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院陳常青課題組發文揭示可控局域化變形靜態孤立子

2021-01-08 清華大學新聞網
航院陳常青課題組發文揭示可控局域化變形靜態孤立子

清華新聞網12月9日電 12月6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陳常青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題目為「力學超材料中可編程靜態拓撲孤立子」(Programmable and robust static topological solitons in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的研究論文,利用力學超材料實現編程有序局域化變形的靜態周期孤立子。

孤立子作為一種具有特殊穩定性的時/空局域態,具有可靠傳遞信息和能量的潛力,普遍存在於非線性科學領域。局域化變形是材料和結構破壞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又因缺陷敏感,使得其位置和尺度隨機而難以預測和調控。開發可編程的拓撲結構來控制孤立子,進而實現局域變形可控,克服缺陷敏感的缺點,不僅有助於材料和結構應用,也有助於光子/聲子整流,以及軟體機器人和功能器件的設計。

該工作構建了一類多穩態力學超材料,在準靜態均勻壓縮載荷作用下,實現了有序局域變形,其本質是具有缺陷不敏感的靜態拓撲孤立子。這一發現突破了固體中局域變形的位置、尺度通常隨機而難以準確預測的傳統認知。 

圖1.準靜態均勻壓縮載荷作用下力學超材料激發出的有序局域變形靜態孤立子的實驗和數值模擬結果。

 

圖2.力學超材料的一維雙穩態模型和周期孤立子解,結果證實實驗觀察到的有序局域變形具有明顯的靜態孤立子特性。

該研究進一步指出,有序局域變形的實現,並不依賴於特定的幾何構型,其根源是外界載荷作用下元胞原位勢與元胞間強耦合能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化。這為採用力學超材料激發靜態孤立子,實現缺陷不敏感、有序可控局域變形提供了一個機理性框架。

圖3.可控有序局域變形的靜態周期孤立子機理示意圖:(a)元胞等效原位勢能隨壓縮應變演化示意圖;(b)多穩態系統結構相變機制與靜態周期孤立子框架示意圖;(c-d) 基於靜態孤立子框架編程有序局域變形。

清華大學航院陳常青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微納米力學中心博士生張亞飛為本文的第一作者。合作者還包括航院李博副教授,鄭泉水教授以及華盛頓大學Guy M. Genin教授。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論文連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3546-y

供稿:航   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呂   婷

相關焦點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6月16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長文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與德國科隆大學分子醫學中心Jay Gopalakrishnan博士課題組的合作論文《CPAP-微管蛋白互作在中心粒
  • ...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
    清華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22日電 1月17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研究員陳立功課題組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3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作為一種新型脂肪細胞兒茶酚胺類物質運載途徑並介導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
  • 清華航院張一慧課題組在三維仿生軟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航院張一慧課題組在三維仿生軟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5日電 3月4日,清華大學航院張一慧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了題為《基於理性仿生設計的軟質三維網狀材料》(Soft 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 Materials
  •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比玻璃更絕熱的新材料用於熱電...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比玻璃更絕熱的新材料用於熱電能源轉換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10-09  瀏覽:
  •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最高效熱電材料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最高效熱電材料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13  瀏覽:
  • ...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
  • 超導量子計算進展:多體局域化遷移率邊界的量子模擬
    2019年,谷歌量子計算團隊發文宣稱已經達到量子優越性(又稱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引起公眾普遍的關注,這種進展可以被歸入「多則異也」的一種內涵,即由於比特數的增加,其完成的計算能力不再被經典計算機所取代。有的量子多體物理問題由於計算規模的限制而不能解決,而多粒子的行為並不能由少粒子性質簡單推廣,如果這種問題在量子比特數增加的情況下有望解決,可為「多則異也」提供新的闡釋。
  • 超導量子計算進展:多體局域化遷移率邊界的量子模擬
    2019年,谷歌量子計算團隊發文宣稱已經達到量子優越性(又稱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引起公眾普遍的關注,這種進展可以被歸入「多則異也」的一種內涵,即由於比特數的增加,其完成的計算能力不再被經典計算機所取代。有的量子多體物理問題由於計算規模的限制而不能解決,而多粒子的行為並不能由少粒子性質簡單推廣,如果這種問題在量子比特數增加的情況下有望解決,可為「多則異也」提供新的闡釋。
  •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iochemistry of a
  •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腺苷酸環化酶相關蛋白1介導的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機制」(Mechanism of CAP1-mediated Apical Actin Polymerization
  • 方方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文:有重要進展
    2019年8月5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線刊發了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
  •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3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果蠅機械力感受器中NompC的超微結構」(Ultra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NompC in the Mechanoreceptive Organelle
  • 謝曉非課題組在PNAS上發文揭示利他行為緩解生理性疼痛
    2019年12月30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線刊發了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謝曉非教授課題組的論文「Altruistic Behaviors Relieve Physical Pain」。
  •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輸運機理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6月7日,清華大學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所魏煒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文章《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膜夾層間的輸運》(Transport of a graphene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分化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題為《自身免疫病相關IgG1變異體調控B細胞活化及分化》的研究論文,報導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
  • 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學院召開
    9月26日至27日,第一屆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學院學術交流中心召開,全國16所高校孤立子研究領域的近30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研討會後,與會專家成立了湖北省孤立子學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武漢東湖學院科協,並確定了第二屆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協承辦。武漢東湖學院校長王恕立表示,本次會議的召開是助推孤立子學術領域多出成果的有力舉措,對於濃厚學校科研學術氛圍,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科技創新熱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許超課題組與合作者在《eLife》發文揭示SETD3蛋白作為β-actin...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超教授課題組與波蘭華沙大學Jakub Drozak實驗室合作,解析了SETD3與β-actin多肽的高分辨複合物晶體結構,並結合酶活實驗揭示了肌動蛋白(Actin)第73位組氨酸(His73)的N3位甲基化的作用機制,相關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TD3-mediated histidine methylation
  • 北大生科院吳虹課題組《自然·通訊》發表文章
    2020年4月2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虹課題組的研究論文:TRIM21 and PHLDA3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PI3K/AKT Pathway
  • 【中國青年報】《自然》發文:科學家首次實現非晶材料加工硬化
    【中國青年報】《自然》發文:科學家首次實現非晶材料加工硬化 2020-04-09 中國青年報 邱晨輝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