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雲勇:5G網絡建設應與城鄉建設同步
本報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導
「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5G將構築起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對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打造智慧社會、發展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雲勇近日也提出了相關的提案。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張雲勇提交的2020年兩會提案主要圍繞5G、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方面,分別為《關於有序推動落後產能2G退網的提案》《關於審慎對待第六代移動通信6G創新和宣傳的提案》《關於運用區塊鏈促進數據有序高效流通的提案》《關於5G站址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規劃的提案》《關於加快我國工業存量設備連網、轉網的建議(社情民意)》等。
「5G是我國難得的戰略機遇,技術創新時不我待,應充分發揮我國在5G領域的優勢,把握此次彎道超車的機會。5G新基建要搶抓第四次工業革命規模化擴張的窗口期和搶佔主導權的機遇期,發揮輕資產、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等優勢,釋放更大的投資『乘數效應』。」張雲勇建議,「首先要用更加『高瞻遠矚』的視角看待5G建設的戰略意義;其次要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探索對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的扶持模式;同時要從國家宏觀層面給予更多財稅、產業政策支持,優化考核,推動政產學研金聯合,培育5G新生態;最後要針對5G新基建,企業在5G投資建設時做好統籌規劃,同時培養適應新發展的複合型人才。」
將5G建設納入城鄉規劃
網絡建設是5G價值釋放的前提保障,而5G高頻段特性給網絡建設提出更高挑戰。
張雲勇在《關於5G站址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規劃的提案》中表示,未來5G基站量將至少是4G的2倍,5G建設投資將超過萬億元。隨著5G網絡建設的穩步推進,基站密度逐漸增加,運營商長期面臨的選址難、建設難問題將更加突出。為幫助運營商解決建設難問題,國家已經出臺政策支持意見,地方政府已紛紛出臺進一步支持5G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為儘快發揮5G戰略價值,應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和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將5G網絡建設規劃納入到城鄉規劃,並與城鄉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據了解,2010年,相關部委聯合印發了推進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意見,要求各級通信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國土資源、市政等部門,組織電信企業編制網絡建設規劃,做好與城鄉總體規劃的銜接,在住宅小區、商住樓、辦公樓等建設項目的審批中為網絡建設配套預留站址資源,在地鐵、機場、車站等公共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批中考慮網絡建設需求,協調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開放樓宇資源提供站址。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網絡建設規劃與城鄉規劃的結合不夠緊密,網絡建設規劃沒有得到剛性執行,電信企業還面臨進場難、進場貴的突出問題,存在物業單位漫天要價、業主擔心基站輻射而抵制建設的現象。
為進一步推動5G網絡建設,張雲勇提出如下具體建議:一是建議提高對信息基礎設施重要性的認識,把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城鄉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把信息基礎設施規劃作為城鄉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把信息基礎設施驗收作為城鄉建設項目驗收的關鍵環節;二是建議規範網絡設施的進場行為,加大對網絡設施的保護力度;三是建議加強輿論引導,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消除公眾對5G電磁輻射的片面認識。
加快工業企業5G網絡環境建設
作為新基建的相關領域之一,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近年來備受關注,隨著今年新基建戰略的確立,工業網際網路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據了解,目前我國工業領域仍有大量的存量生產設備尚未進行連網,已連網的設備也面臨著入網、部署、改造成本高、協議私有化、數據不透明等現象,導致工業設備的使用、管理、維護效率較低,企業無法全面釋放產能。同時,工業場景中有很多移動應用場景,通過傳統有線通信方式連網的設備具備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設備的移動性需求。
張雲勇認為,我國工業設備連網進度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工業設備的廠商、種類、協議標準繁多,缺乏開放、統一的工業通信標準和通信技術,導致無法以標準化低成本的方式幫助繁雜的工業設備連網。其次,現有的工業Wi-Fi、3G/4G等無線通信技術,在傳輸速率、容量、可靠性、抗幹擾等方面能力並不適用於工業移動應用場景,因此需要採用一種可專門服務於工業的無線通信技術。
在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明確將5G列為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並開展5G面向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網絡技術試驗,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這意味著在我國5G將會是工業領域內幫助設備連網的重要通信技術手段。
根據預測,未來5G的80%的應用場景在工業領域,5G將極大地促進工業網際網路現有連接模式的轉變,它的速率、容量、抗幹擾、低時延等特性非常適合工業場景,對於有無線連接需求,對帶寬、幹擾要求較高的企業,5G將會是幫助其迅速連網並且成本較低的技術手段,可以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提供低成本、標準化的設備連接服務。
但目前5G仍處於商用初期,難免會在應用推廣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比如5G網絡基礎設施仍在快速建設中,相關的工業模組、配套產品尚未完全成熟,市場仍需要一定的培育期;製造業跨界融合專業性要求高,運營商、設備商對工業企業的主要業務流程以及工藝流程掌握不足,提供的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難以準確、有效地滿足工業企業的實際運營需求;工業網際網路涉及的生產設備和需求多樣、模型複雜,工業應用場景方案定製化程度高,5G需要提供適應不同場景的無線連接方案。
對此,張雲勇在《關於加快我國工業存量設備連網、轉網的建議》中提出,首先,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快制定開放、統一的工業設備通信標準體系,搭建規模性基礎工業通信網絡技術創新與試驗驗證環境,聯合產學研用各方力量組織標準試驗驗證,儘快攻克工廠內網絡互聯技術以及異構協議數據間互通技術難題;其次,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推動科研院所及科技企業進行多協議、標準化、白盒化的工業網關研發,在不對企業進行網絡改造的前提下,幫助工業設備入網並採集數據,儘可能降低企業存量設備連網成本;最後,建議相關部門加快推動5G工業模組、網絡設施及配套應用在工業領域的推廣與落地,給予轄區內工業企業5G專項財稅支持,建立5G創新工業示範園區,發揮示範效應,加快工業企業5G網絡環境建設,鼓勵企業進行設備轉網。同時,建立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研發體系、創新中心或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匯聚各類研發資源,提升研發效率和成果轉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