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禮:「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2021-01-21 中國經濟網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十三五」成就巡禮

本報記者 龍躍梅

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大「明星」,正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慕名而來。

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曾預言,「若干年後,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會是意外。」

如今,這樣的預言逐漸變成現實。

「十三五」時期,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使得我國成為全世界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靶站、中子散射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跨越式進展,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陳和生說。

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學科應用大型研究平臺。該裝置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造,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為項目法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參建。

對中國散裂中子源來說,2018年8月23日是個難忘的日子。當天,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裝置整體設計先進,研製設備質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3臺譜儀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成散裂中子源,將會在哪些領域發揮出作用?記者得知,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

「中國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陳和生說。

提前一年半達到100千瓦設計指標

驗收通過,並沒有讓中國散裂中子源科研人員放慢腳步,而是有了更大的幹勁。

根據國際同類裝置的調試運行經驗,中國散裂中子源最初考慮在項目驗收之後3年內,即至2021年8月束流功率達到100千瓦設計指標。

但是,卯足勁的科研人員一心想著通過努力,把時間往前趕。

2018年9月,運行束流功率為20千瓦;2019年1月,提高到50千瓦;2019年10月,提高到80千瓦。

2020年春節假期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條件下,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加速器調束人員克服困難,於2月3日開始了最新一輪的束流調試工作。

2月28日,打靶束流功率達到100千瓦的設計指標,並開始100千瓦穩定供束運行,達到設計指標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

「沿途下蛋」產出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建起來了,還要用好。

中國散裂中子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產出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延偉介紹,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已完成的四輪運行中,註冊用戶超1500人,4臺譜儀共完成超200多項用戶課題,並且已在《科學》《自然·通訊》等期刊發表文章50多篇,為部分國家重大需求和產業界需求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散裂中子源不斷「沿途下蛋」。

今年8月,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成功研製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簡稱BNCT)實驗裝置。BNCT裝置是利用中國散裂中子源相關技術催生的首個產業化項目。該裝置的成功研製,為我國醫用BNCT治療裝置整機國產化和產業化奠定了技術基礎,將為我國腫瘤治療帶來技術性革新。

「這也充分證明,大科學裝置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外,其設計和建造將大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和技術革新。」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副經理傅世年說。

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在建設合作譜儀,並向國家申請二期建設,以更好地滿足國家發展戰略和國際前沿研究對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的迫切需求。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內容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id:ourcecn)

相關焦點

  •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十三五」時期,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使得我國成為全世界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靶站、中子散射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跨越式進展,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陳和生說。
  • 光學巡禮|了解奧林巴斯顯微鏡價格背後的秘密
    光學巡禮|了解奧林巴斯顯微鏡價格背後的秘密 2020年10月20日 10:4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微觀世界對人類來講充滿了無限的奧秘和想像,下面就帶大家進行一場微觀世界的探秘。
  • 徠卡顯微鏡下的材料微觀結構竟然美到令人窒息
    這就是用DVM6數碼徠卡顯微鏡拍下的美圖,絕對沒有P,真實再現微觀世界,只有超景深的徠卡顯微鏡才能讓掩藏在混凝土中的美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美!再看這張照片,藍寶石?翡翠?瑪瑙?是珠寶家族聚會嗎?滿眼的珠光寶氣。可是你絕沒想到,這是觀察礦石成分及表面形貌。用肉眼看,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 三維石墨烯材料的製備及微觀結構
    三維石墨烯材料的製備及微觀結構然而,目前幾乎所有高彈性材料的彈性及力學性能都會受到溫度影響,無法在外太空等深低溫環境下保持材料的優良性能。   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團隊聯合美國萊斯大學研獲了一種新型三維石墨烯材料,該材料可在4K(約-269℃)深低溫到1273K(約1000℃)高溫區間保持良好的穩定性和高彈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
  • 2010年材料的微觀結構-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基礎輔導
    建築材料的性質與其結構、構造有著密切關係。也可以說材料的結構、構造是決定建築材料性質的極其重要因素。因此,要掌握建築材料性質,合理使用材料並能解決某些工程問題的話,就需要具備材料結構、構造的有關知識。
  • 小米有品上架星特朗顯微鏡,放大120倍:原來微觀世界如此美麗
    明察秋毫被用作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事物,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藉助於各類專業光學設備,對微觀世界和微觀事物也有了深刻的認知。日前,小米旗下有品商城推出了一款可攜式的秀珍顯微鏡,它體積小巧、操作方便,最高可放大120倍,能夠讓你看清那些平時無法辨識的細微之物,也能激發孩子們對科學世界的探索熱情這款顯微鏡,出自於光學名企--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的Celestron公司,天文愛好者們熱衷的星特朗EQ和DX系列天文望遠鏡,同樣出自於這家企業。
  • 東京大學採用磁性材料研發電子顯微鏡 實現原子解析度成像
    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看清的小於0.2um的細微結構,這些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或超微結構。要想看清這些結構,就必須選擇波長更短的光源,以提高顯微鏡的解析度。日前,東京大學研究小組採用磁性材料研發電子顯微鏡,新設計的磁性物鏡,終於實現了對材料的亞空間解析度直接原子解析度成像,在試樣位置處殘餘磁場小於0.2mT!該新型電子顯微鏡,有望促進納米技術的研究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顯微鏡以顯微原理進行分類可分為偏光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和數碼顯微鏡。
  • 看清0.2um細微結構!進口透射電子顯微鏡,報關清關流程
    透射電子顯微鏡這類精密儀器怎麼進口?高精密儀器的進口流程又有哪些,二手精密儀器設備進口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紫騰帶大家來看下吧。透射電子顯微鏡是利用高能電子束,充當照明光源而進行放大成像的大型顯微分析設備。
  • 央視《新聞聯播》「十三五」成就巡禮專題報導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供圖 人民網成都10月25日電 「十三五」規劃首次將「健康中國」寫進國家的五年規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5年來,人民健康狀況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續改善。
  • 散裂中子源:窺探物質結構的「超級顯微鏡」 | 走近大科學工程
    黃明欣團隊成為CSNS通用粉末衍射儀的首位香港用戶,藉此,他們獲得了高強鋼在不同組織結構及不同變形條件下的重要微觀參數信息。在此前的實驗中,他曾向日本散裂中子源申請機時,設計好實驗步驟,然後把材料寄到日本。「他們做好實驗之後,把數據傳給我們。」現在,近在咫尺的東莞有了CSNS,這對黃明欣太方便了。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顛覆性技術製備新材料  為原子製造提供支撐  將不同物質分解成原子再聚合成團簇,就能形成新的物質和材料。南京大學王廣厚院士團隊的成果「原子團簇宏觀量製造裝置」此次入選。該裝置可製備上萬種新材料,建設團簇新物質資料庫,可為團簇走向原子製造、建設原子製造科學裝置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 光之巡禮 點亮夢想:奧林巴斯2020光學科技巡禮與你「雲端」相見
    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到光學科技的魅力,奧林巴斯已經連續舉辦了6年光學巡禮活動,今年的活動也將7月正式舉辦。為了能夠讓參與者在娛樂中學習知識,寓教於樂,寓玩於學,奧林巴斯將今年的活動主題定為「學玩夏令營」,通過展示光學科技產品及豐富多彩的光學實驗及互動活動,將光學科技為生活帶來的改變展示在人們眼前。與往年不同的是,因受疫情影響,「光學巡禮學玩夏令營」由線下轉為線上舉辦,開啟雲端探索之旅。
  • 「千年之變 貴州建築業「十三五」成就巡禮」貴州建工集團六公司...
    貴州建築業轉型升級步履鏗鏘「十三五」期間,我省建築業從頂層設計到落地生根,全面部署、積極探索行業的轉型升級之路,並取得卓越成績。一批工藝、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綠色、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建築施工企業成長壯大;一系列高端產品研發獲得突破,為「大國重器」提供有力支撐;在管理、質量、新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 西安科學家讓電子顯微鏡能看清有機分子
    「通俗地講,就是在以前用電子顯微鏡看清金屬表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可能看清有機分子國際著名科技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日前刊發了西安科技大學鄭斌博士參與的研究成果論文「高分辨透射電鏡揭露金屬有機骨架材料的表面及界面結構」。在13位作者中,鄭斌博士排名第3,為唯一的國內人員,西安科技大學為唯一的國內單位。
  • 這個「超級顯微鏡」能窺探微觀世界奧秘
    原標題:這個「超級顯微鏡」能窺探微觀世界奧秘 距離綿陽老城區數公裡的石板埡,坐落著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院子。這裡,正是我國現有建成時間最早、運行最穩定、應用成效最顯著的大型科研設施——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即「九院二所」,以下簡稱「二所」)研發建設的中國綿陽研究堆及其中子散射科學平臺所在地。
  • 美測定超級離子傳導性材料晶體結構
    該新成果是由兩種晶體組合的、能夠在接近室溫條件下極大提高離子電導性的超級晶格材料,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材料科學和技術部門研究人員瑪麗亞·瓦瑞拉和史蒂芬·潘尼庫克完成了對這種新材料的結構特性測定。   通常,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需要有能讓氧離子從陰極運動到陽極離子的傳導材料(或固體電解質)。然而,離子比電子大得多,目前還沒有原子級間隙足夠大的、能讓離子順利傳導的材料。
  • 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
    (一)顯微鏡的結構1、機械部分:鏡座、鏡臂、載物臺、壓片夾、物鏡轉換器、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2、光學部分:目鏡、物鏡
  • 口袋裝120倍顯微鏡,讓孩子扔掉手機,變身列文虎克探索微觀世界
    列文虎克是第一個發明顯微鏡的科學家啊!他非常喜歡研究透鏡,在他那個時代親自磨製了550多個透鏡,並製造了400種以上的顯微鏡,而且還研製出了把物體放大300倍的顯微鏡。他是第一個發明顯微鏡的人,為顯微鏡的發展和生物學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 「數」說西安崑崙數位化轉型之道【十三五成果巡禮<7>】
    「數」說西安崑崙數位化轉型之道【十三五成果巡禮<7>】 2021-01-1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尋常晶粒取向隨機的多晶材料、也不同於無晶界的單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馬賽克晶體熱電材料,從而實現了類似玻璃材料的極低熱導率和晶體材料的優異電輸運性能,其熱電優值遠高於普通多晶材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