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合肥訊 城鄉建設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12月31號上午,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召開事關民生福祉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會上,市城鄉建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陳傳東介紹,五年來,合肥市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鄉建設「內外兼修」,既有面子,也有裡子。
城鄉建設「大、快、美」
城市的發展,從長大開始。如今,合肥的城市建設已邁入大城時代,成功躋身新一線城市。
城市建成區面積由403平方公裡拓展到487平方公裡,市區常住人口由335萬增長到420萬,城鎮化率由70.4%提升至76.33%,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現代都市區空間格局基本形成,長豐、廬江、巢湖城市副中心功能加快完善,肥東、肥西進一步融入主城實現同城化發展。
五年來,合肥大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612億元,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相繼建成,「高快一體」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城市交通通達度顯著提高,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夯實。目前,軌道交通邁入網絡運營時代。1、2、3號線及5號線南段相繼建成,4號線實現「洞通」,2020年運營裡程已達到115公裡。城市路網密度不斷提高,「高快一體」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全市鐵路營運裡程800公裡,鐵路網密度699公裡/萬平方公裡,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米」字型鐵路網絡基本成形。全市公路總裡程2.1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482公裡,形成「一環六射」高速公路網,公路樞紐初步成型。
宜居,是一城之本。合肥的城市建設在不斷追求與自然和諧共生,逐「綠」而行。
南淝河國考斷面實現穩定達標,國控斷面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下降,南淝河幹支流141.3公裡河道清淤完成,「水清岸綠景美」逐步實現。城區建設、提標汙水處理廠13座,規模達245.5萬噸/日,較「十二五」末增加136萬噸/日。全面完成4919個雨汙混接點、620個老舊小區陽臺排水問題、705個洗車業排水問題整改。
此外,實施天鵝湖等夜景亮化、長江中路等精品道路提升、義倉巷等背街小街巷改造工程,多措並舉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刷新城市顏值。
城市公用保障「穩、安、強」
如果說城市變大、變美是城市建設的「面子」工程,作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城市發展目標的合肥,它的城市化道路基礎設施就是合肥的「裡子」。
「十三五」期間,我市年供水量、年供氣量、年供熱(汽)量穩步增長,「水、氣、熱」穩定供給。
新建、改建排水管網3741.95公裡,成功應對2020年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妥善處置多起局部積水、管湧等險情。同時,我市建成城市生命線等信息化監測預警平臺,成功預警並處置多起險情。維修瀝青路面53.4萬平方米,人行道35.9萬平方米,路燈約2.1萬餘盞,治理病害窨井3.6萬餘個,市民安全得到保障。
五年來,我市完成市政道路下各類地下管線、市政地下空間屬性信息普查,普查面積493平方公裡,涵蓋4.1萬公裡市政管線,89.2公裡地鐵隧道,47座地鐵站,4.3公裡人防坑道,36.4公裡地下管廊等,城市的「裡子」更加明朗。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國家試點項目58.32公裡,管線入廊146.53公裡,逐步解決「空中蜘蛛網」和「馬路拉鏈」問題,在2019年全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國考」中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