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馬鈴薯「飛出去」
——寧夏政協調研農產品品牌建設小記
人民政協報 張倩 記者 範文傑
8月14日,初秋暖陽,洋芋花開,香飄十裡。「來固原,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麼?」「當然是土豆。」一輛行駛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高速路上的中巴車裡,時而傳出這樣的談笑聲。
固原天啟薯業有限公司是寧夏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調研全區農業品牌建設的第一個現場。公司負責人叫馬玉龍。他還有個稱呼叫「土豆大王」,是寧夏馬鈴薯的「經紀人」,想讓寧夏的馬鈴薯「飛出去」的人。
網絡圖
固原天啟薯業有限公司系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是一家集馬鈴薯生物技術脫毒好種薯繁育、新品種研發與引進、訂單生產、種植技術培訓與服務、保鮮貯藏、產地批發市場及市場營銷網絡建設於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在固原天啟薯業公司馬鈴薯脫毒中心,調研組實地查看種苗長勢,了解產品銷量和市場前景。聽著馬玉龍的介紹,調研組嘖嘖聲不止,他們表示海拔高、氣溫低、無霜期短曾經被認為是傳統農業的劣勢,換一個角度看就變成了冷涼、有機和無公害,所以劣勢也能變成優勢。這片土地適合馬鈴薯生長,是六盤山區增收致富的後勁所在,要做成全國最大的種薯基地,使我們的馬鈴薯產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但是,要讓馬鈴薯走出去,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馬鈴薯作為主糧化食品,長期以來都處於基礎的價格競爭狀態,要扭轉局面,就要從品牌建設上突破。」馬玉龍說:「『天啟』成立20年的實踐,深刻體會到產品的質量、成本、服務是品牌建設的『法寶』。其中,質量是關鍵。由於企業馬鈴薯種薯檢測體系不夠完善,種薯質量的檢測都是委託第三方機構檢測。同時,種薯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從田間道餐桌質量過程不能保證。」
「馬總說的極是,品質保證,標準先行。」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質監局黨組書記羅萬裡說。
「羅書記說到了我們的心坎裡去了,寧夏農業要突圍市場,要『標準化戰略+品牌建設』,以質取勝。」馬玉龍有些激動的說。
「你就和羅書記多交流,政府和企業一起想辦法促成這個事情。」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馮志強笑呵呵的說。
隨後的幾天時間,調研組分別前往中寧縣、鹽池縣,與當地著名企業負責人田間聊,車中談。委員們認為,中寧的枸杞、鹽池的灘羊和甘草都是寧夏擁有多年歷史的農產品,要賦予他們文化的內涵,用陳厚的文化底蘊承託品牌。政府要出臺政策和支持力度,切實推進科技興農戰略,積極申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做好品牌價值評價體系,加強農民品牌意識,進一步推動寧夏農業品牌健康、規模化發展。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寧視察時要求:「要把『枸杞之鄉』『灘羊之鄉』『甘草之鄉』『硒砂瓜之鄉』『馬鈴薯之鄉』的名聲打出去。馮志強說:「我們要帶著總書記對寧夏的寄託,讓我們的農產品『飛』出去。」
「近幾日把標準化院和質量處的同志們集合一下,約一下自治區農牧廳的同志,坐在一起聊聊,在政協的平臺上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回程的途中,羅萬裡已經開始安排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