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熱電材料展示出巨大的IoT應用潛力

2020-11-22 電子工程專輯

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種新型材料,相比之前的熱電材料,它能更好地將熱量轉化為電能。這一發現可能為物聯網帶來巨大的福音。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基於電池的解決方案正變得越來越高效且越來越小型化。但是,對於一些還無法充分提高其電池電量的應用,例如物聯網中旨在實現零能耗的傳感器,仍將依賴能量收集技術。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能量收集是指從環境或系統本身收集能量,來為電子設備供電。對能量收集的關注刺激了互補技術的發展,比如超低功耗(皮瓦)微電子器件和超級電容器。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此時,可以將熱能轉換為電能的熱電材料開始發揮作用。這種前所未有的能力可提供自主和可再生的能源,它廣泛應用於多種技術,例如傳感器甚至小型計算機處理器,使它們能夠通過溫差自身產生能量。越來越多高效的器件的出現可能為這種新的解決方案鋪平道路,這種方案會充分利用能量收集的優勢。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塞貝克(Seebeck)效應是指由於材料兩側之間的溫度差異而引起電壓差的現象。PN結是熱電器件(TEG)的基本組件,它由P型和N型的單一結構熱電材料組成,這種單一結構是通過向矽中摻雜硼(P)和磷(N)等雜質而實現,多個PN結再電氣串聯。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1:TEG熱電發生器本質上由具有兩個表面的珀耳帖(Peltier)單元表示:熱(h)和冷(c)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TEG模塊實質上由多個串聯的PN結組成。這種結構產生的電壓與溫度差成正比:從熱的角度看,PN結平行放置。熱電或TEG發電模塊已經用於許多領域,以收集由放射性物質衰減而產生的熱量(如圖1)。在這個過程中,效率取決於設備熱端(Th)和冷端(Tc)之間的溫度差以及熱電材料的性能,用熱電品質因素ZT表示如下:其中,S、ρ和λ分別是塞貝克係數、電阻率和導熱係數,T是測量熱電特性時的溫度。所謂的ZT值表明在給定溫差下可以產生的電能:材料的ZT值越高,其熱電性能越好。要提高某種材料的熱電性能,必須提高功率因數 PF=S2/ρ,並且減小導熱係數 λ=λ e+ λ ph(λ e和λ ph分別代表電子和聲子的貢獻)。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熱處理過程的效率取決於三個參數:塞貝克係數、電阻率和導熱係數。這三個構成熱電品質因數的物理特性並非彼此獨立,要改善一個而不削弱另一個是很困難甚至不可能的。λph(T) 是唯一一個可以隨意更改而不會影響其它的參數。因此,提高整體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減小尺寸。維也納工業大學固體物理研究所的Ernst Bauer教授正在進行一項研究,專注於在矽晶片上沉澱全Heusler薄膜合金,因為這種材料的PF和ZT值相當高且成本適中。除了在熱電效能上有較高的價值外,這種薄膜材料還可作為微電子等應用領域的基礎。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迄今為止,已知的最佳熱電材料ZT值介於2.5和2.8之間。而維也納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開發出ZT值介於5至6之間的全新材料,這是塗在矽晶體上的一層薄薄的鐵、釩、鎢和鋁。這種新型的高效材料可能顛覆傳感器電源市場,尤其是在無線傳感器網絡(WSN)市場中。無電池解決方案的使用利於環保,傳感器如果能夠從環境中自己產生能量無疑是更聰明的做法。這種新型材料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它具有結果緊湊和適應性強的優點。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一種良好的熱電材料必須具備強大的塞貝克效應,而且必須滿足兩個難以調和的重要需求,」 Ernst Bauer教授指出。「一方面,它應儘可能導電;另一方面,它傳輸的熱量應儘可能少。這是一個挑戰,因為電導率和導熱係數通常密切關聯(圖2)。」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這種新型材料具有立方體形狀的規則晶體結構。兩個鐵原子之間的距離始終相同,其它類型的原子也是如此。因此,整個晶體結構是完全規則的。但是,當把薄薄的一層鐵結合到矽襯底上時,結構卻發生了根本變化,原子以完全無規則的分布方式組合在以空間為中心的結構上。這種分布改變了原子的電子結構,從而決定了電子在晶體格柵內移動的路徑。產生的電荷以特定方式移動,從而獲得非常低的電阻值。穿過材料的電荷部分被稱為韋爾費米子(Weyl Fermions)。晶體結構的不規則性抑制了格柵的振動。導熱係數比較低,因此可以獲得較好的熱電能轉換效率。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2:整個複合材料(層、界面和基底)的溫度相關塞貝克係數(a)和電阻率(b),以及Fe2V0.8W0.2Al的薄膜值。溫度相關的功率因數(c)和近似熱電品質因數(d)。(來源:Nature)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對新型材料Fe2V0.8W0.2Al的電阻率、導熱係數和塞貝克效應的測量表明,沉積在矽襯底上的薄膜熱電品質因數非常高。用電子顯微鏡進行的實驗還發現了在Heusler薄膜和矽襯底之間有一個狹窄的擴散區。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能量收集為物聯網的發展和提高提供了顯著的優勢,它是開發先進的獨立與移動應用的關鍵組件,可以支持IoT社保長時間運行且無需給電池充電。通過減少維護和更換電池的需求,能量收集可以將智能感應應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內偏遠或難以到達的位置。這項新研究還為醫療領域的新型可穿戴設備解決方案鋪平了道路。由於降低了成本與能耗,研究和投入不斷增加,全球熱能收集市場將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參考原文:New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Has Huge IoT Potential)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責編:Amy Guan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為《電子工程專輯》2020年2月刊雜誌文章,版權所有,禁止轉載。點擊申請免費雜誌訂閱 K3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焦點

  • 新型材料面世有望推動熱電產業化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葛玲玲 李玉勝 記者張曄)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唐國棟副教授課題組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硒化錫—硒化鉛相分離塊體,具有製備工藝更簡單,機械性能更穩定,生產成本更低,便於規模化生產應用,熱電優值(ZT值)高等優點。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協會期刊》上。
  • 《Science》:超強塑性變形單晶材料應用潛力巨大
    近日,北工大的韓曉東教授針對《Science》上報導的關於單晶形式的硒化銦(InSe)具有出色的可塑性,未來在延展性和熱電能量轉換、光電傳感等領域有著廣闊應用前景的研究成果,於《Science》的PERSPECTIVE專欄中發表了相關評論,展望了其在機械加工、轉化應用等方面的優勢.
  • 當熱電材料遇上3D列印--新型非晶熱電材料橫空出世
    這個現象即是熱電偶測量溫度梯度及熱電產生器之工作原理。12年後,珀爾帖則發現若於由兩種不同金屬接合成的線路上通電流,其中一接點會放熱而另一接點則會吸熱。而這個現象即是熱電致冷器之工作原理。於1851年,物理學家湯姆森建立了熱電現象的理論基礎;他推導出塞貝克係數(SAB)及珀耳帖係數(ΠAB)之間的關係 (ΠAB= TAB)並預測第三種熱電現象的存在-湯姆森效果,而後他由實驗證明其存在。
  • 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新翹楚
    在化學所為該先導專項組織的國際評估中,參與評估的國際同行專家對項目取得的成績作出極高評價:「這個項目取得了巨大成功,超過了最初的目標,發展了令人興奮的材料和器件研究的完整平臺。」同時,基於專項的科學研究成果,科學家們還發展出具有自主產權的柔性器件製備與集成技術,有力推動我國在這一戰略新興產業上發展,為有機電子工業顛覆未來生活做好了科學與技術的準備。
  • 廢熱回收:摻雜改變熱膨脹係數,推動GeTe熱電材料實際應用
    >
  • 中國發展特種陶瓷高端產業潛力巨大
    因此,開發摩擦性能穩定、磨損率低、使用壽命長、無噪音和振動的新型陶瓷摩擦材料已成為現在摩擦材料研究的一個熱門領域。  二、氧化鋯基固體電解質項目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是20世紀8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型綠色能源。
  • 什麼是熱電材料呢?
    熱電材料以其獨特的性能成為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功能材料, 它的應用包括溫差發電和溫差製冷。什麼是熱電材料呢?熱電材料是一種利用固體內部載流子運動實現熱能和電能直接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人們對熱電材料的認識具有悠久的歷史。1823年,德國人塞貝克(Seebeck)發現了材料兩端的溫差可以產生電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溫差電現象。
  • 熱電薄膜材料產業化前景廣闊
    熱電材料是一種能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具有綠色環保的優點,熱電材料在很多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能源危機趨於嚴重的今天,進行新型熱電材料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熱電材料薄膜不僅能夠通過低維結構調控其熱電特性,且能與目前的微半導體器件工藝兼容,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通常而言,熱電材料的應用主要通過熱電器件來實現。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熱電材料由於其可將熱能和電能直接轉換的特性,能有效回收和利用體系中的低品質廢熱,從而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在實際應用中,需要p型和n型兩種熱電半導體材料來組成熱電器件,這兩種熱電半導體的匹配度越好,理論上由其製成的熱電器件的熱電轉換效率越高。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製出性能改善的熱電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組成設計以及製備理念創新,開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工作,成功實現了顯微結構及電熱輸運調控,並由此製備了一系列性能改善的熱電材料。  目前,該研究的部分基礎成果已經發表,並獲授權發明專利四項。這些工作將為進一步改善熱電性能提供有力幫助,並為熱電轉換應用奠定材料基礎。
  • 先進光伏材料及熱電材料國內外科研、產業發展分析報告
    先進光伏材料光伏材料又稱太陽能電池材料,是指能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材料。鈣鈦礦是目前最為先進的一種光伏材料,光電轉換效率在短短幾年內就由3.8%上升至22.1%,顯示出極大的應用潛力。但其也具有晶體結構不穩定,對溼度、紫外光和溫度等環境因素敏感等缺點。
  • 新熱電材料熱電效應極高,是之前效率的2倍以上
    眾所周知,熱電材料可以將熱量轉化為電能,由所謂的塞貝克效應造成,因兩端溫差會產生電壓。然而熱能在轉化為電能過程中會損耗大量能量,所以在過去幾十年中,科學家一直想研發出一種理想熱電材料,希望能大大提升轉化效率。而最近科學家在這一領域獲得了重大突破,一款新型材料誕生了,大大提高了熱電轉化率。
  • 湖南大學製備出最新熱電材料:體溫發電或成現實
    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暉輝首次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1T相二維二硫化鉬柔性熱電材料,能夠利用體溫等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熱來發電,人體「永動機」或成現實。  熱電材料,就是利用材料兩面的溫差來發電,如環境溫度和人體溫度之間有差異,就能產生電。黃暉輝介紹,早期研究的熱電材料通常又硬又脆,限制了其應用範圍,而且還要用到昂貴且帶有一定毒性的半導體材料——碲化鉍。
  • 進展 | 拓撲半金屬的大橫向熱電效應和潛在應用
    作為新型能源和製冷材料,熱電材料具有無振動,無噪音,無需維護,可集成化等一系列優點,在空間技術,微電子與信息技術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當前熱電材料的轉換效率仍然較低,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傳統熱電材料主要是摻雜的窄帶隙半導體,其效率受制於若干基礎物理原因。其中兩個方面尤其重要:一方面,電子空穴的熱電效應符號相反,二者相互補償降低了材料的總熱電效應。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綜述從熱電轉換基本原理出發,總結了近年來高性能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不斷完善的熱電性能優化機制、先進的熱電材料與器件製造工藝,能帶和結構工程的廣泛應用、多維熱電材料的應用前景及探索,以及多元化的熱電器件設計思路。2.
  • 進展|拓撲半金屬的大橫向熱電效應和潛在應用
    熱電材料可以實現溫差和電能的直接相互轉換。作為新型能源和製冷材料,熱電材料具有無振動,無噪音,無需維護,可集成化等一系列優點,在空間技術,微電子與信息技術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當前熱電材料的轉換效率仍然較低,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 科學家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 可用於廢熱發電冷凍裝置
    科學家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 可用於廢熱發電冷凍裝置 原標題:   科技日報東京9月12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該材料能在低溫條件下顯示出比鉍系熱電材料高出100倍以上的熱電效應。
  • 上矽所《AFM》:獲得一系列新型導電高分子!有機熱電材料進展
    有機聚合物熱電材料是一類新興的可實現熱與電直接轉換的清潔能源材料,這類材料可溶液加工、質輕價廉、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在可穿戴電子器件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與無機熱電材料相比,聚合物熱電材料種類匱乏、熱電轉換性能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對分子結構與熱電性能關係的深入認識。
  • 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尋常晶粒取向隨機的多晶材料、也不同於無晶界的單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馬賽克晶體熱電材料,從而實現了類似玻璃材料的極低熱導率和晶體材料的優異電輸運性能,其熱電優值遠高於普通多晶材料體系
  • 物理所在高性能緊湊型柔性熱電模塊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模塊能把產生於自然熱源(如太陽能或地熱能)的熱能和工業、生活廢熱直接轉換為有價值的電能,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也可用於固態製冷,在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義。面對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存在的不足,對環境友好且價格低廉的新型柔性熱電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巨大關注。由於在熱電模塊中,p型和n型熱電材料組成的熱電偶是基本工作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