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港碼頭。
本報訊 十三五以來,合肥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打造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動作頻出。如今的合肥,公、鐵、空、水綜合交通基礎網絡已初步形成、綜合交通樞紐日趨完善、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為合肥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合肥「時鐘型」高鐵樞紐進一步完善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合肥市累計發送旅客318.47萬人次。其中公路發送173.9萬人次、鐵路發送130.29萬人次、民航發送14.28萬人次。「中秋、國慶小長假客流恢復明顯,合肥直屬站各個車站都創下了客發紀錄」,合肥直屬站副站長許曉明告訴記者。
合肥市交通運輸局數據顯示,作為全國19個重要的綜合鐵路樞紐之一,「十三五」以來,合肥「時鐘型」高鐵樞紐進一步完善,全市鐵路營運裡程達到671公裡,其中快速客運鐵路375.4公裡,鐵路網密度588.6公裡/萬平方公裡,遠超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合肥市已與4個直轄市互通高速動車,17個省會城市互通高鐵動車,15個省會城市開行普速列車,實現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武漢、上海,3小時到杭州和鄭州,4小時到北京和福州,合肥高鐵當日往返通勤圈已經形成並不斷擴展。
由合肥出發的高速公路已覆蓋合肥都市圈內所有市、縣
10月的肥東石塘鎮馬店路路邊的格桑花開得正旺,每隔固定時間,公交站亭就有公交停靠。
如今的合肥,已經形成以合肥為中心,覆蓋市域、輻射城際、連通蘇浙滬的公路網。目前,合肥公路總裡程達2.1萬公裡,公路密度達183.61公裡/百平方公裡。
高速公路方面,「十三五」以來,合肥市新增高速公路32.08公裡、擴容升級136.34公裡,通車總裡程482公裡,「一環八線」高等級公路網不斷完善,由合肥出發的高速公路已覆蓋合肥都市圈內所有市、縣。
國省幹線方面,「十三五」以來,合肥市新建、改擴建國省幹線公路653公裡(含在建259公裡),國省幹線公路總裡程達1823.5公裡,其中一級公路606公裡,基本實現市縣通一級公路及合肥與周邊都市圈城市間有一條高速、兩條一級公路標準的國省幹線連接的目標。
「下一步,合肥市目標已定,將紮實抓好交通強國試點,建設合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合肥國際通達能力和區域通達水平。」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方世文表示,合肥將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全面推行長三角地區聯網售票一網通、軌道交通「一碼通行」。
合肥共享單車已經降至26.67萬輛
10月14日上午,在政務區西公交車站,一座嶄新的候車亭已經建起,一旁還有電子智能站牌顯示車輛到站情況。
「合肥市推進公交路權優先建設,建成公交專用道17條,專用道早晚尖峰時段公共汽電車平均運營時速達到18.8公裡/小時,公共汽電車正點率從68.8%上升到88.4%,公交出行可靠性得到有力保障。」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管理處處長馬軍表示,「十三五」以來合肥公交線路覆蓋面明顯擴大,從160條公交線路增至280條。開通4000多條城鄉線路,全市1270個建制村中1252個已經通公交。合肥與全國245個城市實現了公交一卡通行。
此外,最新數據顯示,合肥共享單車已經降至26.67萬輛(共享自行車17.27萬輛、共享助力車9.4萬輛),市區設置各類停車點6485處。34家企業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5.1萬名駕駛員獲得網約車或巡遊車從業資格,21720臺(其中純電動網約車4997臺)車輛取得網約車運輸許可。
合肥新橋機場二期貨站計劃10月底投入使用
合肥新橋機場被國家定位為區域性航空樞紐、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已經有40餘家國內外航空公司投入運力,執行定期航線90條,通航城市57個。合肥正加快形成以新橋機場為樞紐、省內支線機場為支撐、通航機場為補充的輻射長三角、連通全國、對接全球的航空運輸體系。
在躋身「千萬級機場俱樂部」後,二期建設迫在眉睫。日前,合肥新橋機場召開合肥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會,對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問診把脈」,謀劃機場未來發展。據了解,二期將新建T2 航站樓和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等內容,建設工期三年。
合肥新橋機場二期貨站建設也進入尾聲,計劃10月底投入使用,庫區面積達到1.22萬平方米,進一步完善了合肥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合肥機場也引進了兩家大型快遞物流企業進駐機場貨站,設立轉運中心,提升了合肥新橋機場空港的集聚貨物能力。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餘佼佼
相關閱讀:安徽市域鐵路網規劃編制將啟動 重點圍繞合肥都市圈
近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安徽省市域(郊)鐵路網規劃編制工作即將啟動。下一步,將為合肥都市圈(合肥、六安、淮南、滁州、蕪湖、馬鞍山和桐城)等地市域(郊)鐵路網建設畫好「藍圖」。
目前,安徽省幹線鐵路網、城際鐵路網、城市軌道網均在加快建設過程中。從功能定位上分析,幹線鐵路網服務於安徽省對外客貨運輸,主要有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服務於一定區域範圍內城市間通勤、公務、商務、旅遊等出行,如皖江、皖北城際鐵路網: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城市市區內部出行,有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合肥、蕪湖市已在建設,阜陽、蚌埠、淮南等多個城市也已編制完成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市域(郊)鐵路是城市中心城區聯接周邊城鎮組團及其城鎮組團之間的通勤化、快速度、大運量的軌道交通系統,提供城市公共運輸服務,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市域(郊)鐵路發展滯後,有效供給能力不足,成為城市公共運輸短板。
本次規劃是在全省幹線鐵路網、城際鐵路網、城市軌道網規劃框架基本確定的背景下,重點研究承擔出行距離40—80公裡範圍內的通勤客流、支撐都市圈高度融合發展、標準為100km/h-160km/h的市域鐵路布局,完善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形成都市圈融合發展的骨幹交通方式。加快市域(郊)鐵路發展,對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優化城鎮空間布局等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相關項目要求,將根據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結合客流需求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重點編制合肥都市圈(合肥、六安、淮南、滁州、蕪湖、馬鞍山和桐城)、皖南國際旅遊示範區、南京都市圈(對接安徽省)、徐州都市圈(對接安徽省)等地市域(郊)鐵路網規劃。同時,將規劃安徽省內承擔出行距離40-80公裡範圍內的通勤客流、支撐都市圈高度融合發展、標準為100km/h-160km/h的市域鐵路。
此外,記者還多方了解到,備受市民關注的合六市郊鐵路項目(合六快線)需進入國家層面批覆的上位規劃方可施建。現階段,合肥、六安兩市計劃結合國家正在編制的《長三角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規劃》內容落實相關工作。
(記者 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