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協專題協商:像重視科技和教育一樣重視文化建設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像重視科技和教育一樣重視文化建設

深圳自2004年確立「文化立市」戰略以來,打造了文博會、讀書月等全國知名的文化活動品牌。圖為文博會上,曲面屏展示的大灣區文化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看。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圳要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深圳如何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11月24日下午,深圳市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委員、專家們分析了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文化建設的成就和優勢,指出了深圳文化發展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並積極建言獻策。

  歷時4個多月調研為深圳文化建設「把脈開方」

  今年7月開始,市政協啟動「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重點調研,歷時4個多月,發動60多名市區政協委員,在市內外組織實地調研座談共計20餘次,函調及電話諮詢等向各方收集資料多次,最終形成1個總報告4個分報告,積極為我市文化建設「把脈開方」。

  在協商會上,深圳市政協文化文史委副主任尹昌龍代表總調研組發言。他表示,中心城市具有三種特質,引領、合作和特色。深圳要構建的是具有高度文化輻射力和吸納力的城市文化,建設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區域文化中心城市。

  「深圳自2004年確立『文化立市』戰略以來,歷經多年培育,已結出累累碩果。」尹昌龍列舉了我是文化建設的六大成果:打造了文博會、讀書月等全國知名的文化活動品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初具規模;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平臺對產業發展支撐效應顯著提升和文化消費增長強勁。

  與此同時,調研組也認為,深圳與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之間仍有一定差距,包括文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有待改革完善;文化軟體建設有待強化提升;文化遺產保護開發與活化利用有待增強;數字創意產業優勢發揮有待激發;城市輻射力與吸納力有待增強;文化建設財政投入力度有待加強。

  為此,總調研組提出傳承城市精神鑄造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基因;像重視科技人才一樣重視文化人才;提高國有文化設施運營的市場化、專業化水平;推進城市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與活化利用;打造數字文化建設標杆城市;在國際交流中提升吸納與輻射的中心功能;以及真金白銀投入與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建設七方面21條建議。

  像重視科技教育一樣加大財政對文化領域的投入

  「深圳目前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力度與文化的戰略支柱地位不相稱。」尹昌龍說,具體表現在總體規模偏小,2019年深圳市級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投入佔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額僅1.3%(北京5.6%、上海3.7%)。另一方面,深圳財政投入上重科技輕文化。2019年,深圳市財政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支出在支出總額中的佔比差距達到15.5個百分點,而北京、上海、杭州的佔比差距僅為5.1、4.2、7.7個百分點。

  尹昌龍建議,要對標國內文化中心建設投入比重,加大文化領域財政投入,同時,提高市財政投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要對標科學技術與教育支出增速,積極推動文化建設投入穩步增長機制。尹昌龍還提出,應優化財政投入方向,加大對文化「軟體」建設的扶持力度:「深圳在文化『硬體』建設上體現了對標國際水準的眼光和追求高規格高品質的魄力,但在文化『軟體』的內容建設方面,存在缺乏同步規劃培育、專業運營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加強城中村文化保護

  城中村,是不少來到深圳創業、就業的年輕人的第一落腳點。市政協常委王富海列舉了一組數據:深圳的城中村用地佔全市土地總面積1/6,租賃住房約佔全市總租賃住房70%,城中村人口也佔全市總人口的60%-70%。「城中村是自發組織的、有活力的、成長的『第二個深圳』。」

  王富海認為,應該儘可能多地保留城中村,在此基礎上明確將綜合整治作為城中村更新的常態制度,並賦予城中村更多的文化職責,最終將城中村文化氛圍培育出來。

  同時,王富海建議,要為深圳城中村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目前,應該按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去重視、保護城中村,指引它的改造,未來城中村在我們的呵護下一定會成為我們深圳最有價值、最有魅力的名片地區。」王富海說。

  「一園一議」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集聚區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產業集聚區。深圳市政協委員李曙成認為,產業集聚能夠為城市區域發展中的人才、資本、消費、產業等要素帶來幾何倍數增長的外溢效應。「深圳要不斷提升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層級,加快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意群體和企業提供相匹配的空間、技術、政策的支持。」

  李曙成建議,針對不同園區的產業門類,「一園一議」精準制定支持政策——對於創意者主導的園區,要引導其與文化旅遊相結合,並避免過度開發,保持相對低廉的租金水平;對於企業主導的園區,要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園區從租金模式向股權投資模式轉變;對於依賴特定資源的園區,要注重資源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讓深圳文化產業園區的空間聚集和價值聚集發揮更大的外溢效應。

  立法保障讓古建築真正「活起來」

  深圳有一處古建築在投資7000萬元後,改造成博物館,但是因為消防審批無章可循,至今未拿到博物館牌照,無法對外開放。

  深圳市政協委員黃玲以這一例子,提出深圳古建築活化利用消防審批制度缺位的窘境。黃玲建議,文物管理部門與住建部門共同出臺針對文物古建築活化利用後的消防審批制度,嘗試突破一般性的消防標準要求,藉助水幕、防火捲簾、智能預警系統等技術滿足消防安全需要。

  同時,黃玲表示,深圳擁有特區立法權,儘早啟動制定《深圳市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等立法工作,對全市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全面分級分類,從法律層面對其進行保護。同時,建議借鑑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 公安部 國家旅遊局關於印發農家樂(民宿)建築防火導則(試行)的通知》的要求,出臺深圳有關古建築活化利用消防審批辦法。

  委員呼籲:文藝人才引進不能「一刀切」

  部門回應:改變對人才「馬拉松式」評價,實施「分賽道」評價

  「深圳吸引文藝人才的優勢正在不斷弱化!」 專題協商會上,市政協委員梁宇呼籲,文藝人才的引進標準不能和其他人才一樣「一刀切」,應該有分類標準,從而讓深圳加快推進區域文化中心建設有更多的人才支撐。

  梁宇表示,當前,全國各地都制定了各種優惠政策引進高層次文藝人才,深圳在收入、福利待遇、住房等方面優勢不算強。與此同時,人才認定標準滯後,人才認定標準重科技、輕文藝,全國文聯藝術類的最高獎項全部列入後備級的人才隊伍,不能列為領軍人才。

  另一方面,文藝人才引進機制不活,沒有考慮到文藝人才等特殊性,對人才認定還是以學歷、年齡為準。文藝人才激勵機制不足,深圳沒有市級文藝獎項;以及文藝人才培養機制缺失,目前深圳文藝人才培養還沒有形成長效機制,缺乏文藝人才專項培養計劃。

  「文藝人才認定政策避免『一刀切』!」梁宇建議,要進一步完善文藝人才引進政策及配套措施,特殊才能要實行柔性的「特殊政策」,制定扶持、留住優秀文藝人才的配套優惠政策。同時,財政加大對文藝人才培養資金的投入;實施優秀文藝人才的宣傳推廣規劃等等。

  對此,副市長吳以環在現場回應時表示,我市將完善文化人才的認定標準和引進辦法,完善柔性引才的新機制,大力引進文化、藝術、影視、演藝等急需的人才,充實基層文化力量。

  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長張林也提出,當前,深圳的人才發展整體態勢以及人才政策正在整體升級和優化,正在由過去的政策引才走向現在的環境引才,未來將走向文化引才。

  同時,針對文化人才的引進標準問題,張林表示,深圳現在要對人才進行分賽道管理,改變過去「全民馬拉松式」的人才評價,改為「錦標賽」評價,科技類、醫療類、中小學老師有各自的評價,文化、藝術、體育類的人才也有自己的評價。

  「不同類別的人才有不同的評價就會更客觀,就會有百舸爭流的局面。」張林表示,如何更有效地制定文化體育藝術類的人才標準是下一步人才工作優化升級的核心任務。(記者 周元春)

(責編:張靚雯、陳育柱)

相關焦點

  • 近600項專題調研彰顯排頭兵先行者的政協擔當 委員們五年共遞交...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工作,先後出臺《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文件,對政協工作作出戰略部署,為人民政協工作在新的徵程上開拓奮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共上海市委高度重視政協工作。
  • 淥口區政協主席會議專題協商「加快產業項目建設」議題
    近日 , 區政協組織主席會議協商 , 圍繞「加快產業項目建設」進行專題協商 。 區政協主席王亞男參加並講話 。 王亞男帶領的區一屆主席會議成員一行先後視察了唐人神集團動物營養核心料研產銷一體化基地建設項目、時代工程塑料及耐磨材料生產基地、株洲鐵航衛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詳細了解在建項目建設情況 , 仔細詢問具體施工進度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 並與各企業相關負責人就項目未來規划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
  • 天津濱海新區政協2020年履職成效顯著
    據了解,在強化理論武裝方面,區政協運用集體學習、專題研討等形式,組織政協委員深入學習,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準確把握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增強落實「雙城」布局、加快「濱城」建設的堅定性和自覺性。 在加強教育引領方面,區政協堅持履職下沉、搭好平臺,以「小協商」助推「大治理」。
  • 政協首將黨風廉政建設列為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議題
    2015年3月3日15:00,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審議通過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議程,聽取俞正聲主席作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聽取齊續春副主席作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 重慶市政協開展推進璧南河綜合整治專題協商
    一聲令下,各界力量在不斷凝聚,5月13日,一場以「貫徹重慶市總河長1號令,推進璧南河綜合整治」為主題的專題協商會在市政協拉開帷幕。今年1月,市委書記陳敏爾在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聯組討論時就為政協布置了「作業」:「今年要把防範杜絕汙水偷排、直排、亂排擺在突出位置,強化明察暗訪」。
  • 上海市政協「制度建設年」:關於三項制度性文件的36個問答
    4、問:2020年市政協「制度建設年」還有哪些工作有待進一步展開?第一,重點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制度建設,著力完善協商內容、豐富協商形式、健全協商規則、培育協商文化、提高協商水平。要努力使政協成為堅持和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切實擔負起把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市委的決策部署和對政協工作的要求落實下去、把全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為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凝聚人心共識、匯聚智慧力量。
  • 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是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主要載體和實踐形式
    也具有共同的政治目標,即:「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並以此為前提,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各政黨之間通力合作、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同時也承認、重視並照顧各自利益的差異,通過參政議政、政治協商等形式,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 北京市政協文化講堂活動在E9區創新工場舉辦
    2020年5月12日,北京市政協文化講堂活動在E9區創新工場舉辦,圍繞「健全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進行專題學習。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副主席楊藝文、牛青山、林撫生參加。,圍繞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特徵,疫情對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加快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方面作了深入解讀。
  • 政協委員: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 每個深圳人都有份參與
    深圳以「文化創新2020實施方案」為總抓手,正在努力建設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創意先鋒城市,接下來應該怎麼做?12月16日的政協委員議事廳聚焦深圳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路徑,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市政協副主席王璞出席了當天的委員議事廳。
  • 上海市普陀區政協:提升美麗普陀建設項目的社會認同感
    8月30日,上海市普陀區政協圍繞「增強高標準管理觀念,推動美麗普陀建設」召開專題監督性常委會。會上,普陀區建管委、區綠化市容局等職能部門介紹了工作目標和推進情況。區政協課題組圍繞頂層設計、部門協同、社會共建等方面提出建議。
  • 祁陽縣政協「建設標準化兒童之家」 雙月協商座談會召開
    祁陽縣政協「建設標準化兒童之家」雙月協商座談會議現場紅網時刻12月1日訊(通訊員 陳高鵬)近日,永州市祁陽縣關於「建設標準化兒童之家」雙月協商座談會在縣民政局召開。祁陽縣政協主席鄭增啟,副縣長蔣明明出席會議,縣政協副主席、各委室主任等40餘人參加座談會。
  • 聚焦「提高省政協專題協商會議質量」
    原標題:聚焦「提高省政協專題協商會議質量」  12月2日,省政協機關業務交流培訓「微課堂」圍繞「提高省政協專題協商會議質量」進行交流研討,及時歸納總結專題協商會議的經驗做法,研究提出創新改進的舉措,切實推進省政協專題協商會組織服務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省政協秘書長張榮明主持會議並講話。
  • 會議發言稿:政協工作經驗材料(口頭髮言)三篇
    一、加強新聞陣地建設,把牢「方向盤」,守好「責任田」一是加強黨建引領,提升政治站位。把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新聞隊伍,作為提升政協新聞宣傳傳播力的重要保證。認真學習《新聞輿論思想要論》,深入宣傳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政協的新部署、新要求,嚴守新聞法規,把牢政協工作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
  • 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
    創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等制度,完善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引領的學習制度體系;開展以自我教育為主旨的黨外委員專題視察,建立政協黨組成員同黨外委員談心談話制度,創設委員講堂和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團,努力把凝聚共識融入履行職能全過程。
  • ...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文化自信根基,讓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11月27日,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在北京召開。
  • 圍繞臨港新片區建設情況 上海市政協開展年末委員專題視察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12月1日,圍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情況」,市政協開展年末委員專題視察活動。市政協副主席王志雄參加。圖說:圍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情況」,市政協開展年末委員專題視察活動 金松/攝(下同)委員們實地視察了上海君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這家以開發治療性抗體藥物為主的民營生物醫藥高科技企業,專注於創新單克隆抗體藥物和治療性蛋白藥物的研發與產業化,核心團隊由資深海歸專家和國內生物醫藥行業資深專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