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話讀懂上半年經濟:穩的格局更加鞏固 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2020-12-04 第一財經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顯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態勢趨於明顯。

上半年經濟穩固效益提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並取得更好結果奠定了紮實基礎。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有兩句話:一是穩的格局更加鞏固,二是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2017年開局以來,中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業供求關係、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

就在今年上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成效持續顯現。首先是過剩產能有序化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房地產去庫存效果繼續顯現,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擴大3.2個百分點。企業槓桿率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由於去年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負增長,工業領域走出通縮以來,企業經營和預期明顯改善,工業生產形勢比較穩定。去年3月份以後,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長基本都保持在6%以上,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幅度同比又有所提高。工業生產的穩定,效益的改善,預期的改善,又帶動了工業投資的增加。

因為製造業和服務業良性互動,一些生產性服務業增勢非常好。當前中國國內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物流服務業的增長都呈加快之勢。

其次是企業成本繼續降低。數據顯示,1-5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2元,同比減少0.04元。

另外,短板領域得到加強。上半年,中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水利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6.0%、17.5%、14.7%和17.8%,均明顯快於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PMI回升表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二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企業家信心提升。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新供給形成到供給擴張的關鍵階段,經濟企穩的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驗證。

下半年好的形勢還會延續

在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下,上半年經濟好的態勢更加明顯,已經為下半年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邢志宏說,一是結構在改革中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使產需結構進一步優化。

今年以來,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徵更加明顯,上半年服務業的增速快於二產增速1.3個百分點,服務業佔經濟的比重達到了54.1%,高於二產14個百分點。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2和4.6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了12.2%和32.2%。在需求方面,居民消費加快轉型升級,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和需求結構也在調整優化。

二是動能在轉換中增強。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使創業創新環境持續優化。今年以來,市場主體競相成長,1-5月份全國新登記註冊的企業同比增長了14.7%,日均新登記註冊企業1.56萬戶。

新主體和新技術的發展有效地帶動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成長,經濟發展當中的新動能不斷地壯大。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了28.6%,增速快於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2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3.8%,同比提高了2.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了10.8%,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個百分點。經濟當中的新的力量在不斷地增強。

三是質量在轉型中提升。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今年的企業效益明顯改善,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了22.7%,增速高於去年同期16.3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利潤率達到了6.05%,同比提高0.4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的營業利潤也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於經濟增長。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高於去年同期0.8個百分點,比同期的經濟增速快出了0.4個百分點。

邢志宏認為,當前實體經濟發展趨好,經濟發展的基礎在不斷地鞏固;需求在穩步擴大,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不斷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增強,經濟增長的活力進一步提升;市場預期向好,經濟發展的信心持續提升。

從先行指標展望下半年,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是51.7%,比上個月又提高了0.5個百分點,已經連續11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達到了54.9%,比上個月提高了0.4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保持在54%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同時6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達到了113.3%,也是近年來的較高水平。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陳中濤就分析,從PMI走勢來看,已連續9個月保持在51%以上相對較高水平,6月份在歷史同期多見下降的情況下,逆勢而上不降反升,表明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主導作用突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基礎趨於鞏固,經濟運行已進入平穩區間,預計下半年乃至全年經濟保持適度平穩增長格局,增速穩定在6.5%~7%區間。

邢志宏表示,我們也注意到,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OECD等一些國際組織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綜合以上的情況,可以說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將會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相關焦點

  • 上半年我市經濟穩中有升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上半年我市經濟穩中有升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2020-07-21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福昌:宏觀調控注重中長期思維,促進經濟行穩致遠
    在會議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形勢依然嚴峻」,突出了中長期矛盾的變化和持久戰思維,對宏觀調控政策設計提出新的要求,既要強化宏觀調控的中長期思維,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均衡;又對短期宏觀政策實施提出新要求,要「落地見效」,做好「六穩」、落實「六保」,鞏固來之不易的成績,保障全年目標實現。
  • 上半年江蘇主要經濟指標回升 經濟運行由穩轉好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經濟運行由穩轉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一系列優異表現,給了我們持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復甦的底氣與信心。省統計局負責人分析說,回望上半年,經濟運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但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取得好於預期、好於全國的經濟「期中成績」。和常年相比,0.9%的經濟增速或許並不顯眼,但進入「正區間」,足顯「V」形反彈的趨勢,體現了江蘇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 中國經濟的明天將更加美好——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
    不必對短期波動過分糾結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記者: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投資、消費等指標有所波動。如何客觀看待經濟指標的短期波動和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寧吉喆:判斷中國經濟發展態勢,既要看經濟增長,更要看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既要看發展速度,更要看質量和效益。
  • 微觀活、宏觀穩,力促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儘管7月份的部分經濟運行指標出現增速回落,但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運行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在外部環境嚴峻複雜的情形下,經濟運行保持這樣發展態勢,難能可貴。箇中原因,微觀基礎充滿活力、宏觀政策工具充足,則是有力的保障因素。
  • 鞏固勢頭創新機制 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今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國民經濟恢復的艱巨任務,黨中央、國務院準確把握大勢,加大「六穩」工作力度,明確提出「六保」任務,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著力促進經濟社會秩序恢復。二季度,我國經濟實現由降轉升,經濟增速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
  • 2021年中國經濟應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20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攻堅克難、轉危為機、逆勢而上,推動經濟社會恢復取得戰略性成效。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需要進一步穩固經濟恢復態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實現「十四五」高質量開局。
  • 不畏浮雲遮望眼——透視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儘管上半年數據還未公布,但從前5個月運行態勢看,中國經濟可以交出一張亮麗的「半年報」,一幅蹄疾步穩、提質增效的中國經濟新圖景已躍然紙上。  這幅新圖景上,「穩」的格局依然牢固——  今年前5個月,廣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幅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
  • 堅定、堅強、堅毅——構建中國經濟更加堅韌的未來
    或許不只是它召開在全球經濟前路迷茫的關鍵時點,也不只是它傳遞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於10月召開、並透露了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等重要信息。更重要的是:體現了黨對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那份堅定的信心、堅強的意志和堅毅的精神。今年以來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構成了嚴重衝擊。這一點,每一位國人歷歷在目、感同身受。
  • 正確認識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一方面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美國執意挑起世界貿易爭端,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很多不確定性,也給我國經濟穩定發展帶來很大挑戰。另一方面從內部環境看,我國目前正處於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經濟運行存在一定下行壓力。看待中國經濟形勢要從整體看、從全局看、從長遠看,雖然與前些年兩位數的高增長相比,今年部分指標的增速有所回落,但經濟運行依然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穩」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 上半年山東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
    數據發布上半年山東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山東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千方百計穩住經濟基本盤,上半年經濟呈現回升向好、好於預期的總體運行態勢
  •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底氣從哪裡來?國社這篇評論講透了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逆流而動,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不畏浮雲遮望眼」,正確認識經濟形勢、做好經濟工作,需要把握大勢,辨明趨勢,凝聚共識,才能堅定信心、增強底氣,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這是建設中的京張高鐵工程官廳水庫特大橋(2017年9月10日無人機拍攝)。
  • 國家職能機構多方施力「六穩」「六保」,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對於下一階段的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央行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體來說,首先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
  • 世界經濟將呈多極化新態勢
    第三,世界經濟將呈現多極化新態勢。  不同跨國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世界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以及美國霸權與各國的矛盾、多哈回合全球多邊關係談判的停滯,決定了經濟全球化的繼續發展必然表現為國家利益集團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多極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而更加豐富多彩。  1.金融危機加快了世界經濟重心由大西洋向亞洲地區轉移的速度。2.
  • 未來經濟工作應抓主要矛盾化危為機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向好態勢並沒有變,但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需要我們全面客觀看待變化的形勢,正確對待發展道路上的困難挑戰,把解決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作為經濟工作的著力點,著力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
  • 統計局:第三季度GDP增長6.7% 與上半年持平
    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於預期。中國將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今年以來國內工業行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中國經濟仍面臨不確定性。盛來運表示,前三季度工業的趨穩態勢更加明顯,上半年工業同比增長6.0%,三季度工業增長6.1%,而且進入三季度以後,工業的用電量、發電量、貨運量這些指標都明顯增長加快,工業呈現出明顯的企穩態勢。
  • 2020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2020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陳曦: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2020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今天省新聞辦邀請到省統計局副局長王瑜女士和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二級巡視員鄭路女士。
  • 2020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分析及下半年展望:改革創新護航持續反彈
    1.GDP:防疫與經濟發展實現較好平衡,二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 上半年我國 GDP 同比下降 1.6%,明顯好於一季度的-6.8%。二季度當季同比上漲 3.2%,略好於市場 3.0%的平均預測水平。一方面,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將持續發力,預計 2020 年信貸社融增速將高於上年。另一方面,隨著復工復產態勢向好和非常態化貨幣政策逐步退出,貨幣政策的重點由總量寬鬆轉向結構性寬鬆,下半年信用擴張速度或較上半年放緩。
  •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主要表現在:一是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是全方位、長期性、深層次的。二是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一些國家奉行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我國外貿外資受到衝擊,但全球化大潮不可阻擋,拓展「一帶一路」、東協等新興市場潛力依然很大。
  • 如何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專家這樣說
    從內部運行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加上疫情衝擊,目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上半年經濟增速、消費增速、投資增速等主要指標仍處於下降區間,疫情衝擊的損失尚未完全彌補,推動經濟回歸正常水平還需付出艱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