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合肥經濟穩中見快 工業增加值增幅居中部省會第一

2021-01-08 中安在線網站

  中安在線訊 9月18日,合肥市統計局公布1~8月份合肥市經濟形勢分析。前8個月,合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205.19億元,增長14%,增幅繼續保持中部省會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258.13億元,增長21.5%。總體來看,全市經濟保持穩健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工業運行信號積極 主導產業陸續發力

  據了解,1~8月份,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4806.5億元,實現增加值1205.19億元,增長14%,增幅繼續保持中部省會第一。工業產銷率96.4%,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工業能耗增長10.6%,比前7個月、上半年分別提高3.9個、5.6個百分點。

  縱觀近期工業形勢,積極信號不斷釋放,工業回升態勢較為明顯。1~8月份,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54.76億元,同比增長18.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35.57億元,增長21.5%,比全市工業平均增速分別高出4.2個和7.5個百分點。六大主導產業中,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101.20億元,首次超過汽車產業,同比增長72.3%,拉動全市工業增長4.0個百分點;8月份,賽維太陽能恢復生產,帶動全市新能源及光伏產業實現增加值3.89億元,增長55.4%,扭轉了連續3個月同比下降的態勢。

  今年以來,合肥經營效益持續向好,工業利潤增幅始終高於主營業務收入。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21.7%,高於全國、全省10.6個、9.1個百分點,高於主營業務收入增幅3.3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加快優化 民間投資貢獻突出

  1~8月份,合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58.13億元,同比增長21.5%。其中,工業投資1196.75億元,增長18.5%;房地產投資761.3億元,增長13.2%。文化產業投資221.54億元,增長37.9%。

  近三個月來,合肥新開工項目投資分別增長13.3%、16.8%和17.5%,呈穩步提升態勢。1~8月份,新開工項目3268個,同比增加186個,完成投資1463.99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356個,同比增加30個,完成投資438.45億元,下降6.5%,為今年以來最小降幅。

  統計分析顯示,今年以來,民間投資較為活躍。1~8月份,民間投資完成1903.58億元,佔投資總量的58.4%,同比增長24.7%,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5.4%。同時,工業投資結構優化。1~8月,工業技術改造投資740.76億元,佔工業投資的61.9%;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196億元,增長17.6%,佔工業投資的16.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合肥對生態投資力度加大。截至8月末,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一期工程16個子項目13條入湖河流綜合治理已累計完成投資44.77億元,完成總投資計劃的44.7%。二期工程98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預計一期工程全年完成投資80億元。

市場消費需求穩定 對外出口略有回落

  1~8月份,合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1.56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714.78億元,增長20.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900.26億元,增長14.5%;餐飲收入61.3億元,增長8.7%。

  進出口方面,前8個月出口略有回落,進口則大幅增長。8月份,進出口總額13.75億美元,同比下降62.3%,其中,出口8.21億美元,下降75.4%;進口5.55億美元,增長78.9%。1~8月份,進出口總額122.5億美元,同比增長6.4%。其中,出口84.65億美元,下降5.6%;進口37.85億美元,增長48.9%。

  在吹「節儉風」的氛圍中,合肥高檔消費熱度稍減。8月份,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增長22.1%,汽車零售額增長12.1%,分別較上月降低43.1和7.8個百分點。1—8月份,金銀珠寶、汽車零售額分別增長34.6%和24.2%。

  今年以來合肥市財政收支穩步運行。1~8月份,合肥市實現財政收入510.78億元,同比增長9.1%。地方財政收入286.95億元,增長14%,其中稅收收入242.75億元、增長15.8%,佔地方財政收入的84.6%;從三大主體稅種看,增值稅增長37.8%,營業稅增長1.5%,企業所得稅下降2.7%。其中,財政支出更多地向民生傾斜,1~8月份,財政支出342.83億元,增長4.7%。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1.9%,一般公共服務、農林水事務支出分別增長14.5%和38.1%,公共安全支出增長7.8%。(實習生 袁曉燕 鄭華 記者 汪喬)


相關焦點

  • 合肥工業增加值居中部省會第一 全國省會前十
    8月14日,記者從合肥市發改委、統計局等多部門獲悉,今年上半年,該市完成工業總產值3688.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922.5億元、同比增長14.9%,增速居中部省會第一,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十強。上半年工業投資總量完成875.7億元,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5位。
  • 合肥上半年工業運行成績出爐: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部首位
    據合肥日報報導 今年以來,合肥工業經濟一舉扭轉開局不利的態勢,在平穩增長中逐步提速提質。記者獲悉,上半年合肥工業運行成績單新鮮出爐,全市243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95.4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工業投資1098億元,同比增長12.3%,佔年度預期目標的50.8%,超序時進度0.8個百分點。
  • 長沙文化產業增加值逼近千億 體量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長沙文化產業增加值逼近千億 文化產業體量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 實習生 張曉瞳 通訊員 胡冰)記者從昨日舉行的長沙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獲悉,據市統計局初步統計,2018年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逼近千億大關
  • 安徽工業增加值增幅居中部首位
    中安在線訊 (實習生:羅敏、記者:謝麒麟)安徽工業經濟企穩回升趨勢明顯。記者今天從省經信委獲悉,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幅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當月實現增加值362.45億元,同比增長26.4%。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146.61億元,同比增長20.4%,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兩項指標增幅均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皖北地區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 《經濟學人》雜誌稱合肥人均GDP增速排全球第一
    世界著名雜誌《經濟學人》官網12月4日發布「世界增長最快/慢都市經濟體」文章認為,人均GDP合肥增速排全球第一。儘管數據並不是出自官方,但省內多數專家認為「基本符合事實」。合肥成了「世界第一」?在該網站一篇名為《都市經濟體》的報告中,通過圖表列出了世界增長最快/慢都市經濟體。從最近5年來看,按實際人均GDP計算,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都市經濟體分別是合肥、包頭、長春、鞍山、大連,增長最慢的都市經濟體則是邁阿密、拉斯維加斯、雅典、阿布達比、杜拜;按就業排名,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都市經濟體是杭州、合肥、寧波、長沙、深圳,墊底的則是馬拉加、巴塞隆納、薩拉戈薩、雅典、瓦倫西亞。
  • 閃電指數|山東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4日訊 記者從山東省統計局獲悉,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成效持續顯現,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斷回升,山東省工業經濟繼續延續了穩定恢復的態勢,行業、產品增長面不斷擴大,穩中提質態勢更加明顯,增長勢頭進一步鞏固。
  • 重慶兩江新區:前三季度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329.2億元 同比增長30.5%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6日14時30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實習生 梁浩楠 通訊員 陳昕)今(26)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兩江新區獲悉,兩江新區直管區規模以上數字經濟產業企業第一季度實現增加值77.54億元,同比增長3.4%;上半年實現增加值165.53億元,同比增長15.2%;前三季度實現增加值329.2億元,同比增長30.5%
  • 要聞|全國35個大中型城市中排名第7位!前7個月蘭州規上工業增加值...
    前7個月蘭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 2020-08-27 1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三角觀察 合肥衝刺「萬億」背後,是一個國家科學中心的崛起夢
    但「低調」的合肥卻在過去15年裡交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經濟跨越式的發展,GDP排名從70名開外躋身全國21位,技術創新拿下多個全國第一、世界第一……隨著2020年9月合肥人口破千萬,很多人都在等待一個最終答案:第18個GDP萬億的「超級城市」,是否會被合肥拿下。
  • 上半年我市經濟穩中有升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上半年我市經濟穩中有升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2020-07-21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觀活、宏觀穩,力促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7%和9.0%,分別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7和3.0個百分點。以新技術為引領的相關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5月份,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2.5%、12.0%和12.3%,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2.4、1.9和2.2個百分點。
  •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
    2020年,濟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奪得雙勝利——濟南牢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總原則,聚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副省級城市中首個實現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自2月12日起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在抗疫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 前三季度數據出爐!七大版塊看好龍泉驛經濟發展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8.5億元,同比增長3.8%,當季增速為6.4%,增速比二季度提高4.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09.4億元,同比增長4.0%,當季增速為9.4%,增速比二季度提高3.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44.6億元,同比下降1.9%。
  • 珠三角工業現恢復性反彈 廣東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降幅高於全國...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 截止4月27日,珠三角重點城市中,廣州、深圳、東莞、珠海已發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廣州、珠海兩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同比下降約20%,而東莞同比下降17.9%,深圳同比下降13.7%。
  • 2019年11月經濟數據公布 11月中國經濟表現如何?
    11月份,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
  •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居中部第一 奔向創新高地,長沙步履鏗鏘
    「工業30條」「人才政策22條」等政策的加持,激發出了磅礴的創新創業活力。  市科技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高新技術企業近三年有效數年均增長近40%,2019年增加到3095家。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30%,居中部第一。八大高新技術產業中,先進位造與自動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四大產業成為千億產業。
  • 合肥高溫累計時長和體感溫度居31省會城市第一
    根據中國天氣網對全國31個省會級大城市的大數據盤點,7月下旬至今,合肥以高溫累計時間最長、體感溫度最高登上「高溫耐力榜」和「蒸煮悶熱榜」雙料榜首。72小時35℃以上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與往年相比,今年高溫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尤為明顯。
  • 中國省會城市的大變局,即將上演
    前11個月,濟南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0個和7.9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全省首位。GDP總量上,2019年,濟南GDP為9443.37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GDP實現7248.4億元,進入城市「萬億俱樂部」已是大概率事件。濟南的媒體評價,山東經濟重心正在轉移,濟南在強省會戰略的加持下,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山東第一城。
  • 讀懂濟南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強省會擔當
    27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5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進出口總額增長28%;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形成60餘項制度創新成果;建立健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一批制約省會發展的關鍵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加快推進,新增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2家,新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8家……透過2021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看出,剛剛過去的一年,濟南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跑全省
  • 兩句話讀懂上半年經濟:穩的格局更加鞏固 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顯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態勢趨於明顯。上半年經濟穩固效益提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並取得更好結果奠定了紮實基礎。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有兩句話:一是穩的格局更加鞏固,二是好的態勢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