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尋常晶粒取向隨機的多晶材料、也不同於無晶界的單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馬賽克晶體熱電材料,從而實現了類似玻璃材料的極低熱導率和晶體材料的優異電輸運性能,其熱電優值遠高於普通多晶材料體系。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先進材料》。
除太陽能和風能等綠色能源外,自然界和人類活動中還存在著能量巨大的耗散餘廢熱未被有效回收利用。基於熱電轉換材料的新型清潔能源技術可將這些低品質的熱能回收轉換成有用的電能,具有零排放、安全可靠和使用溫度範圍廣等顯著優點。
具有馬賽克晶體微觀結構的材料具有極其優異的熱電性能。傳統馬賽克晶體的製備一般採用閃冷法,即將材料加熱至高溫,採用超快冷卻迫使結構中的缺陷無法擴散至材料表面。然而,熱電材料的熱導率一般很小,無法獲得足夠快的冷卻速度,因而具有馬賽克晶體微觀結構的熱電材料的研究一直是個空白。
上海矽酸鹽所史迅、許鍅鍅、陳立東等研究發現,在Cu2S1-xTex固溶體中,利用S和Te兩種陰離子原子質量和原子半徑的巨大失配,可以在塊體熱電材料中實現馬賽克晶體微觀結構,並得到了非常反常的完全固溶體化合物。Cu2S1-xTex固溶化合物室溫為單相材料,具有高對稱性的六方晶體結構。經歷973K高溫後,馬賽克晶體結構的特徵依然保留,比其他材料體系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力。(記者黃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