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

2020-11-30 中國政協網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文化自信根基,讓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11月27日,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在北京召開。除了主會場的全國政協機關視頻會議室,還有天津市政協、山東省政協、湖南省政協三個分會場,參會人士包括長期關注議題的全國政協委員,分會場所在省、直轄市政協負責人,部分地方政協委員,群眾代表,以及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有關負責同志。

把握原則加強頂層設計

為做好會議籌備工作,了解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在地方的貫徹落實情況,今年9月23日-28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率隊,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任組長的調研組一行到湖南長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天津市開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專題調研。11月9日,委員移動履職平臺開通主題議政群,邀請委員們線上互動交流,廣泛聽取委員們的真知灼見。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宋大涵在會上介紹了調研成果和主題議政群情況。

「通過調研,委員們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而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於加快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形成高度共識,很有收穫。」宋大涵表示,調研組了解到,各地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以下簡稱「三進」)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構建教學體系、設計傳承載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

與此同時,調研組也看到,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政策體系不完備、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李和平在手機視頻連線中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健康、有序、良性發展,需要國家層面立法保障。要把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相關規劃和財政預算中,做到規劃有保障、資金有來源、工作有進展。

「『三進』歸根結底要入腦入心。」參加前期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春法建議,應加強統籌規劃,結合教學實際,加強頂層設計,有選擇、有重點地明確哪些傳統文化能進,哪些不能進,形成統編教材或參考材料,並出臺統一明確的課時安排和要求。

會上,山東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從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師德引領方面,來自澳門的全國政協委員梁樹森從努力構建全方位的教育氛圍、做好相關教材編寫工作等角度作了發言。雖然委員們身處不同的地方,但大家的聲音都匯聚在全國政協搭建的協商平臺,被與會部委同志認真記錄下來。相關部委同志分別介紹了目前正在開展的工作,針對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給予積極回應。互動交流中,委員們對未來「三進」工作的進展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明確「三進」內容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把優秀傳統文化推送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這句話讓在場不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士產生強烈共鳴。

全國政協委員李健認為,應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設計個性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尤其是讓學生更加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推動提高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在天津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金永偉則建議,各地宣傳文化部門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的組織管理,對實施非遺、戲曲、文博進校園工程的各類文化藝術界人員要建立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制度,強化教學實踐知識,使其具備基本的專業教育教學能力。

多元支撐與協同建設實現社會共同參與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而暢通這一途徑離不開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王歡分享的實踐案例得到了與會人士的充分肯定。

王歡介紹,史家教育集團通過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悟課程》研發,編寫出版了《漫步國博》等多個系列校本教材。課程內容遵循「個人」「社會」「國家」三個維度,課程安排貫穿低、中、高三個學段,課程實施涵蓋場館研學、校園共學、親子旅學、雲端自學四種學習形態,探索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基於這些實踐經驗,王歡建議,要充分發揮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的資源優勢,挖掘文物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規劃建設一批校外傳統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建立館校合作的長效和常態化機制。

近些年,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在引導社會力量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手機視頻連線中,長沙市政協委員、雨花區文旅體局局長王琳介紹,通過研究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扶持獎勵政策,雨花區逐步搭建了湖南雨花非遺館等平臺,並掛牌「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還首創體驗式教學培訓,鼓勵社會力量開設傳統文化研學項目助力「三進」,僅湖南雨花非遺館就開發了30多個非遺項目進入100餘所大中小學校本課程,開設公益講堂800餘場次。王琳建議,應出臺鼓勵社會力量助力「三進」的具體服務標準及科學易操作的考核標準,遴選一批國家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通過手機視頻連線,全國政協委員韓愛麗根據河北省的相關工作實際和調研情況提出,應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科研專項經費,引導和鼓勵相關研究機構、各級各類學校組建傳統文化調研團隊、教材研發團隊、課程設計團隊等,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政府購買優秀傳統文化「三進」服務方面,設立常態化年度預算項目,明確競爭磋商標準。

在天津分會場,天津市河西區湘江道小學學生家長劉曉琳女士應邀發言。作為學生家長,最初,她也曾擔心課外活動會佔用孩子學習時間,隨著幾年來孩子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劉曉琳感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非常必要的,對孩子全面發展很有意義。不過,她也提出了切實關心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研究出可行方法,讓孩子們在面臨升學考試壓力時,能更好地分配好課本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時間,在兩者的學習內容上更好地融合,並在學生考評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

對於委員們以及家長的種種關切,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同志分別作出回應。2017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始終。意見印發三年來,中宣部會同教育部、文旅部等部門作了一系列工作,接下來還將在政策引導、解決支撐保障問題、推動教育載體的深化、提升課本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投入機制等方面繼續作出部署和推進。

隨著委員們和部委同志的互動交流不斷深入,在濃厚的協商氛圍中,雙方共識漸漸清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加強文化建設的題中要義,需要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常抓不懈,從而為實現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滋養和精神力量。

相關焦點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2020-11-30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優秀傳統文化進英語課堂,打造特色課程實驗校(僅限30所!)
    國際理解教育的關鍵在於文化理解。《國家 「十三五」 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突出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教育各環節,貫穿教育各領域。在近幾年的中高考中,對學生中國文化底蘊的考查日趨明顯。國際理解教育面臨新的範式構建與新的歷史使命。
  • 視頻|邵陽:傳統文化進校園,傳承中華文化精粹
    ,11月6日下午,邵陽市文明辦聯合市教育局在隆回縣雨山中學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活動現場,極具文化特色的新疆舞、漢服展示和中華武術表演,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在隨後的傳統文化展演中,《寶慶烙畫》因精湛的竹刻技藝贏得了圍觀群眾連連稱讚;古琴彈奏讓大家近距離接觸古琴,欣賞古琴絲絲音韻;太極拳、中國舞等也受到學生熱烈追捧,通過現場交流、學習,切身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 37秒|滕州市墨子魯班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啟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為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縱深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12月2日,棗莊滕州市在北辛中學舉行了墨子魯班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相關負責人宣讀了開展墨子魯班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通知,之後,原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任守景,為師生們就墨子、魯班的生平事跡,和思想的現代意義價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方法兩個方面,作了一場十分生動、精彩的講座。講座論述生動、觀點新穎,既有高深的理論,又有豐富的實踐,讓現場聽眾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2020球類運動進校園教育論壇」在徐舉行 合力推動「三大球進校園」
    11月8日到11日,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研究所、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指導,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體育教學》編輯部主辦,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政府、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體育名師教改聯盟承辦的「2020球類運動進校園教育論壇」在銅山區隆重舉行。
  • 深圳戲院「戲曲進校園」 吸引15萬人次線上觀看
    晶報訊(記者 張瀛戈/文、圖)為推動戲曲藝術的傳承普及,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教育廳主辦,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承辦,深圳戲院協辦並執行的「2019-2020年度廣東省戲曲進校園」活動,於11月至12月期間舉行。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遵循教育規律,構建多層次非遺教育體系教育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852號建議【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常態化全面加強青少年人文教育和勞動教育】答覆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大力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
  • 堅守文化初心,傳承文化根脈 ——張掖市舉行「戲曲進校園」暨非遺(傳統戲曲)傳承示範基地授牌儀式活動
    為促進戲曲繁榮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戲曲藝術在年輕一代傳承普及,11月29日,由張掖市委宣傳部、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張掖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 「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家國情懷」戲曲進校園暨張掖市非遺(傳統戲曲)傳承示範基地授牌儀式在張掖中學隆重舉行。
  • 漳州:非遺進校園 文化潤童心
    閩南網12月3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通訊員 林海寧 文/圖)12月1日上午,南靖縣豐田華僑學校廣場上人聲沸騰,喝彩聲、掌聲陣陣響起,漳州非遺進校園活動在這裡舉行。  據悉,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由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
  • 【體育進校園】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特色籃球進校園
    特色籃球進校園  陽光體育進校園活動  2020年11月,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為響應國家體育發展戰略,推進「體教結合」政策,積極開展了陽光體育走進呼得木林幼兒園活動,將美國體智能、輪滑、籃球、足球、花樣跳繩、桌球、西洋棋等課程帶進校園,引領青少年兒童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並在體育競技中體驗到勇敢與頑強、勝利與失敗、挫折與勇氣、拼搏與成功帶來的興奮與快樂。
  • 神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入心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為了傳承和保護好神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神木市中小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近年來,神木市文化館本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堅持開展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 文安縣開展造血幹細胞知識講座進機關進課堂活動
    為了傳播「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相關知識,2020年11月30日,文安縣紅十字會聯合廊坊市紅十字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分隊開展了造血幹細胞宣傳進機關進校園活動。
  • 2020年球類運動進校園教育論壇在銅山區盛大開幕
    為積極落實教育部提出的「三大球進校園」及加強學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切實促進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集體性球類運動在學校課程中的教育性和實效性,促進青少年學生動商發展,推動「三大球」與優秀民族體育球類項目在校園中發展,以及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研究所、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指導,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體育教學》編輯部主辦,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政府、全國學校體育聯盟
  • 「高涼曲韻」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茂名開放大學
    為弘揚傳統文化藝術,推動國粹文化傳承,10月30日下午,2020茂名市「高涼曲韻」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茂名開放大學,為學生們普及戲曲知識,將戲曲藝術引進校園。演員現場示範基本動作。此次戲曲進校園活動由茂名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教育局、財政局和茂名開放大學主辦,茂名市粵劇團承辦。在做好常態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現場來自茂名市粵劇團的演員們用清脆鏗鏘的梨園雅韻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的戲曲國粹視聽盛宴,讓廣大師生零距離感受戲曲魅力。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讓師生們看得如痴如醉,演到精彩處,掌聲、叫喊聲不絕於耳。學生們不僅學到知識,還欣賞到精美絕倫的演出。
  • 徵集令|「紅色旅遊進校園」案例作品徵集只等你來
    「新時代新青年 中國夢中國紅」為主題的「紅色旅遊進校園」案例作品徵集展示活動,推動紅色旅遊進校園工作,助力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長效化。整體部署推進紅色旅遊進校園工作的各級黨政機關單位;(2)紅色旅遊進校園案例的實施機構。文化和旅遊系統各級單位或部門,各地紅色旅遊景區,各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致力於紅色旅遊相關工作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
  • 成都棒壘球進校園成績喜人 - 國家體育總局
    成都棒壘球進校園成績喜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鄧紅傑 字體: 大
  • 廣東佛山:獅扎技藝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獅頭扎作這個項目我們是全國唯一一所學校在做的,我們唱的是『獨角戲』,我們作為獅頭這項國家級非遺所在地的學校,有責任把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下去。」張麗琴說。  獨角戲 獅扎進校園 全國獨一家  鐵軍小學於2012年引入獅頭扎作,張麗琴介紹,鐵軍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對中華傳統文化一直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所以2012年的時候,學校與黎偉大師的大弟子歐琦輝老師不謀而合,把獅扎這個傳統文化項目引進校園。
  • 經典藝術進校園(清華站)
    【活動主題】經典藝術進校園—新時期美術名家邀請展【開幕時間】2019年3月24日下午14:30【展覽日期】北京新源泰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校園,是人類社會中一方不可或缺的精神淨土,而文化永遠是她的根,更是她的魂!
  • 「送健康進校園」科普活動走進岐伯鎮
    「鹽亭中醫藥文化代表人物有哪些?」中醫藥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增強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初步認識,培養對中醫藥的廣泛興趣,樹立對中醫藥文化的崇高敬仰。近日,鹽亭縣關工委、鹽亭縣岐伯文化研究開發會在岐伯鎮茶亭小學開展「送健康進校園」科普活動。
  • 武漢科技體育課堂|紙折飛機進校園
    12月18日,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大力支持下,在學生們的期待中,科技體育進校園-紙飛機課堂在武漢市青山區鋼城一小開課啦!吳有才老師青山區教育局科技電教站優秀科技教師、全國機器人優秀輔導教師、省市科技優秀輔導教師吳有才老師來到學校,為學生帶來了一與眾不同的紙飛機課堂,帶領學生們玩轉紙飛機,體驗動手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