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如何? —— 藝術學理論學科展望

2020-11-24 中國社會科學網

  摘要:今年是藝術學升格為門類學科、藝術學理論成為一級學科的第十年。藝術學升門,使得中國當代人文社會科學體系構成為之改變、整個科學版圖為之改觀。藝術學理論學科在未來發展中,應堅持其作為「一般藝術學」之初心與實質,充分發揮該學科的獨特作用,並在與其他幾個「特殊藝術學」的互動中相互推動、相互促進;應在「立足本土」的基礎上放眼國際。最後從學科體制優勢的凸顯,傳統資源梳理與闡釋的加強和「吸收外來」的深化等方面對未來予以展望。

  作者簡介:李心峰,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一、藝術學升門再認識

  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於2020年6月2日舉辦的「藝術學升門十年:未來的展望」網絡學術論壇可謂適逢其時,很有意義。藝術學自2011年初升格為門類學科,今年正好是第十年。我認為,從現在開始,對過去十年所走過的歷程進行認真而深入的回顧總結,同時對未來十年乃至更久遠的未來予以規劃、展望,將成為近期藝術學理論界密切關注的一個熱點、焦點。後續可能會有不少雜誌、媒體積極跟進,向大家約稿,持續地進行探討。這次「雲」中相「會」集中探討「藝術學升門十年:未來的展望」,可以說是在這個話題上開風氣之先,想必會引起業界同仁們的極大關注。

  在回顧和總結藝術學升門以來的十年曆程時,幾位專家都說了這樣一句話:十年之路不尋常。如此感慨萬端的一句話,道盡了藝術學升格為門類學科、原藝術學一級學科中作為二級學科的藝術學隨之升格為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這十年來大家兢兢業業、孜孜以求、刻苦探索的箇中三昧。而且我認為,不僅僅是這十年之路不尋常,如果再往前追溯,可能還有前一個「十年之路不尋常」。這就是藝術學最初是怎樣於199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合下發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從無到有,在文學門類(05)中成為藝術學一級學科(0503),之後在1997年版《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又形成由八個二級學科所構成的相當完備的藝術學一級學科(0504)體系,直到2011年藝術學一級學科升格為藝術學門類學科(13)的艱難歷程。應該說,前一個十年更加不易,更具有裡程碑的意義!現在所回顧與總結的十年,即藝術學升格為門類學科並設立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十年,是在坐享前一個十年以仲呈祥先生等為代表的前輩學者們為我們所創造的學科建設成果與科研教學條件。我認為這後一個十年與前一個十年,都非常值得回顧總結,值得認真探討。

  對於2011年藝術學升門這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大家已經談了很多,我認為還有必要給予重新認識、重新評價、重新闡釋。就是說,我們不應僅僅把藝術學升門放在藝術學這一個學科的內部去討論它的意義,還有必要把藝術學的升門放在整個人文社會科學體系,甚至放在中國當代整個科學體系當中來看待。因為過去包括理工農醫等自然科學在內的全部學科是12個門類。藝術學成為第13個門類,這個事件改變了整個科學的體系,改變了科學世界的版圖。就是說,自此發端,在我國當代科學體系中,藝術學已經與其他12個傳統門類學科(包括理科、工科、農科和醫科等自然科學在內)相併列,在同一個級次上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這與以往大不一樣,我認為它對於整個中國當代科學體系的建構,都是一個很大的貢獻。另外,在中國,藝術學成為門類學科,在該門類學科下面設立一個藝術學理論的一級學科,對此也可以從整個國際視野上來看。有好多朋友談到國外似乎沒有如我們一般的、體制化的「藝術學理論」的學科。我覺得這並不是一件令人尷尬、遲疑之事,而恰恰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不久前我旁聽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彭鋒教授的一次網絡講座,他談到的一個觀點我特別贊成。他說很多學科是外國人提出、創建的,而我們跟著做。恰恰是藝術學理論,有可能是中國人對整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一大貢獻。我們把這個學科作為一個一級學科,把它體制化、機制化,而且目前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博士點、碩士點,有很多從業人員,有很多分支學科,形成了一個學科群。這是中國人對人類科學體系的一大貢獻,今後或將能夠得到世界的承認與認同。一些朋友從學術、學問、學科的國際化視野談到我們的學科構建需要獲得國際承認、國際認同的問題,我認為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學科建構不能關起門來自說自話、自行其是、閉門造車,但也不應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無所作為,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提出或創建任何新的學科。我認為,我們應該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首創精神,在人類整個學科體系的建構中,在新興學科的首倡與首創的實踐中有所作為、有所突破,作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我認為,像這種體制化的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首倡與首創的實踐,只要它是符合學理、符合現實需求、未來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那麼,它獲得國際上的承認、認同,也是可以期待的。當然我們還要做很多艱苦的努力。包括「藝術學理論」這一學科名稱是否經得起推敲?能否找到更為合適的學科名稱予以命名?都還需要深入持續地探討。

  二、叩問初心  鑑往知來

  在上述網絡論壇舉辦之後,《藝術教育》月刊以「藝術學理論的學科定位」為題向我約稿。考慮到該問題正是我長期以來密切關注、有所思考的問題,而且該問題也正是我們在回顧總結藝術學理論學科十年曆程,充滿期待地去展望與規劃藝術學理論學科未來發展道路之際,應該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我爽快地接受了這個命題作文的任務,趕寫了一篇《叩問初心 行穩致遠——關於藝術學理論學科定位的思考》[1]的小文。在這篇論文中,我認為「如要比較準確地把握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學科定位問題,需要時時叩問當初設立該學科的初心為何、我們為什麼需要這樣一個一級學科。只有時時叩問初心,不忘初心,方能使這一傾注了從事該領域研究與教學工作的同仁們許多情感與心血的學科行穩致遠,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那麼,究竟何為藝術學理論學科的初心?——「假如也要叩問它的設立之『本意』或曰它的設立之『初衷』的話,那麼,它無疑就是之前作為二級學科的藝術學(050401)在新的學科體系中的接續與重構。從它與同為藝術學門類學科(13)之下的另外四個一級學科的音樂與舞蹈學(1302)、戲劇與影視學(1303)、美術學(1304)、設計學(可授藝術學、工學學位,1305)之間的邏輯關係與學科結構而言,儘管升級為一級學科的這四個學科,因受到一級學科總體數量上的限制,比起之前的七個『特殊藝術學』學科來,在數量上由以往的七個壓縮、集中為四個。但這四個一級學科與藝術學理論這個一級學科之間的邏輯關係,與升門前的藝術學二級學科同其他七個特殊藝術學二級學科的關係一樣,並無實質性的改變,它們依然客觀存在著一種『一般』與『特殊』的邏輯關係,或整體與局部的關係,用中國古代哲學術語來說,它們也就是一種『一』與『多』的邏輯關係。」因此,在我看來,設立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初心,與之前在藝術學一級學科中設立藝術學二級學科之初衷,是一以貫之、完全一致的,即它在實質上,就是與其他「特殊藝術學」學科相對而稱的「一般藝術學」。而且,我曾多次申明,這個「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與它的前身即作為二級學科的「藝術學」(050401),不論是按其設立之本意或曰初衷,還是按其內容之實質或與其他「特殊藝術學」之間的邏輯關係,如果當初直接將其命名為「一般藝術學」,可能都不失為最佳的選擇,至少不會產生「藝術學理論」這一學科名稱所引發的那些歧義、質疑與誤讀。我一直認為,假如《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在將來進行必要的重新修訂、完善的話,還是應該將「藝術學理論」這個一級學科的名稱,修改為「一般藝術學」。對此,我至今依然堅持這一看法。總之,我想說的是,藝術學理論學科在未來的發展中,仍應堅持其作為「一般藝術學」之初心與實質,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該學科的獨特作用,並在與其他幾個「特殊藝術學」的互動中發展壯大自己,同時推動、促進其他學科的發展。

  三、幾點具體展望

  對藝術學門類學科及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未來發展,我嘗試作以下幾點展望:

  首先,學科體制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這裡所說的學科體制,指的是近十年前藝術學升格為門類學科、藝術學理論成為一級學科這樣一種學科體制、機制上的安排。一定的學科是否能夠得到體制、機制上的確認、保障、支持,對於這些學科的發展及其前景,影響頗為巨大。就藝術學領域而言,我們從藝術學升門、藝術學理論成為一級學科以來十年所走過的歷程,可以看到一個日益顯著、有目共睹的事實,就是藝術學作為門類學科、藝術學理論作為一級學科這種學科體制的建立、學科機制的形成,其優勢正得到充分的發揮。對於這種優勢,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予以觀察、評估:其一,是學科體系的形成;其二,是學科點(包括碩士點與博士點)的增多與越來越廣泛的布局;其三,是該領域所設立、申報、立項、完成的課題,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立體化、系統化的態勢;其四,是該領域科研、教學、管理等從業人員數量的激增,高水準人才隊伍的迅速成長。假如把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與哲學門類下的美學(二級學科)以及文學門類下的文藝學(二級學科)相比,那麼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體制上的優勢就更加明顯。從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在學科體制上的優勢得以顯現的表徵中,我們還看到了這樣一個趨向,即以往從事美學與文藝學(文學理論)研究的學者,紛紛加盟藝術學理論領域的學術研究、教學乃至組織工作,在該領域發表學術成果,有的還成為了國務院學術委員會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的成員及教育部藝術學理論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委員。這對於藝術學的成長與發展無疑是非常有利的,同時也凸顯了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可以預見的是,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的這種學科體制上的優勢在未來會得到進一步凸顯。在學科體系建設方面,將會更加系統、更加完善。在碩士點、博士點的設立與布局方面,不只會出現數量上的持續增多,而且會考慮地域的分布、不同地域間的均衡發展,一些大的區域博士學位點實現零的突破等。像整個華南地區作為國內經濟最為發達、社會經濟發展最快、文化藝術產業及新興文化業態發展最為突出的區域之一,又有毗鄰港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獨特的天時地利人和之區位優勢,其在藝術學理論學科博士學位點的建設方面,也將儘快實現歷史性突破。在課題成果方面,不僅表現為數量的倍增、激增,而且可以期待在這些課題中,將有可能出現一些更有分量、更有生命力的標誌性學術成果。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也將出現一個人才輩出的嶄新局面。近年來,在藝術學理論領域,已經湧現出一批青年學人,如李修建、張穎、唐宏峰、安靜、周計武、孟凡行、盧文超、季欣、李世武、常培傑、劉桂榮、王永健等,各自以他們的不俗成果嶄露頭角。可以預期,他們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逐步走向藝術學理論學科的舞臺中心,成長為該學科真正的中堅力量、棟梁之材。而且,在「90後」乃至「00後」群體中,也將有同樣甚至更加出眾的人才湧現,這是可以期待的。其次,傳統資源的梳理與闡釋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在過去十年中,藝術學理論領域「不忘本來」,深入挖掘本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尤其是藝術理論資源,努力進行現代闡釋與現代轉化,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出版了一批高水準學術成果。像葉朗、朱良志主編的多卷本《中國藝術批評通史》[2],凌繼堯主編的《中國藝術批評史》[3],夏燕靖、張婷婷的《中國古典藝術理論體系建構研究》[4],等等。還有一些學者深入中國古代格外發達的歷史典籍如「藝術列傳」之類的文獻中考察、還原中國傳統特有的藝術概念、藝術觀念等。還有一些稍早時候問世的重要著作,如彭吉象主編的《中國藝術學》[5],長北編著的《中國古代藝術論著集注與研究》[6],等等,都對傳統藝術理論資源作了很好的、系統化的開掘與闡釋。不過,由於中國傳統文化資源、藝術理論資源無比豐富厚重、多元多樣,上述這些為代表的有關傳統文化資源、藝術理論資源挖掘、闡發的成果,同這樣一座巨量的寶庫相比,仍顯得比較單薄可憐。可以想像,在中國全社會突出強調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整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加強有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們對優秀傳統思想文化資源、藝術理論資源的發掘、闡釋將更加深入、精細、多樣、系統。

  再次,「吸收外來」將向更廣、更深的空間延展、深化。近十年來,藝術學理論領域在「吸收外來」、積極譯介國外一般藝術理論和一般藝術學成果方面積極作為,成果斐然。一些西方藝術理論、一般藝術學的代表性人物的經典著作得到譯介或重譯出版,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如中國文聯出版社推出的「海外藝術學經典文庫」系列圖書中,不僅再版、重印了如克萊夫·貝爾的藝術理論經典名著《藝術》[7],還組織翻譯了德國藝術史家烏韋· 施內德的《二十世紀藝術史》[8],而且隆重推出了被稱為「藝術學之祖」的德國藝術理論家康拉德 · 費德勒的學術代表作《藝術活動的根源》[9],重譯了德國「一般藝術學」主要倡導者和代表人物瑪克斯·德索最初德文版的《美學與一般藝術學》[10];在藝術人類學方面,出版了李修建編選、主譯的《國外藝術人類學讀本》[11],且其編譯的《國外藝術人類學讀本》(續編)也即將出版,等等。西方「一般藝術學」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捷克藝術學家埃米爾· 烏提茲的一般藝術學代表作《一般藝術學基礎原理》第一卷也已由竇超譯出,被中國文聯出版社列入上述「海外藝術學經典文庫」,即將於年內出版。

  在展望藝術學理論學科的未來發展時,可以想像或預期的是,我們在「吸收外來」、積極譯介國外一般藝術理論、一般藝術學成果方面,絕不會止步不前,而是會朝著更加廣闊的空間、更加深邃的領地掘進,更加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吸收、譯介乃至深入闡釋國外各種有價值的成果,為我所用。舉幾個例子:康拉德· 費德勒除上述《藝術活動的根源》這部代表作外,還著有數篇篇幅較長的有關藝術哲學的論文,都很重要、很經典,為後人結集出版。如他的《論藝術》第一卷(1913)和赫爾曼 · 康耐特編選的《康拉德 · 費德勒之藝術理論》(1909),日本學界早已將其譯為日文在日本出版。我認為我們也非常有必要組織翻譯、出版。上述被列入中國文聯出版社「海外藝術學經典文庫」、由朱雯霏翻譯的德索的《美學與一般藝術學》,是根據該書1906年的德文初版本翻譯而來。這個版本無疑十分重要,是「一般藝術學」學科概念提出及該學科勾勒出最初輪廓的主要標誌之一。不過,德索的這部經典之作,後來又出過一個很著名的版本(德國斯圖加特出版社1923年版),這個版本與初版本相比,在內容上有較多、較大的修訂和改寫,存在比較大的差異。1970年在美國底特律出版社出版的英譯本,以及由蘭金仁將該英譯本譯為中文出版的《美學與藝術理論》[12],或都是根據這個版本翻譯的。[13]該中譯本由於經過了英語的轉譯,有一些關鍵的概念、術語及部分譯文,與作者原意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我認為,鑑於該書在藝術學的歷史尤其是一般藝術學的歷史上的標誌性意義及非同尋常的經典價值,我們在將來不僅需要組織有關該書版本流變及兩個主要版本內容之一致性與差異性的綿密周詳的比較研究,而且在適當的時候,也應該直接根據德文原文把1923年的這個版本重新翻譯出版。此外,德索作為《美學與一般藝術學》雜誌的主編,在該刊物及其他刊物上,曾就「一般藝術學」發表過不少重要的、反響甚大的學術論文,有些論文在觀點的明晰性、討論的深入系統性等方面,甚至超出了其代表作《美學與一般藝術學》,這些都值得搜羅、譯介到中國學界。烏提茲的代表作《一般藝術學基礎原理》第一卷已經被譯出、即將面世,而該書的第二卷,以及包含了他對一般藝術學的發生與早期歷史的敘述的《美學史》一書,也應該被譯介、出版。還有,他的有關一般藝術學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論文,也值得搜集與譯介。德國藝術理論家恩斯特 · 格羅塞的名著《藝術的起源》作為一部藝術理論經典之作,我們都很熟悉。其實,格羅塞還有一部帶有深刻的民族學、人類學印記的重要著作《藝術學研究》(1900),也希望有人將其譯介過來。此外,其他一些對「一般藝術學」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學者如胡戈· 斯皮策的有關著作[14],澤姆佩爾、理察· 哈曼的著作,等等,我們在有條件的時候,都應該組織譯介。[15]

  即便是與「一般藝術學」理論並無直接關聯,但具有藝術哲學或一般藝術理論意義的西方藝術理論經典,如法國讓-巴蒂斯特· 杜博神父(曾被譯為「度波長老」)的代表作《詩畫論》(又譯《對詩與畫的批判性反思》[16]),法國18世紀藝術理論家夏爾·巴託的《歸結為一個統一原則的「美的藝術」》[17],法國20世紀藝術理論家阿蘭的《藝術的體系》、E.蘇裡奧的《各種藝術的相互影響》,美國美學家、藝術理論家託馬斯· 門羅的《各種藝術及其相互關係》。「二戰」以後歐美、俄蘇及日本等國學者的藝術哲學、一般藝術理論乃至一般藝術學的研究成果,如西方的藝術終結論,美國的藝術制度理論、分析美學的藝術理論等,以及日本學者大西克禮的《東方的藝術精神》、吉岡健二郎的《近代藝術學的成立與課題》、山本正男監修的《比較藝術學研究》(共六卷)、巖城見一的藝術的精神現象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等,都值得我們譯介,以作為建構有中國特色藝術學三大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有益的「他山之石」和必要的借鑑。

  注釋 

  [1]李心峰:《叩問初心 行穩致遠——關於藝術學理論學科定位的思考》,《藝術教育》2020年第8期。 

  [2] 葉朗、朱良志主編:《中國藝術批評通史》(共七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3] 凌繼堯主編:《中國藝術批評史》,遼寧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 

  [4] 夏燕靖、張婷婷:《中國古典藝術理論體系建構研究》(上、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年版。 

  [5] 彭吉象主編:《中國藝術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 長北編著:《中國古代藝術論著集注與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 []克萊夫·貝爾:《藝術》,周金環、馬鍾元譯,滕守堯校訂,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版。該譯本曾於1984年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初版印刷。2015年再版推出後,已經多次印刷,廣為人知。 

  [8] []烏韋·施內德:《二十世紀藝術史》,邵京輝、馮碩譯,中國文聯出版社2014年版。 

  [9] []康拉德·費德勒:《藝術活動的根源》,邵京輝譯,中國文聯出版社2018年版。 

  [10] []瑪克斯·德索:《美學與一般藝術學》,朱雯霏譯,中國文聯出版社2019年版。 

  [11] 李修建編選、主譯:《國外藝術人類學讀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版。 

  [12] []瑪克斯·德索:《美學與藝術理論》,蘭金仁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13] 對此尚需要精通德文的學者予以周密、準確的文獻與版本的考索與驗證。 

  [14] 烏提茲指出:「一門一般藝術學的最終的基礎原理究竟應該是什麼,有三個人可以稱為『基礎原理之父』——在科學領域中,有若干『之父』是很正常的——他們是康拉德·費德勒、胡戈·斯皮策以及瑪克斯·德索。」「胡戈·斯皮策在1903年就已經闡釋了與美學有所區別的一般藝術學的基礎。」「我完全同意斯皮策的觀點,他認為『藝術與美的範疇是無論如何不一致的。藝術不是美學價值的唯一承擔者,並且藝術也不僅僅是美學。』」轉引自竇超所譯烏提茲《一般藝術學基礎原理》第一卷(即將出版)。 

  [15] 據竇超所譯烏提茲《一般藝術學基礎原理》第一卷有關內容概括。 

  [16] 參見張穎:《杜博的情感主義藝術理論與啟蒙意識》,《美育學刊》2018年第3期。 

  [17] 據高建平先生介紹,該書已經被譯為中文,即將出版。 

相關焦點

  • 藝術學理論二級學科的設置原則
    最近,根據2011年4月召開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8次會議的委託,藝術學學科評議組組織一些院校編寫了藝術學門類下的五個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影視與戲劇學、美術學、設計學)的二級學科簡介,6月份學科評議組對此進行了討論,決定在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下設置四個二級學科:藝術理論、藝術史、藝術批評、藝術管理。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的二級學科設置,應該遵循兩個原則。
  • 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2019-藝術學理論
    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2019-藝術學理論 2019-10-31 15:33 來源:軟科 作者:
  • 我校召開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暨博士生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
    7月11日上午,我校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暨博士生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在明倫校區藝術學院一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由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聯合承辦。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有關負責人及藝術學理論學科博士生導師等參加會議。論證會開幕式由美術學院院長席衛權主持。沈潔霞代表學校對各位學界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各位專家介紹了我校藝術學科的建設歷程和發展現狀。她表示,我校藝術學科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學界專家的關心和支持,希望各位專家在我校藝術學理論博士點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給予指導和幫助。
  • 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的未來建構
    其二是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與門類藝術一級學科的關係問題。這是由命名問題直接導致的,也是學界爭論的一個焦點。一種觀點認為藝術學理論和門類藝術學科都是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只能研究藝術的一般共性的理論問題,各個門類藝術學的理論研究歸屬於具有特殊性的各個門類,這種研究不屬於藝術學理論學科範圍。
  • 致敬藝術學升格第十年 2020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年會召開
    2020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年會開幕式現場2020年恰逢藝術學升格為獨立學科門類的第十年。為推動中國藝術學理論學科的發展,回顧學科建設的發展進程,探討媒介變革對藝術的深刻影響,促進藝術基礎理論的現代建構,10月24日,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2020年年會暨「媒介視域下的藝術變遷」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逾三百人參加了會議。
  • 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2019年年會通知
    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2019年年會   ,總結藝術理論生成發展的內在機理,探尋社會歷史轉型與文化藝術嬗變的互動關聯,展望中國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的未來走向,由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2019年年會暨『百年中國藝術理論的現代性建構』全國學術研討會」將於2019年10月11日—14日在瀋陽召開。
  • 藝術學理論學科評估A~C類35所大學名單:北大A+,但不適合學美術
    藝術學上升為學科門類之後,下設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5個一級學科。其中藝術學理論是一個較為廣泛的學科,涉及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影視多個方面,主要包含藝術史論、藝術管理2個專業。
  • 藝術學:第13個學科門類
    藝術學原來是文學這一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藝術學首次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成為新的第13個學科門類。藝術學門類下設一級學科5個,33種專業。5個一級學科分別為: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
  • 推進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
    藝術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構建中國特色藝術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用中國化的理論闡發中國藝術經驗,是藝術學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藝術學研究者的職責和使命。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藝術學理論沿著兩條路徑交織發展。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夏燕靖介紹稱,一條是由「自發」走向「自覺」的學術史路徑,另一條是遵循學科體制建構起來的藝術學學科發展路徑。在這一時期,藝術學理論實現了兩個基本轉變:一是開闢和擴大了藝術學理論的研究範疇,構建起研究的新範式;二是藝術學學科建設獲得重大進展,相關理論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
  • 2016考研專業:藝術學專業(一級學科)
    本文為大家介紹藝術學專業。,通常意義上是指研究藝術整體的科學,即藝術學是指系統性的研究關於藝術的各種問題的科學。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藝術史學、藝術美學、藝術心理學、藝術教育學、文化學、音樂學、美術學等方面的理論基礎知識;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與時俱進的藝術創新精神;具備較高的藝術理論素質與藝術實踐能力,熱愛藝術教育、藝術教學與社會實踐;具備相應的藝術創作實踐、藝術作品的鑑賞和評價能力的專業人才
  • 學科門類新增藝術學 2012起研招工作按此進行
    學科門類新增藝術學 2012起研招工作按此進行 http://kaoyan.eol.cn      2011-04-06  大 中 小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我國將實行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
  • 2022年上海戲劇學院業務課一615藝術學理論考研專題解讀
    一、615藝術學理論概述  615藝術學理論是21年上戲考的一大改革,其實這個科目可以直接對應往年611文藝研究能力綜合測試跟336藝術基礎的藝術理論的內容。  615藝術學理論是學術型碩士藝術學理論、專業碩士戲劇專業藝術管理、美術專業的業務課一考試科目。
  • 設計藝術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充分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 2020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年會在京開幕
    10月24日,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2020年年會暨「媒介視域下的藝術變遷」學術研討會在京開幕。會議由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學界專家、學者三百餘人參加了會議。
  • 促進藝術學與經濟學的融合
    對這一發展模式和運行規律的深入討論,正是藝術經濟學的著力處,也是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從理論與實踐互動的意義上說,當前我國學者對藝術經濟學的研究,正是契合文化產業發展趨勢,體現了理論研究服務於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一種擔當意識。  藝術學與經濟學的融合正是當代文化建設實踐對於科學理性的要求。
  • 考研十三大學科門類之藝術學篇
    共設五個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具體專業涉及繪畫、雕塑、陶藝、設計、書法、篆刻、攝影、聲樂、器樂、歌舞劇、舞蹈學、曲藝學等。  從以往文學門類中劃分出來的新增門類。美術、音樂等專業院校及一些綜合類院校藝術類專業培養的藝術類專業人才。
  • 教育部公布最新藝術學及相關專業交叉學科和二級學科名單!
    8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學位授予單位(不含軍隊單位)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名單》(截至2020年6月30日)。為滿足藝術類師生及考生的需要,小編進行了歸納和整理。
  • 藝術學一級學科最具影響力學者排名2020版出爐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榜...
    我省在藝術學排行榜中共5名學者入圍,其中2人來自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從藝術學排行榜上榜學者地域分布看,山東省位列全國第14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潘魯生、唐家路入圍。藝術學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方面,潘魯生以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同時入圍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影響力學者,其中一級學科以878.01分位列20位,二級學科中位列第5位。
  • 2018北京大學藝術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舉行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既包含一般研究,如藝術理論、比較藝術學,也包含門類研究,如美術史、電影研究、音樂學等等。一般研究與門類研究並不矛盾,而且相互之間多有促進。為了促進藝術學理論各種研究之間的化合作用,學院嘗試將原本分開舉辦的藝術理論、藝術史、電影研究、藝術管理和文化產業四個國際博士生論壇集中起來舉辦。
  • 生態藝術學建構的理論路徑:從「美的藝術」到「生態的藝術」!
    與此相應的則是藝術的各種理論形態的生態轉型,生態藝術、生態藝術批評與生態美學已經成為非常值得關注的新興學術領域,但「生態藝術學」的建構至今尚未引起學術界的足夠重視。有鑑於此,程相佔以其生態美學研究為背景,初步梳理了從「美的藝術」到「生態的藝術」的理論脈絡,嘗試著為生態藝術學建構探尋一條理論路徑;張嫣格則以塞尚「知覺的覺醒」為案例,嘗試探討現代藝術與自然的關係。