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固碳能力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21-01-18 紅星新聞網
成都固碳能力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0-01-18 09:43:41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餘葉 評論:條

    [名詞解釋]

    生物固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並以有機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體內或土壤中。

 

    1月15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透露,成都每年的碳排放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固碳能力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他認為,「低碳成都」與「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應該從產業結構、能源利用率和機動車三大制約因素上入手。孟偉是在當天舉行的「低碳成都」與「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學術報告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孟偉透露,一項尚未結束的課題研究顯示:成都每年碳排放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成都的固碳能力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稱,成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業、交通和固體廢棄物處理三大方面,從整個成都區域的空間分布上看,則呈現出東南部的固碳能力高於西北部。固碳能力與當地的植被等因素有關。

    孟偉認為,在「低碳成都」和「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中,成都還面臨著三大制約因素:一是產業結構偏重,能源密集型企業很多,第三產業的佔比不足。目前,成都的鋼材、水泥等五大行業佔整個碳排放的一半以上。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目前,成都不僅能源消耗量增長迅速,而且能源對外依存度達到80%左右,風險很高。三是成都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低碳城市建設面臨的難題,同時也是城市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

    「首先要破解上述三大制約因素。」孟偉認為,成都要建設「低碳成都」和「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就要積極構建低碳工業體系、低碳交通體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及引導綠色消費。

    前不久,孟偉院士參加一位朋友的婚禮,籤到時對方要求寫明來參加婚禮的交通方式。原來新婚夫婦想計算自己婚禮所產生的碳排放,他們還承諾通過植樹來補償自己婚禮所產生的碳排放。「最後計算出要植150棵樹。」孟偉說,像這樣的綠色婚禮就是很好的綠色消費觀念,這種觀念要逐漸普及。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鑑明也指出,低碳經濟包括了低碳生產、低碳產業、低碳產品、低碳生活等多個方面。他建議,在工業生產方面,要進行生態園區的打造,要求工業園區的入園必須提高環保綠色門檻和「綠色招商」,而不是企業原封不動地向園區集聚。要防止園區成為更大的納汙區,必須對園區進行結構調整,走循環經濟的道路。

    環保部科技司司長趙英民認為,成都提出的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目標,與正在推進的生態城市建設一脈相承。低碳城市就是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清潔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他說,現在我國許多城市都啟動了低碳城市建設,這是今後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記者 祝楚華)

相關焦點

  • 濱海溼地固碳能力如何?研究:遠超陸海生態系統,潛力巨大
    與陸地生態系統相比,濱海溼地擁有更強的固碳能力,可以更高效地從大氣中吸收CO2氣體並將其穩定儲存起來。與陸地森林生態系統相比,濱海溼地的單位面積碳埋藏速率是前者的幾十到上千倍。鑑於濱海溼地強大的固碳能力,長期來看,藍碳系統將是減少CO2氣體淨排放量,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我們對濱海溼地這一藍碳生態系統的碳儲量、速率和機制尚缺乏足夠的了解。全球數據分析:濱海溼地固碳能力有多強?受哪些因素影響?
  • 「十三五」安徽文旅產業佔GDP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安徽文旅融合深入推進,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繁榮向好態勢,文化產業和旅遊業佔全省GDP比重分別達到4.52%(2018年數據)和5.47%(2019年數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真核浮遊植物具強大固碳能力
    最近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真核浮遊植物的固碳能力可和眾所周知的藍綠藻類原核生物相媲美,其固碳總量接近海洋浮遊植物固碳總量的一半。 過去一直認為,在大部分海洋表面透光區都可見的藍綠藻主宰著海洋的固碳領域,其固碳能力在海洋浮遊植物中首屈一指。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換成碳和其他有機物質,從而起到固碳的作用。藍綠藻屬於原核生物,它們沒有細胞核,故有別於真核細胞。
  • 大氣氮沉降提高我國毛竹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新聞—科學網
    大氣氮沉降帶來的施肥效應,既可提高森林的生產力進而增加其固碳能力,又可激發/減少土壤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增加土壤碳儲量,部分抵消/加強其固碳效應,已成為陸地生態系統反饋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受到全球科學家的高度關注。 此前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氮缺乏的溫帶森林和北方森林,對於氮沉降如何影響普遍磷缺乏的我國南方亞熱帶森林仍不清楚。
  • 蔣高明:大力發展固碳型生態農業
    其中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提高到15%;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水平減少40%~45%。 工業節能、植樹造林、草原恢復等,被公認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手段。其實,農業和農村的碳減排貢獻也不能忽視。
  • 江蘇孩子平均智商113 高於全國普遍水平
    昨天是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據省疾控中心專家透露,由於江蘇強力掃除碘缺乏,江蘇孩子聰明,平均智商113。專家提醒,最經濟補碘是每人每天吃鹽6克。江蘇孩子聰明,平均智商113碘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今年「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的主題是「科學補碘,保護智力正常發育」。那麼,江蘇省兒童智商怎樣?
  • 湖北:森林碳匯開發 固碳能力變得「有價」
    中國園林網8月19日消息:昨日,記者從湖北省「林業碳匯開發培訓會」上了解到,湖北省將啟動森林「碳匯」開發工作,用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使森林的固碳能力變得「有價」。
  •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增強溼地固碳能力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馬裡蘭州濱水市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根據19年的研究結果,在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的情況下,溼地植物吸碳能力比目前的水平要高32%以上。這表明,溼地可能有助於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全球變化生物學》上。
  • 我國55%的紅樹林溼地被納入保護範圍 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
    我國55%的紅樹林溼地被納入保護範圍 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 來源:工人日報 • 2020-06-09 11:26:34
  • 最新研究表明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劉毅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29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研究團隊認為,基於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計算排放通量的方法體系將為我國「碳中和」核算和國際談判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是人為化石燃料排放與陸地、海洋生態系統吸收兩者平衡的結果。生態系統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對「中和」碳排放貢獻巨大,但是如何定量評估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 宿遷市民多項身體機能指標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西楚網訊 10日上午,我市首次發布《宿遷市國民體質監測公報》,監測結果顯示,對比全國市民身體機能指標數據
  • 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嚴重低估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劉毅研究團隊研究發現,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該研究成果10月29日在《自然》發表。該研究團隊認為,基於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計算排放通量的方法體系將為我國「碳中和」核算和國際談判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 中國氣溫升溫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結果顯示,190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介紹,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顯著區。195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且區域間差異明顯,北方增溫速率明顯大於南方地區,西部地區大於東部,其中青藏地區增溫速率最大。
  •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趙竹青)「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這一生態領域重要研究成果,北京時間29日凌晨獲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海洋藻類固碳原理發展
    十一種大型水生植物固碳能力研究[J]. 南方農業,2018,12(13):14-17.[2] Murakami M,Ikenouchi M.藻類光合固碳的研究技術與解析方法[J]. 海洋科學,1999,6:37-41.
  • 中科院報告:量化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布
    科研人員對群落植物進行分器官取樣PNAS此次發表的專輯名為Climate change, human impact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a,共發表了該項目的7篇研究論文成果,全面、系統地報導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特徵及其對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的響應,量化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布
  • 研究稱森林固碳作用更有助實現控溫目標
    新華社倫敦8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7日發布一項新研究說,與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相比,利用森林的固碳作用可能更有助於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既定目標水平內。根據《巴黎協定》,各方以「自主貢獻」方式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 去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
    去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 實習生 孫聖起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19-04-02 17:45
  • 中國科學院東北草地固碳研究穩步推進
    中國科學院東北草地固碳研究穩步推進 2014-07-12 18:14:37專家介紹,目前,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的東北草地固碳現狀、速率、機制和潛力項目的研究已經進入到樣品數據分析階段,2015年將完成該項目總結。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定位於解決關係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是集科技攻關、隊伍孕育和平臺建設於一體,能形成重大創新突破和集群優勢的戰略行動計劃。
  • 最新研究: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為碳排放約45%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獲悉,該所劉毅研究團隊聯合英美同行最新研究發現,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其實際上約吸收人為碳排放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