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十一五」
精耕「十二五」
奮進「十三五」
……
合肥大建設開啟了合肥的大城之路
並不斷逐「品質之城」而行
「十三五」是我市城鄉建設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合肥市緊緊圍繞「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定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從修路架橋到地鐵呼嘯、「米」字型高鐵路網的構築,城市內外路網的急速擴展,讓城市的版圖不斷延伸,輻射帶動力顯著增強……
「城長」中的合肥,從量的擴張,到不斷完善功能、涵養氣質,綜合承載力顯著提升,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
這一年,實在是太特殊
有太多讓我們難忘的瞬間
在這歲末之際
讓我們再來一起回顧
合肥市城鄉建設 十三五期間的成績
跟2020說再見
也共同展望2021的到來
0 1
關鍵詞:城鄉建設「大、快、美」
城市的發展
從長大開始
如今,合肥的城市建設已邁入大城時代
躋身新一線城市
「1331」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實施,城市空間拓展有序,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城市建成區面積由403平方公裡拓展到487平方公裡,市區常住人口由335萬增長到420萬,城鎮化率由70.4%提升至76.33%,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現代都市區空間格局基本形成,長豐、廬江、巢湖城市副中心功能加快完善,肥東、肥西進一步融入主城實現同城化發展。
五年來,合肥大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612億元,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相繼建成,「高快一體」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城市交通通達度顯著提高,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夯實。
《駛往幸福的春天》作者:黃鵬
軌道交通邁入網絡運營時代。1、2、3號線及5號線南段相繼建成,4號線實現「洞通」, 2020年運營裡程已達到115公裡。年底將實現「四線開通運營、九線開工建設」的蓬勃局面。
2020年12月26日,合肥地鐵5號線南段正式開通運營。
城市路網密度不斷提高。建成上海路、銅陵路高架北延、阜陽北路高架北延、裕溪路高架東延、郎溪路、方興大道等160公裡城市快速路,和平路、大眾路、習友路、興業大道等一批主次幹道路相繼通車, 城市道路長度達3029.07公裡,累計增長37.3%,城市建成區路網密度提升至5.95公裡/平方公裡,累計增長18.1%,「高快一體」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
合肥二環暢通北二環西段2020年6月9號全線通行
斷頭路、擁堵點治理成效顯著。打通懷寧路下穿天鵝湖隧道,渦陽路、廣德路等20個打通斷頭路項目已開工建設,組織開展「我為治堵獻一計」活動, 32處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堵點」有效改造,通行效率顯著提升。公共停車場、充電樁建設持續推進,建成公共停車泊位3.2萬餘個,充電樁5萬餘個。
懷寧路下穿天鵝湖隧道2020年5月1日正式通車
對外交通更加便捷。全市鐵路營運裡程800公裡,鐵路網密度699公裡/萬平方公裡,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米」字型鐵路網絡基本成形。 全市公路總裡程2.1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482公裡,形成「一環六射」高速公路網,國省幹線、農村公路快速加密,分別達到1823公裡、1.86萬公裡,公路樞紐初步成型。同時,以新橋機場為樞紐、省內支線機場為支撐、通航機場為補充的航空運輸網絡初展英姿。從內河航運到通江達海,內陸重要貨櫃中轉樞紐港和江淮航運中心逐步構建。
合肥城際快速通道。作者:張行知
宜居,是一城之本
合肥的城市建設
在不斷追求與自然和諧共生
逐「綠」而行
作為合肥的母親河,南淝河國考斷面實現穩定達標,國控斷面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均值同比2015年下降14%、73.26%、58%,南淝河幹支流141.3公裡河道清淤完成,「水清岸綠景美」逐步實現。此外,住建部認定的9處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其中蜀峰灣南湖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榮獲住建部「人居環境範例獎」。
合肥南淝河穿城而過,形成一道美麗的城市風景。蘇玲 攝
汙水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城區建設、提標汙水處理廠13座,規模達245.5萬噸/日,較「十二五」末增加136萬噸/日。全面完成4919個雨汙混接點、620個老舊小區陽臺排水問題、705個洗車業排水問題整改。
蔡田鋪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完成巢湖市柘皋鎮、廬江縣金牛鎮、肥西縣紫蓬鎮等6個鄉鎮和松王社區人居環境提升試點,全面提升道路、管線、照明、綠化、水環境等基礎設施水平,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松王社區人居環境提升工程
房屋拆遷讓城市不斷更新。完成房屋拆遷總量達8602.06萬平方米,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刷新城市顏值。
合鋼三廠生活區及周邊地塊改造項目抽籤交房
此外,實施 天鵝湖等夜景亮化、 長江中路等精品道路提升、 義倉巷等背街小街巷改造工程; 完成病害窨井整治36356個,切實從人民群眾關心的身邊事、腳下路著手,不斷提升城市建設的溫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位於明光路汽車站對面的螞蟻巷,將徽派建築元素融入小巷圍牆改造中,並打造成傳承家風的特色文化牆。
02
關鍵詞:城市公用保障「穩、安、強」
如果說城市變大變美
是城市建設的「面子」工程
作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作為城市發展目標的合肥
它的城市化道路
從未忘記「內外兼修」
讓城市不但有面子,更有裡子
讓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更有力
廬州公園。作者:夏幫旗
公用事業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完成三水廠遷建、北城LNG應急調峰氣源、環城高壓管線、濱湖區域能源項目等一批重點工程,「水、氣、熱」穩定供給,「十三五」期間,我市年供水量由4.62億立方米增長至6.15億立方米,年均增長7.4%;年供氣量由5.23億立方米增長至9.89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7.3%;年供熱(汽)量由396.63萬噸增長至465.79萬噸,年均增長4.1%。
城市排水防澇有力推進。新建、改建排水管網3741.95公裡,建立下穿橋等易積水點高清視頻監控攝像頭214個,最低點積水監測預警設備83個,雨量站點、河道水位監測30處。成功應對2020年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提前清疏雨水管網3000餘公裡,檢修泵站機電設備3300餘臺次,完成10處積澇點整治,籌備各類應急設備、巡查車輛1200餘臺,對建成區135座下穿橋以及330餘處低洼地段開展定人定崗值守,對南淝河大堤開展24小時巡堤查險和應急處置,妥善處置多起局部積水、管湧等險情。
市政養護常態開展。建成城市生命線等信息化監測預警平臺,成功預警並處置多起險情。開展道路探測、橋梁檢測,及時處置232處空洞、疏鬆隱患。做好冬季鏟雪除冰工作,保障群眾出行安全。維修瀝青路面53.4萬平方米,人行道35.9萬平方米,路燈約2.1萬餘盞,治理病害窨井3.6萬餘個。 合作化路、金寨路榮獲全國城鎮養護示範設施最高獎——「扁鵲杯」獎。
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安全有力保障。五年來,完成20162戶農村危房改造,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151戶。
摸清地下管網「家底」、綜合管廊國家試點居首。完成市政道路下各類地下管線、市政地下空間屬性信息普查,普查面積493平方公裡,涵蓋4.1萬公裡市政管線,89.2公裡地鐵隧道,47座地鐵站,4.3公裡人防坑道,36.4公裡地下管廊等,城市的「裡子」更加明朗。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國家試點項目58.32公裡,管線入廊146.53公裡,逐步解決「空中蜘蛛網」和「馬路拉鏈」問題, 在2019年全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國考」中位居首位。
03
關鍵詞:建築業發展「高、精、尖」
建築業,是城市建設的基石
推動建築業提檔升級
是實現精品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
2020年,合肥市預計完成產值4324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44.13%,全省首位度達51%,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15.5%(2019年),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達到21家(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三名),建築業已成為我市名符其實的「主導產業」。
精品工程不斷湧現。安徽名人館、安徽省城鄉規劃建設大廈、小倉房汙水處理廠二期、合肥市阜陽北路(東方大道-北外環高速)工程等 13個項目獲得「魯班獎」,合肥市阜陽北路高架快速路綜合建設工程、皖銀大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發實驗樓等 22個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 138個項目獲得黃山杯(省級優質工程)。
合肥市阜陽北路(東方大道-北外環高速)工程
建築科技走向尖端,綠色建築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頒布實施《合肥市綠色建築發展條例》,綠色建築竣工面積佔新建民用建築比例從25%增長到80%,165.46萬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築完成節能改造,年節電約2400萬千瓦時,32個項目獲得省級綠色建築示範項目稱號,示範面積303.6萬平方米。新開工建設項目裝配式建築面積佔比超過10%,獲批9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示範基地、31個省級裝配式建築示範基地,28個省級示範項目。
04
關鍵詞:建設行政管理「優、捷、親」
理念的轉變、體制機制的創新
管理方式的與時俱進
讓合肥的城市建設永葆活力
不斷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不斷提速提效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大力推進簡政放權, 市城鄉建設局行政審批項目由原來的18項精簡至10項。創新監管模式,出臺建築市場信用管理辦法,制定行業企業信用評價標準,新建信用評價雲平臺,完善行業信用評價標準體系, 開展3600餘家建設企業信用綜合評價,強化信用評價結果在招投標、行業監管、資金獎補等環節運用,營造公平開放有序健康的市場環境。 全面落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差異化管理制度、保證金保函制度,累計為企業減免保證金1321起、62857萬元。強化建築市場監管,立案調查156個案件,罰沒款2400餘萬元,清退各類違規「掛證」人員近3萬人,摸排涉黑線索115條。
深入推進審批制度改革,企業群眾辦事更為便捷。壓縮精簡審批事項,減放並轉調五措並舉, 將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由改革前的141項精簡至90項,精簡率超過三分之一。壓縮審批時限, 目前我市建設項目審批總用時縮短至80個工作日以內,其中工業項目審批用時40個工作日,較改革前平均200個工作日壓縮了60%以上。實施受理窗口、審批系統、辦事流程「三整合」,全省率先實行施工許可零表單,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打造親清政企關係,多措並舉服務建築業企業發展。定向包保服務重點企業,組建11個專班分組分片幫扶196家本地重點企業,解決企業各類生產經營、項目推進、資質升級等問題140餘個。搭建平臺幫扶承接工程,3次召開項企對接會,幫扶我市施工企業已籤約開發項目5個,合同金額8.6億元,已洽談後期意向達成的項目金額約10億元。組建資質升級企業「潛力庫」、「重點班」,幫扶500餘家建築業企業晉升總承包一、二級資質,提升本地企業開拓外地市場能力。銀企對接解決融資難題,三次召開銀企對接會,幫扶我市11家企業實現供應鏈融資貸款、債券融資、銀行承兌、履約擔保、投標保函等約5億元。 出臺《關於促進合肥市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從優化企業資質結構、營造規範有序市場環境等10個方面制定政策,著力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十四五」期間,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建設發展理念,統籌推進大建設,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實現南淝河水清岸綠景美,推深建築業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在「兩個堅持」「兩個更大」中展現更多城建作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