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29.1%,超全市平均水平 城市副中心打造金融開放新高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經成為各類優質資源雲集、備受青睞的創業高地和投資熱土,吸引240餘家持牌金融企業和組織聚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把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落戶中國的第一站。
據悉,2020年前10月,城市副中心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1家,實際利用外資合計5.65億美元;前三季度,城市副中心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1%,增速遠超全市7%的平均水平。
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1家
「我們對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充滿信心,我們對中國金融發展充滿信心,我們有信心在城市副中心獲得成功!」位於運河商務區的北京國際財富中心寫字樓近期迎來一位新成員——上田八木貨幣經紀(中國)有限公司,公司籌備組負責人黃洪凝望著窗外大運河的景色感慨道。
3個月前,銀保監會批准日本上田八木短資株式會社在北京籌建貨幣經紀公司,成為我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讓公司籌備組工作人員頗為感動的是,通州區政府、通州區金融辦給企業悉心政策指導,總是第一時間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
城市副中心正緊抓「兩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機遇,加大外資金融機構導入。據統計,2020年前10個月,城市副中心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1家,實際利用外資合計5.65億美元,提前超額完成市級下達的全年任務指標。
通州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市金融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等27項改革任務正在有序推動落地,城市副中心正在加快政務服務、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環境、人才發展等領域「放管服」改革,發布兩批「通八條」實施細則,抓緊制定「金融二十二條」,持續提升區域投資吸引力。在金融改革、自由貿易、跨境投資等領域,城市副中心正謀劃更多落地措施。
金融業結構向高端業態轉型
在金融領域,除了上田八木貨幣經紀公司於9月獲銀保監會批准籌建外,路孚特金融科技信息服務集團近期完成註冊,成為城市副中心首家外商獨資金融科技公司中國總部。據介紹,兩家企業的入駐是首都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大階段性成果,體現了外資企業對城市副中心金融對外開放、優質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
不斷聚集的外資機構,只是城市副中心金融業開放創新的一個縮影。在城市副中心,金融業結構已從傳統銀行、保險、證券為主,向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高端業態轉型,理財、支付、貨幣經紀、公募基金、融資擔保、商業保理、金融科技等業態均在年內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城市副中心金融發展氛圍日益濃厚,金融主導產業特徵凸顯。」通州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前三季度區域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1%,增速遠超全市7%的平均水平,體現了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增長潛力。
據統計,城市副中心現有28家銀行機構中已有半數升級為法人銀行或一二級分行;首旅集團、三峽集團下屬15家二、三級子公司實現落戶,北投集團基金、投資、融擔、保理等全部金融板塊完成入駐;華夏理財、匯泉基金、易寶支付、農銀金融科技等公司完成註冊,將發揮金融產業「橋頭堡」作用,引領京津冀理財、支付和金融科技市場發展,打造城市副中心產業功能新優勢。
比肩國際金融生態圈逐漸形成
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國首創性、標誌性的金融企業陸續實現入駐,一批重大投資項目和政企合作項目正在城市副中心加速落地。在承載空間方面,運河商務區、文化旅遊區和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3個重點區域,為產業發展提供大量可租售的空間。
「城市副中心金融生態圈正在大運河畔悄然形成。」通州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描繪了運河商務區的未來藍圖:這裡將比肩倫敦金絲雀碼頭、東京新宿、香港中環等國際大型頂尖商務區,成為「全球領先的城市商務新樞紐」。
據介紹,在吸引產業集聚的同時,城市副中心將不斷完善產業支撐保障體系,積極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水平,創造高品質的生活就業環境;不斷加大企業支持力度,打造吸引投資的政策高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在城市副中心投資興業創造最有利條件。(潘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