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永昌縣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2020-11-28 澎湃新聞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永昌縣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2020-11-26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十三五」期間,永昌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十三五」期間,永昌縣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3.65萬畝、修建高位蓄水池88座、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6.3萬畝。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48.46萬畝(其中:小麥33.42萬畝,玉米15.04萬畝)。耕地質量穩步提升,科學施肥水平明顯提升,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81萬畝,使用配方肥面積43.6萬畝,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25萬畝,綠色防控面積20萬畝以上。重點針對玉米、馬鈴薯、胡麻、蔬菜等主要種植基地進行了產地檢疫工作,共檢疫396630畝423253.06噸及調運檢疫植物及植物產品1402批次23453.08噸,為全縣農業安全生產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農機總動力達到82.93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作業率達到89.8%,農業耕種收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作業程度分別達到99%、84.88%、82.49%,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強化技術支撐,共舉辦各類培訓班85班次,現場培訓指導700多場(次),培訓指導農民10萬多人(次),發放農業科技資料12萬多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65人,切實為推進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智力支撐。

記者:吳鵬

來源:盛世永昌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永昌縣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我縣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我縣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增強 2020-12-02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人均增長5.08!這份綠色紅利你get到了嗎?
    「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讓我們一起聽海港區園林局副局長呂新哲講述我區園林綠化建設的發展。」時期海港區綠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發展新階段。,園林綠化管護水平不斷提升,開展網格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初步完成喬木綠地的全覆蓋,徹底解決了黃土露天的問題。
  • 合成橡膠:創新技術夯實基礎|砥礪「十三五」建言「十四五」
    合成橡膠:創新技術夯實基礎|砥礪「十三五」建言「十四五」 2020-12-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回看「十三五」期間氣象科技發展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④短短五年內,從新一代風雲氣象衛星到大型無人機再到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從「天擎」「天鏡」「天衡」「天衍」到不斷升級的數值預報體系再到氣候系統模式,「十三五」時期氣象部門在「厚積」的基礎上發力,鍛造出諸多「利器」,為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 常引金鳳凰 築巢梧桐樹——回眸「十三五」喜看平陽「五年之變」
    圖集引言:從2016年到2020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經濟新增長極多點開花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城鄉融合發展穩步推進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綠水青山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交通大發展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百姓生活越來越美好的五年。回眸「十三五」,看平陽重大項目逐個落地,招商引資成果豐碩,梧桐樹上鳳凰常棲。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十三五時期,甘肅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十三五」以來,甘肅省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抓好關鍵流域、區域環境整治,聚力打好碧水保衛戰。2016年至2019年,甘肅在全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考核中,連續取得良好、優秀等次,位於全國前列。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雲南交出五年答卷
    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經濟發展不斷提速、民生福祉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全面完成,為我省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組織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數位化水平大幅提升,鄉村信息服務更加完善,智慧綠色鄉村建設穩步推進,鄉村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網絡扶貧取得明顯成效。
  • 【回眸「十三五」 聚力再出發】旬邑交通運輸篇
    旬 XUN YI 邑 [ 回眸「十三五」] 五年 是一個刻度
  • 農業產業強鎮系列報導之一 戈壁灘上的「菜籃子」——永昌縣朱王堡...
    地處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永昌縣朱王堡鎮,緊抓我省大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契機,特別是藉助農業農村部、財政部
  • 戈壁灘上的「菜籃子」——永昌縣朱王堡鎮「農業產業強鎮」掃描
    戈壁灘上的「菜籃子」——永昌縣朱王堡鎮「農業產業強鎮」掃描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楊萬明永昌縣朱王堡鎮地處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邊緣。近年來,這裡緊抓我省大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契機,藉助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獎補資金的扶持,不僅將「高原夏菜」闖出了知名度,裝進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而且使昔日貧瘠的沙化土地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綠洲源」。
  •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喜看礦山生活新變化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喜看礦山生活新變化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11
  • 美麗慶雲邁大步——「十三五」慶雲城市建設發展回眸
    「這幾年慶雲的變化很大,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城市也越來越美。」郭吉海對記者讚嘆道。  近年來,慶雲的「氣質」越來越出眾,「顏值」也越來越高。慶雲是一個小縣,但身份特殊,是山東的北大門,也是德州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
  • 王立:搶抓發展機遇夯實發展基礎 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全媒體記者張兮)12月22日,市委書記王立調研臨空經濟區招商及項目建設工作時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精準把握鄂州在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中的定位,強化資源整合,創新空港型物流樞紐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模式,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的現代都市典範
  • 【直播】回眸「十三五」系列發布會第九場:科創點亮昆明
    1月13日,昆明市召開「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圍繞「科技創新專題」進行發布。為充分展示昆明市「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事業取得的成績,順利開啟我市科創事業新徵程,今天我們召開昆明市「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科技創新專題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我市「十三五」以來,堅持以科技創新推進經濟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 回看「十三五」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十三五」期間,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快速發展,在追求卓越中披荊斬棘。現有7顆衛星在軌運行,氣象衛星完成升級換代,確保了系列化發展、業務化運行,應用領域輻射近百個行業。
  • 潮湧奮楫千帆競——「十三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巴東答卷
    「鄂西門戶」巴東縣,作別「十三五」、迎接「十四五」,以「穩中求進」足音,蹚過改革深水、翻越貧困大山,見證實力躍升晉位、綠色底蘊篤厚的5年。回眸「十三五」,巴東扔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經濟總量穩居全州「前三甲」,發展質效「好」字當頭、「優」字增彩,城鄉畫卷頻頻點睛、生態底色持續擦亮、改革風潮激蕩風雷、民生故事節節精彩。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昆臺民族文化交流持續加強
    1月15日,昆明市舉行「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民族團結進步專題發布會,昆明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李為民介紹,近年來,昆明市臺聯深入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弘揚「同根文化」,持續深化「春融同心」統戰工作品牌,服務大統戰工作格局,臺聯工作不斷突出「側重點」、拉長「延伸鏈」、擴大臺聯「覆蓋面」,持續加強昆臺民族文化交流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徵程:轉換「新動能」經濟活力持續增強
    2021年1月2日《石景山新聞》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徵程:轉換「新動能」經濟活力持續增強2017年以來,石景山區按照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整體部署,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持續在深化疏解、強化整治、優化提升上下功夫,牢牢把握「舍」與「得」的關係,
  • 梅州銅箔和高端印製電路板產業基礎不斷夯實,龍頭企業聚集,科研...
    (吳騰江 攝)  ●本報記者 嚴海苑  通 訊 員 謝鋒輝  最近,梅州銅箔產業發展形勢喜人: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5000噸新能源動力電池用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開機試產,銅箔產能再上新臺階;嘉元科技在梅縣區白渡鎮投資建設的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順利推進,目前已進入廠房基礎建設階段;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8000噸高精度電子銅箔工程(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