼項目推進,加快平臺拓展,使這些平臺的基礎設施更完善,公共配套更健全,平臺能級得到提升。尤其是高鐵新城,作為經開區今年的建設重點,將通過加快對高鐵新城規劃與高鐵新城站城一體概念設計方案的同步深化,全力啟動嘉興高鐵新城開發建設,加快產業定位分析和業態導入研究,推進站城一體項目落地。推動作為高鐵核心區內首個連片開發的合景泰富項目梳理開工建設,以及加快全國首個上規模蔬菜公園(嘉興•蔬彩園)項目的建設,全面抓好配套設施建設、項目跟蹤服務、資源要素保障等工作。
  • 內江經開區:窗口「前移」,貼心服務暖民心
    內江經開區:窗口「前移」,貼心服務暖民心 2021-01-15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掃描電鏡關鍵技術在經開區破繭
    10月16日,記者從經開區企業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了解到,其自主研發生產的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高通量(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將於近期亮相BCEIA2019展會,並以實物通電工作狀態展示高端電鏡的風採,破解了國產掃描電鏡「弱視」問題,標誌著這一「卡脖子」技術在經開區實現了突破。2018年,科技日報公布了35項「卡脖子」技術名錄,掃描電鏡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