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工業現恢復性反彈 廣東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降幅高於全國...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 截止4月27日,珠三角重點城市中,廣州、深圳、東莞、珠海已發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廣州、珠海兩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同比下降約20%,而東莞同比下降17.9%,深圳同比下降13.7%。

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廣東3月份的工業生產出現恢復性反彈。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當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大幅增長135.1%。

這是粵企2月份迅速復工後的成績。但整個一季度來看,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依然同比下降15.1%。這個降幅超過了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的幅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定義,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是用來反映一定時期工業生產物量增減變動程度的指標。利用該指標,可以判斷短期工業經濟的運行走勢,判斷經濟的景氣程度。

具體來看,4月23日,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73.21億元、工業增加值814.3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0.2%和19.6%,降幅比1-2月分別收窄2.9個和2.2個百分點。

廣州三大支柱產業總產值下降24.4%。其中,汽車製造業下降35.6%;電子產品製造業、石化製造業分別下降11.8%、10.2%。

同時,與防疫相關的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較快增長,醫用口罩、口罩產量分別增長3.0倍和4.6倍,熟肉製品、速凍食品、營養保健食品產量分別增長29.2%、31.7%和13.0%。

4月27日,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7%,比1-2月收窄4.8個百分點。先進位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下降9.5%和10.2%。

4月22日,東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61.83億元,同比下降17.9%,降幅比1-2月收窄6.5個百分點。

在東莞,內資企業增加值453.6億元,下降17.9%,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約59.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99.72億元,下降18.3%;外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08.45億元,下降17.2%。東莞工業五大支柱產業增加值527.85億元,下降17.9%。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266.74億元,下降17.1%。

與廣州情況相似,一季度防疫物資生產加快,全市規上企業共生產口罩1.84億個,同比增長459%。在醫藥製造業行業中,生物藥品製品製造業、化學藥品製造業分別增長341.4%、43.1%。

4月23日,珠海市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97.25億元,同比下降20.7%。

珠海七大支柱產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52.55億元,同比下降21.3%,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77.3%。其中,電子信息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40.19億元,同比下降16.8%;家電電氣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9.88億元,同比下降38.0%;精密機械製造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1.46億元,同比下降21.4%;生物醫藥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2.98億元,同比增長2.5%。

廣東省統計局今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0858家,實現利潤總額8915.28億元,比上年增長 5.6%。從全國及主要沿海省市看,廣東利潤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3.3%)高8.9個百分點,分別比上海、山東、江蘇、浙江高19.8個、14.5個、11.0個、0.2個百分點。

相關焦點

  • 河南省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為居中部首位
    記者 王 錚 攝      4月18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4位、中部省份第1位,在全國的位次和在中部省份的位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前移12位和5位,產業升級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提升。
  • 合肥上半年工業運行成績出爐: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部首位
    據合肥日報報導 今年以來,合肥工業經濟一舉扭轉開局不利的態勢,在平穩增長中逐步提速提質。記者獲悉,上半年合肥工業運行成績單新鮮出爐,全市243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95.4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工業投資1098億元,同比增長12.3%,佔年度預期目標的50.8%,超序時進度0.8個百分點。
  • 2020前三季度全國空氣品質向好 避免秋冬季反彈需要注意哪些核心...
    通過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公布的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站點數據進行分析後可以看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整體空氣品質向好,尤其是今年夏季臭氧汙染源頭治理初現成效。氣候變化與空氣汙染的防治工作緊密相關,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路徑中,科學治理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排放端是重要任務之一。正值跨入秋冬時刻,空氣汙染是否會迎來反彈,我們又該如何警惕應對呢?
  • 工業增加值下降 鐵路船舶行業市值縮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而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是17個主要行業中兩個負增長行業之一,僅高於農副產品加工業的2.5%的降幅。
  • 安徽工業增加值增幅居中部首位
    中安在線訊 (實習生:羅敏、記者:謝麒麟)安徽工業經濟企穩回升趨勢明顯。記者今天從省經信委獲悉,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幅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當月實現增加值362.45億元,同比增長26.4%。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146.61億元,同比增長20.4%,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兩項指標增幅均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皖北地區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 工業經濟運行回歸正常軌道
    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5月份、6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4.4%和4.8%。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二季度以來我國工業經濟穩步回升,初步判斷經濟運行已經回歸正常軌道,疫情對我國工業經濟的影響總體可控。
  • 閃電指數|山東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
    工業持續回升基礎愈加穩固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比前三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增長9.8%,連續3個月保持9%以上增速。41個行業大類中,有26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3.4%,比前三季度擴大4.9個百分點。
  • 統計局:一季度豬肉價格漲122.5% 3月份上漲116.4%
    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一、農業生產基本平穩,糧食生產形勢較好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
  • 前8月合肥經濟穩中見快 工業增加值增幅居中部省會第一
    工業運行信號積極 主導產業陸續發力  據了解,1~8月份,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4806.5億元,實現增加值1205.19億元,增長14%,增幅繼續保持中部省會第一。工業產銷率96.4%,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工業能耗增長10.6%,比前7個月、上半年分別提高3.9個、5.6個百分點。
  • 2019年機械工業運行情況綜述:緩中趨穩壓力猶存 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全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至5.1%,仍低於同期全國工業平均水平(5.7%),也低於上年機械工業6.3%的增速。  2、產品生產逐漸回升  自2018年6月以來機械工業產品生產逐步走弱,重點監測的主要產品中產量增長的種類持續減少,至2019年8、9月份降至階段性低點,產量增長品種數僅佔120種重點產品的35.8%。
  • 沈建光:從發電耗煤看沿海各省工業生產壓力
    來源:證券日報歷史上,東部沿海各省的發電量加權同比增速(以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五個沿海省份的發電量作為權重)與六大發電集團耗煤量同比增速非常同步,原因是六大發電集團耗煤量的統計範圍是各發電集團旗下沿海電廠數據。2018年二季度以來,兩個指標均出現大幅下滑。
  • 江西一季度風電發電量15.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21%
    原文如下:一季度全省全社會累計用電量32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5%,其中製造業、服務業電量受疫情影響損失較大。2月中旬後,省內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復產用電情況排名全國前列,各行業用電形勢總體好轉。進入二季度,全省用電復甦形勢進一步明朗,但用電增速由恢復性增長轉為較快增長仍然需要工業、服務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共同支撐帶動。
  • 合肥工業增加值居中部省會第一 全國省會前十
    8月14日,記者從合肥市發改委、統計局等多部門獲悉,今年上半年,該市完成工業總產值3688.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922.5億元、同比增長14.9%,增速居中部省會第一,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十強。上半年工業投資總量完成875.7億元,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5位。
  • 東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甦,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根據...
    廣東上半年GDP公布 主要經濟指標恢復性增長;上半年,廣東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甦,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上半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49234.20億元,同比下降2.5%。
  • 2020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分析及下半年展望:改革創新護航持續反彈
    二季度 GDP 同比上漲 3.2%,高於一季度 10 個百分點,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從供給端看,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生產雙雙反彈,但前者修復幅度明顯快於後者。從需求端看,三駕馬車動力稍顯不足。其中,投資降幅逐月收窄,穩步恢復;消費市場逐步改善,新型消費加快增長;進出口呈現一定韌性,貿易順差有所收窄。
  •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工業生產者價格呈雙降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工業生產者價格呈雙降態勢,其出廠價格、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下降5.5%和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方面,全省34個工業大類行業呈現「八升十九降七平」格局。其中:漲幅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紡織服裝、服飾業上漲8.7%,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上漲4.4%,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上漲3.1%;降幅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29.7%,黑色金屬礦採選業下降14.7%,橡膠和塑料製品業下降11.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全省九大類呈「一升八降」格局。
  • 要聞|全國35個大中型城市中排名第7位!前7個月蘭州規上工業增加值...
    要聞|全國35個大中型城市中排名第7位!前7個月蘭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 2020-08-27 1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新舊動能轉換勢頭明顯 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創新生力軍
    今年上半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1%,增幅比一季度還提高0.1個百分點;先進位造業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4.4%,高技術製造業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3.1%;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企業,廣東佔據一半……呈現出新舊動能轉換接續、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創新大省加快向創新強省轉變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