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比玻璃更絕熱的新材料用於熱電...

2021-01-13 同濟大學新聞網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比玻璃更絕熱的新材料用於熱電能源轉換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10-09  瀏覽:

      熱電能源轉換材料通過熱流直接驅動電荷定向移動實現熱能發電,是清潔能源技術的典型代表。為有效維持電荷定向遷移的驅動力,熱電材料應具有低熱導率即良好的絕熱性能、以及良好的導電能力,因此熱電材料多為半導體材料。晶胞結構複雜性及化學鍵強弱是評估材料晶格熱導率(原子振動引起的熱導率)的經驗性手段。
      材料學院裴豔中教授課題組利用元胞中原子數目衡量材料晶體結構的複雜度、利用聲音傳播速度表徵材料的化學鍵強,從而得出聲學波截止頻率是開發具有特定晶格熱導率材料的定量指導依據。據此,該研究團隊著重研究新型半導體熱電材料Ag9GaSe6,利用其複雜晶體結構及Ag離子的高遷移特性,在該材料中實現了極低的聲學波截止頻率(僅為0.5THz)。該聲學波截止頻率為目前已知半導體材料中最低值之一;所獲得的材料晶格熱導率僅為0.15 W/m-K,與木頭相當、約是玻璃的1/5,是已知緻密固體材料中最低值之一、僅為空氣熱導率的三倍。作為一類新型熱電材料,Ag9GaSe6憑藉其極低的晶格熱導率在800 K時熱電優質高達1.5,媲美於現有高性能熱電材料。

      本研究提出聲學支截止頻率設計材料晶格熱導率的觀點,不僅可以實現快速評估材料晶格熱導率,而且為新型熱電材料、保溫材料及高熱導率材料等熱功能材料的研究和設計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該研究工作以「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Ag9GaSe6 enabled by low cut-off frequency of acoustic phonons」為標題在能源領域新雜誌《Joule》上在線發表。該期刊是權威學術出版社Cell最新發行的關於能源研究的姐妹刊物。
      原文連結: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Ag9GaSe6 enabled by low cut-off frequency of acoustic phonons.http://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17)30079-X.
      更多該課題組研究進展可見:http://web.tongji.edu.cn/~yanzhongpei/publications.html

相關焦點

  •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最高效熱電材料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最高效熱電材料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13  瀏覽:
  • 裴豔中教授課題組熱電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熱電能源轉換技術利用溫差驅動電子定向遷移,實現熱能與電能的直接轉換,是清潔能源技術的典型代表。然而,要獲得與現有熱機相當的轉換效率,材料的平均熱電優值(zT)需達3.0左右,現有研究zT峰值可達2.0左右。因此,提高材料熱電性能是提升轉換效率並推進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裴豔中教授2012年加盟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高性能熱電材料研究與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陳志剛/鄒進教授Joule: Rashba效應用於提升GeTe基材料的熱電性能
    為了使熱電器件更經濟更效率,我們應該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即熱電優值(zT, zT = S2σT/κ),其中,σ是電導率,S是塞貝克係數,κ是熱導率(包括聲子熱導率κl和電子κe熱導率)。理論的創新促進熱電材料發展。例如,在許多熱電材料系統中,共振能級,能帶收斂,液狀離子,熵工程,非諧性,和調製摻雜的策略都提高了熱電優值。儘管熱電理論取得了進步,但熱電優值的增強似乎已達到平穩狀態。
  • 我校博士生林思琪、李娟榮獲2018年度國際熱電學會學術榮譽
    作為國際熱電能源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領域的頂級會議,國際熱電學會(International Thermoelectric Society, ITS)定期每年在會議上獎勵對熱電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學者及學生。
  • 歐洲團隊從原子層面揭示金屬玻璃形成過程,或有助新材料創建
    科技日報柏林4月27日電 近日,一個歐洲研究團隊利用歐洲同步加速器的X射線研究了金屬玻璃的形成過程,從微觀角度揭示了合金從液體到固體的「玻璃化轉變」過程。這一認識上的飛躍將給世界金屬玻璃及其他玻璃材料研究帶來重要影響。金屬玻璃(又稱非晶合金)是在快速(例如不到1秒)冷卻時不結晶的合金。
  • ...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
  • 航院陳常青課題組發文揭示可控局域化變形靜態孤立子
    航院陳常青課題組發文揭示可控局域化變形靜態孤立子清華新聞網12月9日電 12月6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陳常青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題目為「力學超材料中可編程靜態拓撲孤立子」(Programmable and robust static topological solitons in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6月16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長文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與德國科隆大學分子醫學中心Jay Gopalakrishnan博士課題組的合作論文《CPAP-微管蛋白互作在中心粒
  • Joule高被引文章大匯總:綜述、電池、電催化、超級電容器
    期刊網址為:https://www.cell.com/joule/home.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課題組通過多步模板法將超薄SnS2納米片限制在碳納米管(SnS2@CNT),碳納米籠(SnS2@CNB)和中空碳納米球(SnS2@CNSs)中。得益於其獨特的結構優勢,這些SnS2碳納米雜化材料具有高比容量,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和出色的倍率性能。
  •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iochemistry of a
  • ...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
    清華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22日電 1月17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研究員陳立功課題組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3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作為一種新型脂肪細胞兒茶酚胺類物質運載途徑並介導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
  • 團簇超原子用於新材料基因研究獲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財政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實驗室研究員駱智訓課題組研製出多套團簇科學儀器裝置,在金屬團簇與超原子的高效製備及反應性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圖1)。團簇超原子作為一類具有固定幾何結構和電子結構的類比於原子的團簇(Acc. Chem. Res.
  • 中國團隊將SnSe單晶的優異熱電性能更推進一步
    打開APP 中國團隊將SnSe單晶的優異熱電性能更推進一步 李倩 發表於 2018-05-19 10:51:29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論文的作者和單位全部來自中國,表明中國學者在熱電領域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通過一系列實驗測試和理論計算,研究團隊闡明了n-型SnSe三維電子輸運的機理,其中面外電子軌道的重疊和連續相變導致的導帶優化是兩大關鍵因素。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的測試結果也得到第三方機構獨立驗證。
  • 科學:冷中子用於追求更好的熱電材料
    因為向熱電施加電流會使帶電粒子從材料的熱側擴散到冷側,所以它們廣泛用於冷卻應用以將熱量從系統中吸出,例如在熱泵,光纖設備和汽車中座椅並控制電池組的溫度。該過程也是可逆的,並且可以有效地回收「廢熱」以從諸如車輛尾管的熱表面產生有用的電力。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馬傑課題組在運用中子散射研究熱電材料...
    聯合德國馬普所付晨光博士(共同通訊作者)、上海大學楊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和浙江大學朱鐵軍教授等合作者,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Establishing the carrier scattering phase diagram for ZrNiSn-based half-Heusler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載流子濃度對熱電效應的調控
  • 當熱電材料遇上3D列印--新型非晶熱電材料橫空出世
    這個現象即是熱電偶測量溫度梯度及熱電產生器之工作原理。12年後,珀爾帖則發現若於由兩種不同金屬接合成的線路上通電流,其中一接點會放熱而另一接點則會吸熱。而這個現象即是熱電致冷器之工作原理。於1851年,物理學家湯姆森建立了熱電現象的理論基礎;他推導出塞貝克係數(SAB)及珀耳帖係數(ΠAB)之間的關係 (ΠAB= TAB)並預測第三種熱電現象的存在-湯姆森效果,而後他由實驗證明其存在。
  • 2020年《Joule》封面大鑑賞!你不該詳讀嗎?
    南開大學陳軍、嚴振華等表明,可以利用自然界藍圖製作用於滲透能量生產的堅固離子選擇膜芳香族聚醯胺納米纖維和氮化硼納米片的軟骨啟發性複合膜揭示了曾被認為不可能的高強度、韌性、化學彈性、快速的離子傳輸和結構通用性的組合。這些膜使得高效滲透能收集具有前所未有的壽命和效率成為可能。封面以相互隔斷的大海、陸地、河流為主體,而三部分的交點便是具有高效滲透能的離子選擇膜,可以選擇性透過海水到河流中。圖面巧妙地進行了微觀宏觀的結合,整體生動炫酷!
  • 化學所等在團簇超原子用於新材料基因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財政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實驗室研究員駱智訓課題組研製出多套團簇科學儀器裝置,在金屬團簇與超原子的高效製備及反應性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圖1)。團簇超原子作為一類具有固定幾何結構和電子結構的類比於原子的團簇(Acc. Chem. Res. 2014,47,2931-2940),可通過金屬團簇精準化學反應(Chem.
  • ...課題組在運用中子散射研究熱電材料載流子散射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聯合德國馬普所付晨光博士(共同通訊作者)、上海大學楊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和浙江大學朱鐵軍教授等合作者,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Establishing the carrier scattering phase diagram for ZrNiSn-based half-Heusler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載流子濃度對熱電效應的調控
  • Joule:辣椒素給太陽能電池「提味」
    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中國和瑞典的科學家發現,一小撮辣椒素(一種使辣椒具有辛辣味的化合物)可能是更穩定、更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秘密成分。此外,他們還在含有辣椒化合物的太陽能電池中觀察到更小的洩漏電流,表明該化合物成功抑制了非輻射複合。研究發現,器件性能的提高還來自於辣椒素完全改變了鈣鈦礦半導體表面區域的電子結構從原先p型轉變到n型,自發形成了p-n同質結,在電子缺陷-「空穴」主導的p型半導體層和電子主導的n型半導體層之間形成緩衝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