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鹿偉 盧河燕)極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即將來臨。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放眼未來5年乃至15年,江蘇將如何謀劃發展,「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8000萬江蘇人的工作生活將有哪些改變?12月28日,《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公布,給出了答案。
2035年遠景目標——
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做到水平更高、走在前列
根據建議,到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江蘇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做到水平更高、走在前列。展望二〇三五年,全省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礎上實現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實現翻一番以上,區域創新能力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水平;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基本實現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蘇、智慧江蘇、健康江蘇、平安江蘇、誠信江蘇,建成文化強省、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體育強省,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人的全面發展和全省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國前列;碳排放提前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成美麗中國示範省份,初步展現出現代化圖景,「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邁上新的大臺階。
「十四五」主要目標——
六個方面
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十四五」時期江蘇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高品質生活取得新成果
高效能治理實現新提升
美麗江蘇展現新面貌
社會文明達到新水平
改革開放形成新優勢
熱點關注——
科技強省:啟動建設江蘇省實驗室,建設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
建議的第二板塊,包括第二、三、四部分,按照「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三個塊面來展開,分別對科技強省、產業體系、數位化、區域城鄉協調、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對高水平擴內需、促開放、暢循環,對推進共同富裕、提升人口素質、打造文化強省、建設美麗江蘇、統籌發展和安全等作出部署,共16條。
其中提到,進一步突出創新核心地位,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加快建設科技強省方面,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江蘇實施方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如加快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江蘇省實驗室,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集中力量建設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
製造強省:率先建成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製造強省。圍繞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全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率先建成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基礎軟體等「五基」領域的薄弱環節。大力實施「壯企強企」工程,制定企業提升計劃,培育壯大一批「鏈主」企業、一批隱形冠軍企業、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區域城鄉協調:打造蘇通、錫常泰等跨江融合發展城市組團
在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方面,加快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以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太湖、洪澤湖以及沿海為脈絡優化空間格局,統籌生態保護、城鎮布局、產業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人口資源環境均衡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加快提升揚子江城市群發展水平,支持南京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推進南京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加快寧鎮揚、蘇錫常一體化發展,打造蘇通、錫常泰等跨江融合發展城市組團,推動南通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完善體制:建設江蘇張謇企業家學院,設立江蘇企業家日
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著眼於改革進入整體推進、全面落實階段的新要求,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系統推進落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推動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建設江蘇張謇企業家學院,設立江蘇企業家日,弘揚企業家精神,促進企業家更好擔負起發展責任和社會責任。爭取設立中國(江蘇)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支持設區市建設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積極爭取在江蘇設立智慧財產權法院。
釋放消費潛力:適當增加公共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建議提出,高水平擴內需促開放暢循環,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充分發揮江蘇國內產業循環重要發起點聯結點作用、融入國際循環重要通道優勢,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推動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攬推動東西雙向開放,率先探索有利於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在全面釋放消費潛力方面,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促進以文化、旅遊、體育、康養等為重點的生活性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適當增加公共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錢袋子」: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和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
老百姓關心的「錢袋子」也將越來越鼓。建議提出,更好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和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健全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提高職工工資佔GDP和企業收益比重,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
保障體系:探索以社保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和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完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開發更多就業崗位,提高就業創業質量。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落實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保障兒童優先發展。探索以社保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擴大「同城待遇」範圍。
教育:擴大優質教育供給,滿足江蘇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
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省。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完善廣覆蓋、普惠性學前教育,健全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適應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要求,不斷擴大優質教育供給,滿足江蘇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
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重點發展高職教育,打通職業教育升學通道,實施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
健康江蘇:實施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工程
全面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深化醫藥衛生改革,深入實施健康江蘇行動,建設與江蘇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各級疾控中心建設,促進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健全高水平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應急物資保障、科技支撐、法治保障體系,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實施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工程,推動人口超過50萬的縣(市、涉農區)建設婦幼保健院和二級以上老年醫院。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建設行動計劃,建設中醫藥強省。
應對老齡化: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握人口深度老齡化的基本省情,實施積極的人口政策,促進人口結構優化改善、長期均衡發展。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擴大普惠託育服務供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積極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法規政策體系,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長期照護保障體系,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銀髮經濟,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文化:實施文藝「名師帶徒」計劃,打造一支「文化蘇軍」
推動文化產業高端發展。打造一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培育一批富有江蘇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建設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建設揚子江創意城市群、沿大運河特色文化產業帶、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制定江蘇電影「十四五」行動計劃。
推進紫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分層分類培養文化名家、文化英才、文化優青,著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創造力強的「文化蘇軍」。推進江南水鄉古鎮、中國明清城牆、海上絲綢之路遺蹟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
生態: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
美麗江蘇,這一藍圖正在變為現實。建議提出,更高起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制定美麗江蘇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典範。
倡導綠色消費,提倡綠色出行。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深化環境綜合治理,制定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意見,建立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負面清單,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長江、淮河—洪澤湖、大運河、黃河故道等生態廊道和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圍繞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美麗宜居城市系統建設、地區集成改善,促進城市發展向內涵提升、品質提高轉變。打造美麗田園鄉村。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優化鄉村山水、田園、村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