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材料向含量更豐富、毒性和成本更低的熱電技術領域邁近了一步

2021-01-09 測試狗科研服務

【背景介紹】

如今,利用熱電技術可以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可逆轉換,為通過收集廢熱發電或固態冷卻進行製冷提供了一條環境友好的途徑。其中,熱電技術的轉換效率主要由熱電材料的性質所決定。然而,目前許多高性能的熱電材料是由昂貴或有毒的材料製成的。對於給定的熱電材料,熱電技術的轉換效率主要由品質因數(ZT)所決定。雖然利用頻帶收斂、頻帶平坦化或狀態密度(DOS)失真來可以優化功率因數,通過引入納米結構或全尺度分層體系結構可以降低熱導率,上述兩者都可以改善ZT,但是這些方法都存在成本高或者未解決本質問題。因此,開發出高性能且低成本的熱電材料將非常有助於推廣熱電技術的應用領域。

【成果簡介】

今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趙立東教授(通訊作者)團隊報導了一種低成本、高性能的三組分熱電材料—SnS0.91Se0.09。通過研究空穴摻雜的硫化錫(SnS)晶體中三個獨立能帶在不同溫度下的相互作用,得出了三個能帶對溫度的依賴性規律。並且利用該規律,作者同時實現了有效質量(m*)和載流子遷移率(μ)之間的協同優化,並且通過摻雜硒(Se)使熱電性能進一步增強。研究發現,該熱電材料在300 K時功率因子由30 mW cm-1 K-2(SnS)提高到53 mW cm-1 K-2(SnS0.91Se0.09),同時向SnS中摻雜Se導致材料的熱導率下降。在SnS0.91Se0.09晶體中,在873 K時獲得最高的品質因數(ZTmax)為1.6,在300-873 K時獲得平均ZT(ZTave)為1.25。該工作不僅為優化熱電性能提供了新途徑,而且使以高性能SnS晶體為代表的熱電材料向低成本且含量豐富的環保熱電邁出重要一步。研究成果以題目為「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low-cost SnS0.91Se0.09 crystals」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

【圖文速遞】

圖一、SnS1-xSex晶體的電傳輸性質與溫度的關係

圖二、理論模擬與溫度相關的電子能帶結構與電傳輸性質

圖三、ARPES觀察到的布裡淵帶和能帶結構

圖四、熱導率隨溫度和聲子能帶結構的變化

圖五、高性能SnS0.91Se0.09晶體的原子尺度結構

圖六、不同材料的ZT值、地球豐度和預計的發電效率

【研究小結】

總之,熱電材料將熱量轉換為電能對於熱量收集或冷卻應用極具吸引力。作者通過研究發現主要由Sn和S組成的材料可以進行優化以具有相對良好的熱電性能。將約10%的Se摻雜到SnS中,接著通過調控電子能帶來調節這些性能。對比目前使用的碲化物材料,該材料向含量更豐富、毒性更低和成本更低的熱電技術領域邁進了一步。

文獻連結: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low-cost SnS0.91Se0.09 crystals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x5123)

相關焦點

  • 中國團隊將SnSe單晶的優異熱電性能更推進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論文的作者和單位全部來自中國,表明中國學者在熱電領域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通過一系列實驗測試和理論計算,研究團隊闡明了n-型SnSe三維電子輸運的機理,其中面外電子軌道的重疊和連續相變導致的導帶優化是兩大關鍵因素。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的測試結果也得到第三方機構獨立驗證。
  • 熱電薄膜材料產業化前景廣闊
    熱電材料是一種能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具有綠色環保的優點,熱電材料在很多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能源危機趨於嚴重的今天,進行新型熱電材料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熱電材料薄膜不僅能夠通過低維結構調控其熱電特性,且能與目前的微半導體器件工藝兼容,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通常而言,熱電材料的應用主要通過熱電器件來實現。
  • 當熱電材料遇上3D列印--新型非晶熱電材料橫空出世
    而後的100年,由於一般材料的熱電效率低,不能引起科學家廣泛的興趣,熱電現象這個領域幾乎停滯不前。一直到1954年年, Goldsmid和道格拉斯用有較高電熱效應的半導體材料,將其研發的熱電致冷器成功的冷卻至 0°C以下,才因此引起全球性的研發熱潮。 1977年年美國旅行家無人太空船升空,其中部份電能便是利用放射性熱電產生器 (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產生,這為熱電現象之應用寫下光明的前景.
  • 新型材料面世有望推動熱電產業化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葛玲玲 李玉勝 記者張曄)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唐國棟副教授課題組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硒化錫—硒化鉛相分離塊體,具有製備工藝更簡單,機械性能更穩定,生產成本更低,便於規模化生產應用,熱電優值(ZT值)高等優點。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協會期刊》上。
  • 我國該如何讓熱電材料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10月12日,在第十二屆中國熱電材料及應用學術會議上,來自國外近600多位從事熱電學理論、材料與應用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行業重點骨幹企業負責人集聚江蘇省溧陽市,共同圍繞熱電輸運理論與新物理機制、高性能熱電材料及其製備與表徵、宏觀熱電器件及系統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等6個方面的前沿與熱點,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並分享和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展望我國熱電事業未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 綜述:環境友好的高性能低成本Mg2Si基熱電材料
    近年來,隨著化石能源儲量的逐漸減少以及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環境、氣候等問題日趨嚴重,發展新型可再生能源以及開發新能源技術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以熱電材料為核心的熱電轉換技術能夠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在轉換過程中無噪音和有害物質的排放,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清潔、環保的新能源技術。
  • 大幅提高熱電轉換效率!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相關成果以《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線發表。這是何佳清團隊繼今年1月發表「基於低成本PbS基熱電材料實現高效廢熱發電」的研究工作後,再次在該期刊上發表最新成果。&nbsp&nbsp&nbsp&nbsp目前,能源利用體系中超過60%的能量以廢熱的形式排放到環境中,其中50%以上的廢熱屬於難以回收利用的低溫(<600K)、低品質廢熱。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南都訊 記者朱倩 通訊員黃綺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 「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線發表
  • 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新翹楚
    更令化學家驚奇的是,在一些有機分子中,電子能夠在多個原子間自由「奔跑」,帶有這類π鍵的分子被稱為π-共軛分子。如今,這類分子已成為化學研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如何高效設計和合成π-共軛分子、如何精準調控其組裝結構和電子行為,則是這一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基礎科學問題。
  • 新型熱電材料展示出巨大的IoT應用潛力
    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塞貝克(Seebeck)效應是指由於材料兩側之間的溫度差異而引起電壓差的現象。PN結是熱電器件(TEG)的基本組件,它由P型和N型的單一結構熱電材料組成,這種單一結構是通過向矽中摻雜硼(P)和磷(N)等雜質而實現,多個PN結再電氣串聯。
  • 北航再發今日Science:高性能熱電材料走向廉價與環保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美東時間9月26日,北京時間9月27日,Science在線發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日本國立先進工業技術研究院
  •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比玻璃更絕熱的新材料用於熱電...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比玻璃更絕熱的新材料用於熱電能源轉換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10-09  瀏覽: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綜述總結了熱電研究領域裡的最新研究熱點,包括數據科學輔助分析,低維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自旋熱電效應,高熵熱電合金,離子熱電,機械性能強化機制,先進熱電性能分析測試手段,基於無機以及無機/有機複合熱電材料的柔性器件設計,器件服役穩定性及評價方法,以及熱電發電及製冷的最新應用。
  • 有機半導體熱電材料性能指數翻倍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5月5日報導,熱電材料是一種能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目前的有機半導體熱電材料的熱電轉化效率一般比較低。
  • 【科技日報】我國研發出具有超低熱導率的熱電材料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張永勝研究員課題組,在熱電材料低熱導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的《物理評論B》上。  熱電材料可以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相互轉化,其轉換效率可以用無量綱的ZT值來衡量,ZT值越大,熱電轉換效率越高。
  • 先進光伏材料及熱電材料國內外科研、產業發展分析報告
    成熟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可以替代現有的晶矽太陽能電池,而其特有的柔性更拓寬了電池的應用領域。具體應用領域及市場數據詳見原文。國外研究進展隨著技術日益成熟和工藝日趨完善,商業化生產和技術的不斷革新交替進行是國外對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市場推進的主流方式。
  • 王世宏:我國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是大勢所趨
    2、天然氣熱電聯產有助於解決空氣汙染問題我國對燃煤發電機組的排放要求越來越嚴格,但由於需投入大量資金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生產運營成本增高。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後,僅是改善了煤電機組的常規大氣汙染物的排放,脫硫廢水及報廢后的脫硝催化劑等固廢的處置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 湖南大學製備出最新熱電材料:體溫發電或成現實
    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暉輝首次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1T相二維二硫化鉬柔性熱電材料,能夠利用體溫等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熱來發電,人體「永動機」或成現實。  熱電材料,就是利用材料兩面的溫差來發電,如環境溫度和人體溫度之間有差異,就能產生電。黃暉輝介紹,早期研究的熱電材料通常又硬又脆,限制了其應用範圍,而且還要用到昂貴且帶有一定毒性的半導體材料——碲化鉍。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科學:冷中子用於追求更好的熱電材料
    因為向熱電施加電流會使帶電粒子從材料的熱側擴散到冷側,所以它們廣泛用於冷卻應用以將熱量從系統中吸出,例如在熱泵,光纖設備和汽車中座椅並控制電池組的溫度。該過程也是可逆的,並且可以有效地回收「廢熱」以從諸如車輛尾管的熱表面產生有用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